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什么时候叫吉林乌拉(为啥说先有乌拉)

过去有句谚语:“先乌拉街,后吉林市”。这个怎么理解?这取决于这个说法的时间节点。从夏、商、周、秦的历史来看,这种说法是有偏差的。

汉代建于龙潭山、东团山、帽儿山之间的扶余国,“国富”,经济文化在当时为东北亚之首。其宫廷建筑均仿汉,城用“元(元)格为城”,酿制的清酒“紫红如膏,饮之可口”。无尽”,这应该就是吉林市原来的昭济。

吉林什么时候叫吉林乌拉(为啥说先有乌拉)(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吉林什么时候叫吉林乌拉(为啥说先有乌拉)(2)

龙潭山旱牢(图片来源于网络)

吉林什么时候叫吉林乌拉(为啥说先有乌拉)(3)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此,不少学者提出,吉林市的历史应该以此为基础来发展。因此,吉林市的历史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同期的乌拉地区,还没有发现大规模的城址。从这个角度看,“先乌拉街,后吉林市”是不准确的。

但是从明末清初的历史来看,“先有乌拉、后有吉林”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扶余国灭亡后,城市消失,没有城、府遗迹。在曾经繁华的州都,荒野中只有数千座古墓。

明代以前的吉林市,虽然为历朝所领,但并未得到充分开发。直到明永乐年间,辽东都司指挥使刘清奉命率军来这里造船运粮,此后吉林才成为通往黑龙江地区,或更远地方的一个中转站,其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地位日益显著,并为清朝正式建城奠定了基础。阿什哈达摩崖刻石确凿地记录了这一历史。在吉林市郊阿什哈屯东南一公里,吉丰铁路隧道南侧,背依连绵不断的山岭,前临松花江滚滚江流的悬崖峭壁上,有两块明朝镌刻的摩崖石刻,又称阿什哈达摩崖刻石。碑文记载了明朝在此造船的史实。当年造船的地点,根据碑文所载,应在刻石附近。

明朝接管了元朝在东北的大片土地后,为了加强对东北边疆的管理,于1409年(明永乐七年)在黑龙江入海口处设置了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等地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奴尔干都指挥使司,负责征收赋税、管理地方行政事务。为了开辟与内陆的交通线,特别是为大兴安岭以南、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运送粮食、布匹及军需物资,在陆路运输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把目光转向了水路运输。吉林市地处松花江上游中段,当年水面宽阔,适于大船航行。为打造运输用船和军事用船,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1425年(明洪熙元年)、1432年(明宣德七年)明政府三次派辽东都司指挥使刘清到吉林造船。后来,船厂在战争和清初的“封禁”中日渐湮没。

时间的流逝,已经流转了一千多年。明末,乌拉地区出现新城,呼伦四大部族之一的乌拉部落建立于此。

吉林什么时候叫吉林乌拉(为啥说先有乌拉)(4)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乌拉市有内城、中城和外城三个城市。内城是领主居住的皇城,外城由果多、鄂摩、伊罕、寻扎台等城守卫。四人之中,乌拉疆域辽阔,比哈达、惠法强得多。在与努尔哈赤的最后决战中,马步兵三万多人。国家灭亡后,大社乌拉将军衙门于顺治初年设于此。故宫所有祭祀和御膳,都由大社乌拉将军衙门进贡。

清朝初年在东北边疆地区不设省,而派驻防内大臣。1646年(清顺治三年),内大臣改称昂邦章京。1653年(清顺治十年),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后徙宁安)设昂邦章京镇守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吉林为其属下。从此盛京、宁古塔两昂邦章京并设,初步将东北划分为两个军事驻防区。这便是吉林省建置之始。

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为巩固东北边防,抵御沙俄入侵,清政府派昂邦章京沙尔虎达在吉林建厂造船,组织船队,巡行江上。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首战沙俄,获得胜利。据《吉林外纪》记载:“顺治十五年,因防俄罗斯,造战船于此,名曰船厂。”明、清两朝在此造船、屯驻水军,故有船厂、船营之名。此后,居住在松辽黑地区的各民族都称这里为“船厂”。这便是吉林叫“船厂”的由来。当时,宁古塔将军镇守的地区非常广阔,今吉林省境归其管辖。宁古塔将军正式迁往吉林市。

吉林什么时候叫吉林乌拉(为啥说先有乌拉)(5)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吉林什么时候叫吉林乌拉(为啥说先有乌拉)(6)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吉林原名吉林乌拉,后年简称吉林。过去人们称吉林市为“小乌拉”,乌拉街为“大乌拉”。拥有一级上将的吉林市为什么叫“小乌拉”?三品大商乌拉特首衙门所在的乌拉街变成了“大乌拉”?这得从清初的历史说起。

吉林什么时候叫吉林乌拉(为啥说先有乌拉)(7)

吉林乌拉街清代建筑群(图片来源于网络)

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吉林市。南以天水河为界,东西长250步,北长289步。清代和今天的计量单位,一步为五尺,二步为一丈; 250 级台阶不超过 1,250 英尺,今天约为 400 米。当时吉林是松花江边的水陆码头。冬天冰雪封江,大江成了天然的通道。有各种马车、牛车、爬犁在江道上往来,把松花江上游的土特产汇集到吉林来。满族人在江面上修起独具特色的冰上客栈(旧称“水院子”),接待过往商人。冬天人们把锯倒的大树集中在上游的江边堆积起来,到了江水开化后,把这些木头串成筏排,顺江溜放下来,最后到吉林靠岸贮集。现在的临江门、东大滩一带就是当年木材的集散地。那时松花江上大小船只往来不断。

