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去世有何感想(人死后会去哪儿)

1“妈妈,人死后去了哪里?”你有没有被小朋友问过这个问题?你会怎样回答?,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妈妈去世有何感想?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妈妈去世有何感想(人死后会去哪儿)

妈妈去世有何感想

1

“妈妈,人死后去了哪里?”你有没有被小朋友问过这个问题?你会怎样回答?

生死轮回,无法逆转。面对生死,我们可以有100种解释。

却因为忌讳,我们常常选择最蹩脚的那种。

比如,面对亲人离世,很多大人会这样说:

“小孩子,别啥都问,不吉利!”

“爷爷去很远的亲戚家串门,不回来了……”

“死就是被烧成灰,撒到大海了!”

在我们的观念中,死亡绝对是种忌讳。

就如《西藏生死书》上所说:“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

因为匮乏,所以恐惧;因为恐惧,所以焦虑。

但只有理解了死亡,才会更加珍惜当下。

2

在综艺节目《不要小看我》中,小女孩霖霖因为思念去世的妈妈伤心大哭。

不善言辞的爸爸,一直不知道该怎么给霖霖解释妈妈的离世,就选择了隐瞒。

我们都以为这种隐瞒充满着善意,却不知道,它无形中对霖霖造成了二次伤害。

一方面,爸爸闭口不谈,加剧着霖霖对死亡的恐惧。

另一方面,孩子对于逝去妈妈的思念形成了一种负能量的牵绊,让她随时随地可能会情绪失控。

“死亡教育”这堂课程在现实生活里,常常迟到,或者直接缺席。

3

知乎里,网友李飞镖讲述的经历跟外公的去世有关,暖哭了很多人!  

我7岁那年,外公去世,93岁,无疾而终,也算是喜丧。  

那是我第一次面对死亡。  

我并没有多悲伤,我只是开始想,死到底是什么?  

于是那天晚上我问妈妈,人为什么要死呢?人死了以后去哪儿?  

我妈看着我笑了下,问我,你是不是爱玩滑滑梯呀?我点点头。  

那玩滑梯的时候,你跟其他小朋友是不是要排队?我点点头。

妈妈告诉他:“人啊,就像坐滑梯一样,会慢慢下降,慢慢变老,等到落地,就要起身走开,不然会挡住后面的小朋友。”  

“那外公去哪儿了呢?”  

“外公变成小朋友重新排队去了呀!”  

虽然,这个故事有一个悲伤的开头,但妈妈暖心的解释却给了它最温暖的结尾。  

网友李飞镖说:“我想我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答我的孩子关于生命的第一个问题。”  

关于死亡,也许我们还听过这样一个温暖的解释:“逝去的亲人啊,其实只是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以另一种方式保护着我们。”  

地上爱我们的人少了一个,天上的星星就多了一颗。  

这是我们关于死亡最温暖的认知,也是最温柔的诠释。 

4

死亡既然无法避免,不妨用科学的方式让孩子正确地认识死亡,我们可以这样做:

1.日常生活中顺其自然地引导

我们可以结合孩子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来开展讨论,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去正视和接受死亡,比如家里的花朵凋谢,养的小动物离世的时候,都可以将话题引到死亡的问题上,可以跟孩子谈谈,“你怎么看待这件事?你感受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2.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合适的解释方法

1-2岁:可以对他进行简单的死亡教育,用各式各样的答案告诉他,这个人已经不存在了。

3岁左右:家长可以购买相关的绘本或者童话故事,寓教于乐,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给孩子合理的解释,并让孩子感受到人的成长过程。

6-10岁:心智已经开始逐步形成,家长应该正确普及死亡的概念,让孩子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

3.摆正态度不回避不拖延

不过对6岁或6岁以下的孩子,我们还是要避免使用委婉的表述,以免引出一连串难以招架的疑问。

4.接受死的必然,更播种生的希望

我们带着孩子讨论和接受死亡的必然性,更要鼓励他:有梦想,就去实现;有想做的事,就立刻动手去做啊!

5

绘本《好好哭吧》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天从不下雨,谁还会享受阳光?

如果没有黑夜,谁还会在乎白天?

如果没有死,生还有什么意思?

生命,有开始就有结束,终究不过一场轮回。

只有理解了死亡,才会更加珍惜当下;只有懂得死的意义,才明白生的可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