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指南(掌握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技巧)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还记得上期,我科报道了一例出现幻觉妄想、暴力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手术消除其对父母的家庭暴力,且借由术后社会关系的重建,提升自我价值感,恢复家庭有效沟通的术后案例,受到广泛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关注。这期我们讲述另一位16年病史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手术情况。

简要病史

基本信息:患者,男性,28岁

既往病史:患者于2005年出现精神异常,怀疑同学嘲笑他,胡言乱语说自己没有心脏,兴奋话多、挥霍夸大,说自己能当主席,容易激惹、好发脾气,打骂家人、摔东西,当时被诊断为“躁狂症”,口服丙戊酸钠等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出院后不规律服药,病情复发。偶有情绪低落、不开心,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再度就诊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药物规律治疗后无明显改善。患者发病以来长期在医院住院,共计住院20余次,服用过多种抗精神症状药物(德巴金、喹硫平、氯丙嗪)对症治疗,规律、足量、足疗程服药,症状控制欠佳。

现有症状:(1)睡眠不规律,情绪低落,觉得长期住院活着没有意义,曾有一次喝药自杀的行为;(2)敏感多疑,怀疑有人要害自己;(3)兴奋话多,说话内容夸大;(4)容易激惹、发脾气,与家人敌对,存在暴力行为;(5)行为异常,孤僻懒散,接触被动,否认自己有病,无自知力,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由于最近3个月患者的症状明显加重,两极情绪发作的频率越来越高,并且在抑郁相发作期不断表达想轻生的念头,家属十分担心,便将患者带至我科寻求外科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的外科治疗方式

在规律药物治疗下,还存在一部分重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这里是指病程在3年以上,经过正规精神疾病医院确诊且通过药物、电刺激、心理辅导等疗效差、反复发作的患者,仅依靠药物治疗是无法达到临床治愈的。要想实现难治性双相情感障碍回归正常社会生活,脑立体定向技术是目前一种可行的外科选择,至今已发展至第五代。和传统开放手术不同的是,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采用的是微创技术,仅需在头部取1-3cm左右的小切口即可完成手术。

术后情况

患者睡眠质量变好,情绪从暴躁易怒、消极低落转为心平气和,敏感多疑、被害妄想、夸大、怪异行为等症状未见复发,意识清晰,基本与常人无异,能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查房时,患者承认自己患病,坦言现在没有轻生的念头了,想出院后找份工作赚钱,报答父母多年的照顾恩情。术后第二周,患者的伤口恢复良好,在父母陪同下办理了出院。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指南(掌握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技巧)(1)

手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原理

随着对近代影像学、电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发现,大脑边缘系统中存在情感环路系统,患者的各种精神异常行为与大脑边缘系统中情感环路的神经核团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它们负责支配人类日常的行为活动,控制情感传递。如脾气暴躁、幻听、幻视、妄想、行为异常等,这些症状与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核团,如杏仁核、扣带回、中央隔区、伏隔核、内囊前肢、丘脑背内侧核等有对应关系。基于情感环路学说,功能神经科运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借助MRI、DTI、CT等影像,在手术计划系统上找出对应的神经核团手术靶点,将特定电极送至神经病理环路的特定靶点上,使接触部位的神经细胞发生射频消融或抑制,可以控制神经病理冲动的异常传导,从而去除异常精神症状。

致广大读者:

你们好,我是吴景文医生,在此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我的文章。若您有疾病向我咨询,可以通过平台“私信”方式联系我。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我会尽快解答您的疑惑。

相关阅读

精神病人拒绝服药监护人改如何应对

精神疾病手术治疗后为什么能减重与降血糖

#健康真知计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