1663年(清康熙二年),为巩固东北边疆,清政府开始重视城镇建设。据史料载,当时“自奉天(今沈阳)过开原出威远堡有7 镇,首曰吉林乌拉,亦作吉林乌拉”。可见此后“船厂”又称“吉林乌拉”。1671 年(清康熙十年),清政府遣发“流人”数千户,到船厂地方造船,调宁古塔副都统安珠瑚驻吉林乌拉,监督造船,为抗击沙俄做准备。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宁古塔副都统安珠瑚监修吉林城。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在吉林设将军衙门,宁古塔将军驻地由宁安迁至吉林乌拉城,与吉林副都统同城驻防,同署办公。从此这个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也由宁古塔转移到吉林,吉林城受宁古塔将军辖制,这就是史家所称的军府时期。船厂由于“驻将军”、“置省会”、“建木城”,再叫“船厂”似有不妥,便渐渐改称“吉林乌拉”,为有别于大乌拉虞村,船厂亦称“小乌拉”。“吉林乌拉”系满语,吉林谓“沿”,或“靠近”之意,乌拉谓“江”或“川”,就是“靠近江边的地方”或“沿江之地”、“沿江之城”。后来在口语和行文中多将“乌拉”省略,简称吉林。因为“吉林乌拉”是以汉字注音的满语,200多年来在各种史料中曾把“吉林”书写成不同的汉字,如鸡林、畿林、鸡陵、几林、吉临等等。清康熙帝于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巡幸吉林市,曾作松花江放船歌,诗中有“连樯接舰屯江城”之句,此后吉林亦被誉为“北国江城”或“江城”。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析设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简称黑龙江将军),省境西部地区析属。1692年(清康熙三十一年),裁撤吉林副都统,原吉林副都统徙驻伯都讷驿站。34年后,感到吉林乌拉地方仍有设副都统的必要,1725年(清雍正三年),又奉旨复设吉林副都统,辖五常堡、打牲乌拉城、伊通、额穆赫索罗协领、4 边门防御等。1726 年(清雍正四年),设永吉州,其州界比今吉林地区还大些,归奉天将军下属的奉天府辖制,此即谓永吉州时期。1742年(清乾隆七年),由宁古塔将军鄂弥达主持,筑土为墙,在吉林城外城土边墙基础上第一次扩建。

由于宁古塔将军驻在吉林城,而吉林城又划归奉天府辖制,办事多有不便,遂于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撤销永吉州,建立吉林厅,“乌拉”二字正式减掉,只称吉林。设理事同知,统归宁古塔将军管辖,此即谓理事同知时期。1751 年1 月16 日(清乾隆十五年二月十九日),谕令宁古塔将军衙门及所属部门的关防,一律改铸为“船厂”字样。船厂作为地名首次铸印在官署的印信上。1757年4月11日(清乾隆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宁古塔将军改为镇守吉林等处将军。经由军机大臣奏请,旨准吉林将军印信内,汉文“船厂”二字,改为满文吉林。这样,将军一直所冠地名,与将军驻地相一致,遂简称吉林将军。

据《吉林省志》记载,到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大上乌拉衙门统辖的鼎湖人口已达五万人。据《吉林省·人口史志》记载,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吉林市人口仅1.8万余人。城市的规模和人口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这个城市初期人口的历史记忆,应该也是影响大小乌拉理论的原因之一吧?

吉林什么时候叫吉林乌拉(为啥说先有乌拉)(8)

乌拉街(图片来源于网络)

流放者杨岳之子杨斌形容康熙初年吉林城的景象:“西门外百货云集,七亭戏院,皆有,亦有城外。”乌拉城正是因为如此。黄公特区,所以在整个清朝,一直享有免税的特别优惠,商业的繁荣应该不亚于吉林。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光绪年间,新政实施时,衙门将军想将乌拉的土地划为征税区,却遭到掌管大社乌拉的衙门的强烈反对。光绪年间,吉林、乌拉两地人口出现缺口。吉林人口超过10万。那个时候,吉林省的人口也不过六七十万,可见这两座城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重要性!

吉林什么时候叫吉林乌拉(为啥说先有乌拉)(9)

吉林章京(图片来源于网络)

吉林什么时候叫吉林乌拉(为啥说先有乌拉)(10)

图片来源于网络

1882年(清光绪八年),设吉林分巡道,驻吉林城。隶属于吉林将军,辖吉林、长春二府,及伯都讷、双城、五常、延吉4厅。吉林城由吉林厅升为吉林府,领伊通州和敦化县,此即谓吉林府时期。1883年(清光绪九年),沙俄侵占伊犁,吉林边疆危急。钦差大臣吴大澂勘察北疆,督建吉林机器局。吉林将军希元主持再次改建吉林城,将土墙改建为大青砖墙。吉林古城在200余年间,由木城改为土城再改为砖城,面积也由0.2平方公里扩展到4平方公里。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实行省制,撤吉林将军、吉林副都统,裁去吉林分巡道,置吉林省,设治于吉林城,吉林城从此成为吉林省省会。

中华民国成立后,基本沿袭了清末政区。1913年(民国二年),撤府改置吉林县,属吉长道。但吉林城的省会地位未变。1914年(民国三年),为道治。1929年(民国十八年),废道直属吉林省。同期,因省、县同名,改吉林县为永吉县。1936年析永吉县城区设吉林市,从此吉林城正式改称吉林市,简称吉市,沦陷时期曾称“水都”。1947年东北各省重新划定,吉林市仍为吉林省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吉林省省会继续设在吉林市。1954年省会从吉林市迁至长春市。1970年永吉县政府由吉林市城区迁至口前镇。

吉林市是全国四大自然景观之一“雾凇”的故乡,有北山、龙潭山、松花湖风景区等著名旅游胜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