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营销的十大关键(有利网独辟蹊径)

如今各色节日琳琅满目,从传统节气到海外“洋节”,想要跟上节日的脚步又能推出独特的营销策划对任何一个品牌而言都颇具挑战性。瞄准受众的味蕾,再加上品牌本身犀利爽口的一点佐料,才能在千篇一律又乏善可陈的节日快餐中出奇制胜,呈上一顿清新爽口的营销大餐,让消费者吃的舒坦,传的自觉。

女人就活该理财?没错就是需要这样的噱头!

“改革开放春风吹,妇女翻身把歌唱。”什么鬼,不知道,反正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具营销历史的几大营销节点之一的3.8妇女节,从来就是各品牌混战的重头戏。暖色系的海报,温情式的口号,已经成了各品牌轻车熟路的营销策略。但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看不到区隔就找不到消费动力。而有利网的一组画风夸张,配色尖锐的海报,例如“纠结他爱我不爱,不如爱自己多理几份财”,这样的女人节海报是在一潭鸡汤里的一剂冷水,直接打脸其他扛着“体恤妈妈“”心疼女人“旗帜的主流文案。因为“体恤”“心疼”是在向男人乞讨,而当下独立先锋的女性已经占据了消费大流,另一方面,有利网死死抓住理财产品是“私人化”的,需要引导女性主动消费的特性,找到了最懂女人的文案,一把插进她们的心脏。一句“女人活着就该理财”的口号点醒了广大女性同胞:旅游看世界、辣妈晒靓娃、情场赢家、时尚达人,都抵不过自己理财、经济独立。直指现代女性痛处的同时也给出了解决方案:梦想美好,全靠理财。

线上营销的十大关键(有利网独辟蹊径)(1)

冷门节日也要搏出位

复活节在国内人气并不高,毕竟既没有假期也不靠上其他传统节假,尤其宗教属性过于强烈的节日性质,让很多品牌放弃了这一片战场。但是随着80、90后这帮喝着洋墨水长大的群体已经成为市场的中流砥柱,冷静分析,“复活节”至少在名称上,已经不陌生。那么不妨抛开起宗教含义,直接在“复活”二字做文章。于是,有利网在这一天让“死钱复活”了。有利网首先点出了“死钱”的死因:“闲死”、“亏死”、“花死”、“赔死”。一只可爱的复活节兔子此刻出来救急,告诉人们让死钱复活的办法就是“上有利网理财”。简单直接的文案可以引发用户们的深思:自己是不是也有已经壮烈牺牲的钱,是不是也应该去有利网上“复活”一下呢?

这也提醒了我们这些业内人士,如今人人都喊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如何借助互联网的性质,颠覆常规的传播节点异军突起,甚至打造出与自己品牌内涵相合的“节日”,是时候让这些互联网企业给我们上上课了。

线上营销的十大关键(有利网独辟蹊径)(2)

别再演苦情戏了,妈妈们也可以很逗比

母亲节营销的过分商业化其实并不讨喜。如何让两代人都有亲近感,并且使线上用户自发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才是母亲节营销的新策略。有利网的母亲节策划独树一格:先是通过主题是“妈妈,我闻到了人民币的味道”的H5页面在新媒体平台上向用户征集小时候妈妈藏钱的趣事,再筛选海量用户回复,重新发布精华内容,让这朴实的群体记忆在用户中第二次发酵。那些把钱藏在锅灶里、电饭煲里和袜子里的妈妈们略显逗比,却又是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的真实写照。钱在母亲手里藏来藏去,染上了环境的味道,也染上了过去旧时光的味道。正当温情满溢的时候,有利网悄悄地提醒用户:来有利网生钱吧,不要妈妈再藏钱啦。精明、辛劳的妈妈形象更加真实准确,直击用户内心。节日氛围和贴心服务一起打动用户,难怪有用户留言,“我被有利网的策划弄哭了”。

线上营销的十大关键(有利网独辟蹊径)(3)

传统文化与新兴行业也可以有化学反应

每个月发一两次节气提醒已经成了不少品牌的营销惯例,但传统文化和新兴行业之间的接轨岂能只是发一张图片就能草草达成的任务?就像“传统”与“复古”之间隔着100个“情怀”一样,如何让无聊的“传统”用“复古”的先锋包裹成“情怀”,是做节气营销的品牌应该反问自己的关键。

节气作为农耕时代黄河流域指导劳动者“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重要节点,蕴含了中国先人“厚积薄发”的哲思和对丰收的美好愿景。要诠释二十四节气的美妙诗意,必须要诗意的文案来作解读,更应该将品牌特点与节气找到契合点,绝不能盲目跟风发力,否则只能糟蹋了传统,又丢了自我,鸡肋不堪。有利网的巧妙借势,正是将节气里万物生发的意境和理财积蓄计划联系起来,不仅仅是一张电子图片,用户还可以和官方微信号互动,把节气明信片的实物拿到手中。线上和线下同时运作,用户收到礼物时自然会感到有利网的品牌温度,这正是复古的情怀和精髓所在。

线上营销的十大关键(有利网独辟蹊径)(4)

节日年年都有,营销次次不同。节日营销不是追着节日跑,而是拿节日来为我所用,甚至借节日势引领一个新的传播趋势,培养用户习惯,才是高明的传播手段。其中最应该体现的是品牌特色并将其巧妙地融入节日氛围,诀窍便在于如何让受众和用户和品牌一起过节。面对品牌、节日、受众三个元素,有利网的策略就是从生活本源着手,用犀利的创意和直击痛点的文案埋下“理财”的种子,迎合节日热闹的气氛,再让这种子远远飘到每个用户心底。

中国生活消费,关注生活,引导消费;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生活消费网微信公众帐号:chinaxiaofei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