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的梅花更像林逋的(邓丽君的梅花更像林逋的)

气温骤降,窗外细雨寒风,天气预报说明天雨转小雪,后天大雪转中雪。去年没下雪,今天若能下一点,也是好的嘛。

课文里学过,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可是,我们这种水稻,不吃馒头。但下雪能把虫子冻死一些,却是肯定的。

读王水照《苏轼传》,正好写到他被贬黄州,正月二十,过麻城春风岭,写了两首梅花诗。

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按我们地理书上学到的,秦岭淮河已南,就是南方,黄州在长江边上,自然是正宗的南方了,虽然还是正月,但已算春天。因此,他在诗中写的是春来。

不过,春天仍只是季节而已,实际上,站在春风岭,真正感受到的,不是东风,而是冬风,冬天的风。

在苏轼之前,最著名的梅花诗,莫过于宋初林逋的《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和靖养鹤赏梅,而得梅妻鹤子的雅称,不过,他诗中的梅花,跟我们如今讲起来的梅花,区别很大。

在林逋等人的笔下,梅花是纯粹作为一种鲜花而被吟诵的,跟其它花,并没有多大区别。

作为十大名花之首,梅花是被人格化了的,梅花香自苦寒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高洁,傲骨,无畏,坚忍、谦虚,已被当成中国人的代表性品质。

诚如邓丽君歌中所唱:

梅花,梅花满天下

愈冷它愈开花

梅花坚忍象征我们

巍巍的大中华

邓丽君的梅花更像林逋的(邓丽君的梅花更像林逋的)(1)

这种以花寓人传统之形成,苏轼是当中最重要的一环。

他之所以遭遇乌台诗案,文章缔祸,只因他是个直言进谏,不愿随波逐流的人,不会照着朝廷权臣们定下的调子去讲话,他所看到的,不是那些高吼的口号,而是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到底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

荒烟蔓草幽谷间的梅花,随风雪而生,无人相伴,无人理解,孤独寂寞兼忧愁,但,那都是自己的选择,且他相信,这条路,是正确的,不知几千万年的进化,才终于使他不同于凡花俗草。

经历了乌台诗案的失望和失落,苏轼是有些苦闷的,但他傲寒而放,特立独行,是不会改变的。

梅花在有些人看来,就是景物而已,而苏轼却从中看到了自己,并把自己的精神,注入梅花之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