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舞狮旅游(南京记忆怀念家乡的舞狮)

广州舞狮旅游(南京记忆怀念家乡的舞狮)(1)

怀念

怀念家乡的舞狮

作者:刘长力

广州舞狮旅游(南京记忆怀念家乡的舞狮)(2)

我从小生长在溧水一个偏僻的山村,山村的名字叫张塘角。那时候正是八十年代初期,农村还很落后,交通也不发达,村上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我的童年便是在那种充满乡土气息的氛围中度过的。父母都是农民,没有多少钱给我买玩具,也没有像现在这样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最能吸引人的就是过年时家乡的舞狮活动了。

广州舞狮旅游(南京记忆怀念家乡的舞狮)(3)

村上的舞狮活动已有着漫长的历史,相传始于清朝年间,延续至今。舞狮也称跳狮子、玩狮子,村中村民自发设立了“狮子会”, 经费由大队赞助一点,生产队拿一点,会员们各自出一点,组织村上身强体壮的青、壮年男子参加。

我的爷爷生于晚清光绪年间,是狮子会的元老,七十多岁时还在指点狮子会开展工作,我的两个伯父及父亲也是狮子会的骨干。他们的分工是大伯父负责打鼓,二伯父跳狮头,父亲敲锣。狮子会的成员是业余参与的,都是义务工,自觉奉献,不求回报。

广州舞狮旅游(南京记忆怀念家乡的舞狮)(4)

狮子造型有“雄狮”“雌狮”之分,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绿结者为雌狮。我们村上舞的是“母狮”,应属“北狮”造型,不同于南方的狮子造型。

狮头是用生牛皮模压成型,铃铛眼,朝天鼻,阔嘴巴,顶上配上绿色的“鬃毛”,面上用油彩画上看上去有点狰狞但又生动威猛的狮子脸谱,狮子皮用一丈见方的红布做成,背面也附上厚厚的一层深绿色“狮子毛”(一般用苎麻染成深绿色做成),看上去威风凛凛、霸气十足。每次舞狮时,舞狮人身穿红衣,与青狮红绿相映。有的农村妇女也会将狮毛拔一根下来,回家系上红蛋给小孩子避邪用。

舞狮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每年入冬农闲时就开始训练。狮子需两人配合跳,一人舞狮头,一人弯着腰装狮尾。训练时从基本功练起,倒竖蜻蜓、跨八仙桌、叠罗汉、架人梯……因为有些高难度的动作有危险,所以那时参与训练的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两人一组,固定搭档,相互磨合,一直训练到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对方要做什么的那种心灵相通、相互感应、高度默契的程度。

那时候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就是吃过晚饭去村中间的小学堂看舞狮训练。当时村中跳狮子的年轻人应该算是第三代了。伯父他们算是第二代,他们手把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有时候披上狮皮亲身示范。

我最爱看的就是我二伯父和元玉伯父搭档示范的时候,那幅狮子皮一到了伯父的手上就像是活了一样,张牙舞爪、精彩纷呈。只见那“狮子”时而打滚、时而倒立,时而咬住自己的尾巴不停地转圈,时而狮头又被高高举起,这时只见那狮嘴微张,尾巴上下抖动,眼睛左右转动,朝下俯视着人群,四只脚慢慢走动,似乎在人群中寻找它的猎物一样,冷不防地将狮头伸到某个人的面前“咬”上一口,顺势打个滚就走。被咬的那个人往往目瞪口呆的半天回过不神来,那副窘态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广州舞狮旅游(南京记忆怀念家乡的舞狮)(5)

训练时,几组跳狮子的成员要轮番上,一组把所有的动作表演完毕后,另一组的两个人就一头一尾摆好造型蹲在那里,这时“狮子”会一个滚打到面前,里面两人顺势出来,外面两人快速进去,接过狮皮继续舞,整个替换过程也就几秒钟的时间,快到让人根本看不清已经换了人。

