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种姓之综述及分类(印度种姓之综述及分类)

我们大部分人对一些遥远的国家很了解,比如了解美国,大部分人都能说出美国多少个州,加州呀,纽约那,德州啊等等,然后如数家珍的说出欧洲、美国的各种事。

​但是印度作为世界大国,人口13亿,世界第二,2017年GDP总量2.4万亿美金,世界第七。与我们有上千公里的领土接壤,一衣带水,一迈腿就到,感觉到周围人是不太了解的,或者说互相不了解,也有很多的隔阂。

我们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印度有多少个邦,行政制度是什么样的。他们对我们也如此,比如大部分人也只知道北京、上海,好点的知道个广州、杭州。

有时大家对他还是有些兴趣的,但是很多时候充满了偏见和误解。很多人认为印度最大问题是种姓,有很多朋友问我:印度有种姓问题,他还能发展吗?他还能成为一个现代国家吗?了解了种姓是怎么回事,对了解印度有很大的帮助,会知道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背后的原因。

在中国的初中和高中历史课本里,种姓是作为阶级社会的一个例子来讲的,是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的这么一个证据。但其实种姓这个事情非常有趣,远远不止教科书上说的那么简单。相信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社会不断的演化,种姓制度也会发生很大的演进。

在我们通常的认识中,印度有四大种姓

1. 婆罗门(Brahmans,僧侣和学者),掌管精神世界的神职人员,具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

2. 刹帝利(Kshatriya,武士和贵族),掌管世俗权利的国王和武士 ,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

3. 吠舍(Vaishya,手工业者和商人),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从事农牧渔猎商业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

4. 首陀罗(Shudra,农民、仆役),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大部分是佣人或从事工匠及苦力劳动者等。

以及四大种姓之外的“贱民(untouchable)”,就是最为不净,不可触摸的人。

印度种姓之综述及分类(印度种姓之综述及分类)(1)

种姓在印地语里被称为Varna,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Jati,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上图多少有些与事实不符,我们说的四大种姓并不是一个阶层递减的结构,比如僧侣学者不比武士们少。它是由一个二分法组成的,准确的说有很多个二分法组成。

首先,第一个二分法由贱民 VS 四大种姓。四大种姓根据印度教的《摩奴法典》:原始巨人普鲁沙死后,天神梵天分割了他的身体,用他身体的不同部位创造出了四个不同的种姓,他的口变为婆罗门,双臂变为刹帝利,双腿变为吠舍,两脚变为首陀罗。所以第一种二分法,贱民和其他四个种姓。下图是此种分法,贱民可谓是那些痛的记忆,落在春的泥土里,滋养了大地……

印度种姓之综述及分类(印度种姓之综述及分类)(2)

第二个二分法是再生种姓 VS 非再生种姓。脚(首陀罗),因为它跟污秽的东西有所接触,不干净,所以它是无法再生的。但是腿(吠舍)、臂(刹帝利)以及嘴巴(婆罗门),这三个是比较纯洁的,它们都可以再生,所以称为再生种姓。再生与非再生,首陀罗VS其他三个。

第三个二分法,吠舍 VS婆罗门和刹帝利。婆罗门和刹帝利的纯洁程度又比吠舍要高。所以他们构成了统治其他种姓的特殊的统治种姓。

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是刹帝利 VS 婆罗门。婆罗门,因为他是嘴,是最神圣的,有思考祭司接受贡品这个功能,刹帝利因为他要肩负起保护婆罗门的职责,所以会杀戮,进行暴力活动,不具备这种精神特质的,他的精神力不如婆罗门,所以又被分出来了。

总结下这几种二分法

1. 洁净程度:贱民 VS 四大种姓

2. 是否再生:脚(首陀罗) VS 腿(吠舍)、臂(刹帝利)、口(婆罗门)

3. 统治种姓:吠舍 VS 婆罗门和刹帝利

4. 精神特质:婆罗门 VS 刹帝利

今天开个头,聊了各种姓的职责及四种二分法,噢,忘了提贱民untouchable是怎么产生的及他的工作范围,攒到下期见。

鸣谢:晓松老师的晓说,专栏作家毛克疾先生及各网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