成语典故和由来(今日成语典故如火燎原)

成语典故和由来(今日成语典故如火燎原)(1)

成语典故和由来(今日成语典故如火燎原)(2)

“如火燎原”一语,典出《尚书•盘庚》。盘庚,是商的第十代君王,商汤的第九世孙。是他把都城从原来的奄〔yǎn〕(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的。此后商代由是亦称殷代,整个商代亦或称殷商。《盘庚》就是盘庚在迁殷前后的报告辞汇编。

盘庚迁殷以后,不断遭到奴隶主贵族和奴隶们的反对,社会动荡不安。他曾多次向奴隶主贵族和奴隶分别训话,例如有一次他这样申斥一些权臣贵戚:“你们为什么不禀告我,而以流言动乱人心,蛊惑众听!弄得象大火烧着了原野一样,走都不敢走近它,还哪能扑灭得了?”这几句话,在《盘庚》中是这样写的:

汝曷弗告朕〔zhèn〕,而胥动以浮言,恐沉于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左传•隐公六年》的一段记载中,引用了以上的原文。它说,郑伯希望同陈侯缔结两国友好关系,陈侯拒绝。陈公子佗〔tuó〕劝陈侯执行善邻政策,答允郑伯的建议。陈侯道:“咱们该警惕的是宋国和卫国,区区郑国能把我怎样!”他终于没有答允。后来郑国出兵把陈国打得大畋,陈国白白损失了许多人马和财物。有识之士对此发表评论:“善不可失,恶不可长〔zhǎng〕。”不过,恶的滋长较容易,蔓延起来,正如《盘庚》所谓“如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若(如)火之燎于原”,后来就成了“如火燎原”,比喻声势很大,并迅速发展,难于阻遏。亦作“星火燎原”。

明朝人张居正《答何莱山论夷情》,“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黩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成语典故和由来(今日成语典故如火燎原)(3)

“星火”或“星星之火”,指一点点儿小火星,今比喻初期的革命力量,看来虽然微小,但富有生命力。成语“星火燎原”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比喻开始时弱小的新生事物有伟大的发展前途。

成语典故和由来(今日成语典故如火燎原)(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