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弦理论是怎么算的(超弦理论能成为万有理论吗)

文/陈思进

我在《超弦理论能成为万有理论吗?(中)》(载《科普时报》2019年6月21日第3版) 一文中,提到了印度数学天才拉马努金。他就好像好莱坞电影《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中,马特·戴蒙扮演的野孩子:在MIT(麻省理工)做“扫地僧”,时常与地痞流氓厮混,却能够对于看似纠缠不清的数学难题,一挥而就地写出答案;而影片中罗宾·威廉姆斯扮演的教授看到答案后,脱口而出——他就是“The next Ramanujan”(下一个拉马努金)。

事实上,拉马努金在“一战”之前,就已经研究弦理论了,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天才。所以拉马努金的大名,才会在《心灵捕手》中被提及。

我在上文的结尾中谈到,1984年,超弦理论被物理学家们视为万有理论的最佳选择,更多的物理学家加入了超弦理论的研究热潮,爆发了第一次超弦革命。

本篇继续往下谈。

在涌入超弦理论热潮的物理学家之中,包括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他在任教普林斯顿大学期间,与他的学生弗朗克·维尔切克发现了量子色动力学中的渐近自由理论,并与休·波利策分享了200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格罗斯和杰弗里·哈维、爱弥尔·马提尼克、莱恩·罗姆共同建立了混合弦理论(Heterotic string theory,又称杂交弦理论),它等同于将不同方向振动的两闭弦“联姻”。而按顺时针方向振动的弦,可以视为在九维格拉斯曼数的空间(超空间)振动;逆时针方向振动的弦,则被视为在25维空间中振动。第一次弦论革命期间的经典文献,开创了弦理论应用于粒子物理唯象学研究的先声。因此,这4人被称为普林斯顿大学的“弦乐四重奏”。

在M理论中,空间具有11维,而我们能看到的维度只有4维,因为另外7个维度蜷缩在真空里,这叫做“紧致化”(compactifying)。也就是说,另外7个维度会卷曲成一个圆环状。如果我们能够把时空无限地放大,放大到普朗克尺度,便会看到一个个由7维时空构成的圆环,这就像是一根水管,如果你离远了看,它就是一条线。但是走近了看它,便会发现它是有横截面的。至此人们也意识到,物质的基本结构可以不是一维的弦,也可以是二维的膜,三维的方块,等等。

M理论相对于弦理论的最大优越性,可能就在于这些高纬度不仅不是很小,实际上反而相当大,甚至可以在实验室中观察到。M理论第一次被验证是在1996年。

早在1974年,霍金就提出了黑洞熵理论。大家知道,在经典广义相对论的范畴下,黑洞遵循“无毛定理”,即它只具有三个物理量:质量、角动量、电荷。而无毛定理认为一旦这三个物理量被确定,黑洞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了。不过,由于黑洞没有熵的定义,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倘若粒子(或其他任何东西)落入黑洞后,它们的熵便由此消失,如此宇宙作为一个孤立系统,其中的熵就会减少,这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但是,霍金认为黑洞并不是完全“黑”的,而是会向外辐射能量。所以,黑洞必须有熵(将另文详谈熵)。

1996年,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特罗明格和伊朗裔美国弦理论家卡姆朗·瓦法共同发现了通过M理论计算的黑洞熵,这符合霍金的预测。至此,人们更加相信M理论能够统治宇宙,于是掀起了第二次超弦革命的热潮。

但是,即便如此,M理论同样也有很多弊端。比如,M理论在求解方程的时候,甚至连方程都是近似的,更别说结果了。再加上难懂的数学基础,使人们研究M理论的门槛大大提高。此外,按照目前的技术手段,我们需要一个能量高到无法想象的加速器,这在短期内还都无法实现。不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见证吧……

超弦理论是怎么算的(超弦理论能成为万有理论吗)(1)

本栏近期3篇文章,简单地介绍了弦理论的发展。小结如下:

按照超弦理论,粒子并非是宇宙的基本元素,宇宙的基本元素是弦,是能够储存大量数据的最精简的方式之一,物理定律就相当于琴弦的合音定律。而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就像是一个乐队,以宇宙弦作为提琴上的弦,用超弦理论为基础,演奏出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至于超弦理论的M理论能不能成为第一个万有理论呢?

拭目以待吧。

【陈思进作品】(关注我的专栏和圈子,学习更多)

0、在今日头条中独家推出《陈思进华尔街投资理财实战揭秘课》专栏:

超弦理论是怎么算的(超弦理论能成为万有理论吗)(2)

1、《一本书读懂生活中的金融常识》、《失序的金融》新鲜出炉:

超弦理论是怎么算的(超弦理论能成为万有理论吗)(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