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牛人唢呐排名(南阳市第二届十大唢呐状元大赛)

十大牛人唢呐排名(南阳市第二届十大唢呐状元大赛)(1)

十大牛人唢呐排名(南阳市第二届十大唢呐状元大赛)(2)

元宵节,要的就是喜庆、热闹。刚刚过去的这个元宵节,40支来自全市各县区的唢呐班社粉墨登场,激越高亢的唢呐声响彻宛城,让2017年春节的年味空前浓郁。

一根唢呐,可以凝聚四个人、八个人,甚至更多;一首唢呐曲,可以感动一个人、一村人,甚至一城人。为时两天的市第二届十大唢呐状元大赛,吹响了南阳人新一年奋斗的号角。

唢呐状元赛欢乐闹春

农历正月十五上午10时许,在市体育场南广场,10个大红灯笼形状的擂台摆开阵势,10个唢呐班社首先登场,他们同时演奏、各展其能、各不相让。这边吹的是豫剧,那边吹的是宛梆;这边年近六旬的唢呐手连吹一个小时不停歇,那边只有5岁的小娃娃也上了台,更有女唢呐手巾帼不让须眉,甩开膀子使劲吹。他们越战越勇,台下观众如潮水,一会儿流向东,一会儿流向西,一会儿流向南,一会儿流向北,掌声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大家只恨眼睛耳朵不够使。

社旗县杨金瑞唢呐班的唢呐手杨金瑞已56岁了,一曲《欢庆锣鼓》,他时而双管齐奏,时而用鼻子吹,时不时还蹦着吹、跳着吹,演奏激情感染着台下的观众。西峡县吕家唢呐班是唢呐世家,一家三代都是吹唢呐能手,吕家5岁的小孙子吕沛松登台献技丝毫不怯,吹起唢呐神气十足。这个小娃娃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他参加过江苏卫视儿童才艺脱口秀节目《了不起的孩子》,除了唢呐技艺超群,小家伙还伶牙俐齿,让孟非、韩磊、昆凌等娱乐大腕都赞叹不已。孟非、昆凌赞道:“百鸟朝凤,后继有人。”

正月十五“唢呐闹春”是南阳的传统,从1982年以来,我市多次在正月十五举办唢呐比赛。特别是1994年,我市举办了第一届十大唢呐状元大赛,使一大批青年演奏者脱颖而出。此次举办的第二届十大唢呐状元大赛,更是吸引了众多民间唢呐高手,现场绝技、绝活不断,这些从普通百姓中走出来的选手,坦诚、朴实,他们为人们展示的技艺与梦想更是闪耀舞台,打动了评委和观众的心,也吹响了南阳人新一年奋斗的号角。

乡村嘹亮通透的嗓音

据民俗专家介绍,唢呐在民间俗称为喇叭、大笛、大号等,分为高音唢呐、中音唢呐、低音唢呐三种,演奏技法多样,音色粗犷高亢,音量较大,在民间很受欢迎。在南阳,唢呐的吹奏历史悠久,400多年前在南阳已有唢呐吹奏活动。近百年来,唢呐曲的演奏不断改进,已形成较稳定的形式,一般是4至7人为一个班社,主要伴奏乐器有笙、梆子、小镲等。

唢呐,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乡村最嘹亮通透的嗓音。有人说,唢呐和笙一阳一阴,合在一起,便可演奏出各种基调的曲目,欢快如百鸟朝风,悲伤如雪梅哭灵,让听众随着不同的曲子时喜时悲,完全沉浸到乐曲的氛围之中。南阳有许多唢呐艺人,三五人聚到一起,便可组成一个唢呐班社,这些唢呐班社多活跃在农村,他们走村串户,谁家有了红白喜事,便会请他们前去演出。一代代的唢呐高手,吹响了十里八乡,吹出了农家院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

回归传统文化的魅力

2016年,电影《百鸟朝凤》一度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电影中的唢呐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大家对这门传统艺术传承的思考。

一度红白喜事都是喇叭唢呐,吹的是一种氛围,吹的是一种心态。那时候,唢呐班子一到,大家必然肃然起敬,一根唢呐,全凭着吹奏者一张嘴,红事就喜悦,一吹起来,院子就更热闹了;白事就哀鸣,连旁听的村人都默默抹眼泪。进入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演出团队多了,有些团队用的是现成的音响里放出来的音乐,音响直接一放,各种嘈杂的热闹充斥,当时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时髦。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所谓的时髦并未持续太久。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农村,一群看似没有什么文化的唢呐艺人,用最本真的淳朴和最执着的坚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技艺,保住了唢呐班社的市场并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

据了解,当下仅方城县就有唢呐班社200多个,专业从业人员1000多人,在本届十大唢呐状元大赛中,有三个班社最终通过决赛获“十大唢呐状元”称号。

方城刘旭唢呐班,成员为刘旭、刘洋兄弟和他们的妻子。此次参赛的主吹唢呐手是刘旭的妻子戚红杰,她巾帼不让须眉,演奏功底扎实,现场范儿十足,两场演奏下来,征服了评委和现场观众,获“十大唢呐状元”第一名。获“十大唢呐状元”第二名的是方城王全胜唢呐班,这个班社的成员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主吹唢呐手王全胜是科班出身,演奏中技能技巧表现得更多。这些优秀的唢呐演奏员多是多面手,会吹唢呐会吹笙,有的还会演唱,他们在大赛中不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乡村的全面回归。

记者 王 平 文/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