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冰雪之星(冬奥会点燃双奥之城)

北京冬奥会冰雪之星(冬奥会点燃双奥之城)(1)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记者李德欣 汪涌 邰思聪)北京冬奥会虽已闭幕,但冰雪运动的种子在“双奥之城”北京已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成为大众日益追捧的休闲运动新潮。

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那年,刚从美国放暑假回到北京的谷爱凌,也在欢庆的人群中。

北京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晓鸣回忆:“有人问谷爱凌‘以后想不想参加冬奥会?’11岁的她坚定地表示,一定要代表中国队参加北京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冰雪之星(冬奥会点燃双奥之城)(2)

↑2020年9月22日,花样滑冰世界冠军佟健(右一)在公益课上协助一位小朋友体验滑冰。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2022年2月8日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赛场上,18岁的谷爱凌以精彩的表现征服了所有人,成为首个中国代表团女子雪上项目冬奥会冠军。

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派出177名运动员参赛,为史上规模最大、参与项目最全,9金4银2铜共15枚奖牌是中国队冬奥会最佳战绩。

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秘书长倪会忠介绍,此次参赛的运动员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覆盖区域北至黑龙江省,南抵广东省,东临上海市,西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些运动员就是‘火种’,他们将成为各地参加全运会的基础力量,成为未来的教练员、管理者,并且带动更多的人来参与冰雪运动。”

北京冬奥会冰雪之星(冬奥会点燃双奥之城)(3)

↑2月8日,冠军中国队选手谷爱凌在奖牌颁发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从2008年到2022年,从北京夏奥会到北京冬奥会,中国在这14年间实现了巨大发展。与2008年相比,中国不仅仅在体育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中国为全球冰雪运动开启新时代。从世界范围来看,冬季运动的时代可以划分为北京冬奥会之前和之后,中国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将为冰雪运动开启新时代。

北京冬奥会冰雪之星(冬奥会点燃双奥之城)(4)

↑2020年9月22日,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庞清(右一)、佟健(左二)在公益课上指导一位小朋友体验滑冰。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冬奥带来的“冰雪热”,洋溢到古都北京的每个角落。

新学期一开学,北京市延庆区珍珠泉中心小学对面的河水冰冻,孩子们期盼已久的滑冰课开课了。学生们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上冰”练习,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

“冬奥会就在我们家门口举办,学校组织了很多冰雪活动,太棒了!”珍珠泉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赵新蕾说。

冰雪运动正受到越来越多北京青少年的喜爱。北京冰雪运动后备力量快速发展,注册人数从2017年的79名增加到7565名,增长近百倍。全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和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均达到200所,中小学生上冰、上雪已达约210万人次。

北京冬奥会冰雪之星(冬奥会点燃双奥之城)(5)

↑2021年12月19日,小朋友在世界公园内参加冰雪活动。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陈露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冰上运动的耀眼明星,是中国花样滑冰第一位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奖牌获得者。退役后,她在深圳创办冰场,在青少年中普及花样滑冰运动。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陈露将冰场开到北京,几年来,这座位于北京东四环附近的冰上中心,成为深受花样滑冰爱好者喜爱的冰上基地之一。“现在越来越多青少年喜爱冰雪运动,这个冰上中心已经容纳不下,正在筹划开辟新的冰场。”

北京冬奥会冰雪之星(冬奥会点燃双奥之城)(6)

↑2021年12月31日,游客在陶然亭公园的冰雪嘉年华活动上与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合影。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大量冰雪运动健儿在告别奥运赛场后,仍不忘推广冰雪运动。庞清、佟健这对曾夺得世界冠军的花样滑冰组合,退役后也选择在北京开办冰上艺术中心;中国首位滑雪世界冠军郭丹丹带领团队在北京和河北等地普及推广冰雪运动;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张丹在北京开设青训基地,还投身到原创冰舞《踏冰逐梦》的创作和演出中……

北京正积极谋划推动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北京将充分利用冬奥遗产,推动首都冬、夏季项目均衡发展,全面推进冰雪运动、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延庆区的“梦起源”滑冰馆里,两位“冠军教练”郭雪松和俞勇俊正悉心指导学员训练。俞勇俊说,“这块冰场叫‘梦起源’,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实现自己的冰雪梦、冬奥梦。”

来源: 新华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