训练大概要持续到一两个月的时间,训练中的锣鼓家什也很有讲究,舞狮人要踩着乐点进行动作表演,所以敲锣打鼓也是门学问。那时大伯父的鼓打得好,鼓点匀称,鼓声浑厚;父亲的锣敲得最妙,铿锵有力、收放自如、一张一合、恰到好处,听着有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小伙子们都爱在父亲敲锣时选择上场表演。

两个月训练结束后就到了春节了,一般过了正月初五就开始正式舞狮了,之前还要举行“起草”仪式。即大队人马在深夜的时候去村前桥头的田冲当中静候(这个时候是不许小孩子跟着去的),要等听到第一声鸟叫(如果没有鸟叫,必须有人学鸟叫)以后,由专人拧下公鸡头,滴血、插烛燃香。此时鞭炮齐鸣,锣鼓齐响,舞狮人披上青狮皮,伴着锣鼓节奏一路舞回村中,放置在堂前的香案上,再点上香,狮子会的成员轮番叩头,祈求平安,此时仪式才算结束。

第二天一大早,开始挨家挨户拜门头,先从本村村东头第一家开始拜起。

主人家要将“彩头”(一般为香烟或糕点)放在八仙桌前,摆上香案。狮子进门要先打滚,然后在锣鼓声中或跳跃、或转圈、或瘙痒,形象逼真。最后用狮嘴将香烟衔起,然后再打一个滚半卧在桌前,这时要有专人“喊彩”(一般是以客人话的语调说唱一些吉利的话)如:“青狮一玩笑盈盈,今天拜到东家门。东家好比一棵松,青枝绿叶多威风。我们好比一棵葱,一刀切断两头空。等我们青狮绕过身,祝东家步步往上升……。”喊一句,锣鼓家什就要齐刷刷地响一次,狮头也要抖动一次。喊彩结束后,锣鼓齐鸣,狮头对着主人家堂屋上边作揖边退出,拜门头就算结束,再重复着到下一家。我们一般大的孩子们就跟在“狮子”后面一家家地跑着看热闹,百看不厌。

本村门头拜完后,还要去周边村庄拜门头。有的外村人家为了考验舞狮人的本领,故意将“彩头”吊在堂前正梁上,看舞狮人如何取下。此时舞狮的两人要借助板凳、台子等登高取彩,还要边登边舞。这时,就要舞狮的二人配合好,否则取彩不成反而会摔下来,狮子摔下来是被视为不吉利的。

广州舞狮旅游(南京记忆怀念家乡的舞狮)(6)

有时,有的村要求舞狮队在村中“玩地场”,即晚上在村中开阔场地玩专场,这时表演的就是舞狮活动中最精彩的高台舞狮。

此时,在场地上摆上三、五张八仙桌(有的甚至六、七张),最上面一层桌面朝下,四脚朝天,狮子自下盘旋而上,逐层攀上高台,直至顶端。上攀动作惊险,有正上、倒上、翻上等不同花样,表演套路有“仙猴摘桃”“滚龙抱柱”“冲天倒立”“靠背翻”“踩高桩”“叠罗汉”等。舞狮者相互配合着完成翻、滚、叠等惊险动作,到了高台之上还要于四只桌脚上盘旋表演,场面惊险刺激。

专场中表演中最生动的要算“母狮生小狮”了,小狮子一般由十岁左右比较灵活的儿童穿上小狮子皮扮演。舞狮两人事先要将小狮子夹在中间,隐藏在“母狮”身下,带着一起舞,不能让外人看出破绽。在中间的扮演小狮子的小孩腿是不能着地的,否则就变成六条腿了。舞狮人要将母狮生小狮之前的那种懒散、不安、恐惧、痛苦和生下小狮子之后的舐犊之情和兴奋表演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专场舞狮表演一般在两到三个小时左右结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加之人们观念上的转变,舞狮活动就停止了。进入新千年以后,舞狮亦逐渐被人们淡忘了。当初还是小孩子的我们已步入而立之年,现如今儿子也到了我们小时候的年龄了,只可惜他们这一代人或许再也看不到村中精彩的“跳狮子”了。“跳狮子”似乎成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只能被尘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了。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地情处 溧水区志办)

来源 | 方志南京、交汇点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