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分配到边防十五年(毕业分配到边防十五年)

作者:一路向北


02年6月份,在经历了4年的风雨磨砺和刻苦锻炼后,我终于完成了军校的所有学业,那一刻,不只是我,还有其他的兄弟心情其实都是一样的,满满的喜悦感自豪感和欣慰感,还有一种实实在在的解脱感和轻松感,每个人就一只鸟儿快活的蹦跳;而那一刻,我们也充满了无尽的动力和人生自信,4年磨一剑,是利剑出鞘还是钝刀难拔,就等着实践来检验了,每个人都拭目以待。

可最激动人心的莫不过是宣布分配命令的时刻。那天,台上,队长和教导员神采奕奕,台下,我们更是容光焕发,每个人眼睛都瞪得圆圆的,耳朵也竖得“直直”的,生怕听不清自己的名字,生怕听错一个字;那天,台上掷地有声,台下鸦雀无声。

毕业分配到边防十五年(毕业分配到边防十五年)(1)

终于听到我的名字了,可是分配去向却让我始料不及,边防部队?说句实话,当时我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听别人说分配是哪里来哪里去,这纸命令彻底粉碎了我最初的“黄粱大梦”。咳,到哪儿都是部队,其实都一样,我在心里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了,也算是自我安慰。这就样,我来到了边防。

他们有血有肉。这是一群再正常不过的人,他们也时刻想着家,想着父母,想着亲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每逢佳节的时候,在取得荣誉的时候;他们也会一个人沿着家的方向默默的,默默的注视着,凝思着;但他们从未因想父母、思家乡而神情暗伤,而悄然落泪,而止步不前,而急流勇退;因为这群人知道,他们是军人,是军人就要有舍弃,是军人就要有样子,是军人就要有“冷血“;他们也明白,是军人就要坚强,是军人就要成钢,是军人就要立地;他们更清楚,军人注定就要和钢枪为伍,就要与界碑相伴,就要同寸土共存。这群人虽远离故土,阔别亲人,但他们早已携起手来、并肩上去,他们也早已在这里组建了一个自己的新家,家里尽是情同手足、生死与共的亲兄弟,他们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里有着家的氛围,有着家的温馨,这里是一个如家的港湾。

他们有情有义。这群人也是男人,他们也是到今社会的帅哥男神,他们也想花前月下,也想朝朝暮暮,也想卿卿我我,也想耳鬓厮磨;他们也有儿女情长,也有两小无猜,也有青梅竹马,也有梦中情人;但不同的是,他们把这些个人“隐私”全部悄悄的埋在了心里,深深的藏到了心底,只有在没人时,他们才会偷偷的,偷偷的拿出来理一理,偷偷的进行一次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交融,那是他们最甜蜜的时刻,可当哨音一响,军号一吹,他们就立刻收起了“柔情”,因为他们是军人。这群人有的已为人父,他们也想念妻儿,也惦念家里,但他们更留恋边防,更喜欢界碑,因为,每天的风来雨去,每天的爬冰卧雪,每天的巡逻潜伏,他们已经深深的,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地方,那个界碑,那个哨所,那个瞭望架,还有那道铁丝网,已经成为了他们朝夕相处、久儒以沫的“情人”,这个“情人”,在他们心里,比什么都要重要。

毕业分配到边防十五年(毕业分配到边防十五年)(2)

他们有志有为。好男儿志在边防,这群人相约北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的抱负,有自己的理想,也有自己的方向。这里我只想说一位我身边的好战友。他矢志军营,他完全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15年来多次参加上级组织的比武考核,也多次摘金夺银,15年来,他也相继更换了不少岗位,每个岗位都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后进变成了先进,先进又当上了标杆;而在这15年里,他也相继失去了四位至亲,其中包括自己的双亲,试想,一个人在十几年里失去这么多亲人,无论对谁都是致命的打击,也是无情的摧残,但他没有被击垮,他依旧站立着,站立在自己岗位上,仍然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要知道,他如今已近不惑之年,仍长期和家属两地分居,也没有自己的孩子,现在每年还要到北京总院去尝试做试管婴儿……以上没有半点的渲染,也没有丝毫的虚假,他就是和我同批毕业的好兄弟,他叫章新华,江西南昌人,在我的心里,他是响当当、硬邦邦的,顶天立地的真汉子,他够男人,更够军人。

此时此刻,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这样一副画面:在夕阳的余晖下,一座瞭望架上,一个战士拿着望远镜正在全神贯注的注视着远方,下面茫茫的雪地里,一队执勤组正深一脚浅一脚的沿着边境铁丝网向前艰难的迈着,他们的方向也是远方……这其中包含着什么,冥冥中我感到这是一种爱,是军人对边防的爱,这种爱是那么深沉,那么浓烈,也是那么厚重,那么真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