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酸奶盒子手工制作(保定老行当双堂盒子制作)

双堂盒子,这名字乍一看会让人一头雾水。其实,双堂是个村名,就是双堂村,它位于雄县县境东部,距县城19公里,1953年设双堂乡,双堂村就成了乡政府的驻地,这很明白,可是在这个村名后面加上个盒子,就感觉有点儿风马牛不相及,看了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要彻底闹明白,就得说说这盒子是咋回事儿。

盒子,是人们将药线烟火编排好后放入盒子里,搭架悬盒,点燃后盒中药线逐层燃烧脱落,可幻演多层形象,俗称“放盒子”。这种放烟火的形式是从宋代药发傀儡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时有人为了使傀儡戏更加具有欣赏性,便把烟花与木偶结合起来,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戏曲造型、提线木偶等艺术特点,逐渐形成了这种集礼花、戏剧人物造型于一体的特殊的烟花艺术。宋代周密撰写的《武林旧事·元夕》中记载“宫漏既深,始宣放烟火百余架”,记述的就是燃放这种烟花的情景。到明代,人们对药发傀儡戏又进一步加以创新,并装到盒子里燃放,就成为了后来人们所说的“放盒子”。明代刘侗、于奕正所撰《帝京景物略》记载:“烟火则以架以盒,架高且丈,盒层至五,其所藏械:寿带葡萄架、珍珠帘、长明塔等。於斯时也,丝竹肉声不辨拍煞,光影五色照人无妍,烟胄尘笼,月不得明,露不得下。”从这个记载中,可以了解到明代放盒子烟花的大致情况。这种盒子又叫花盒盒子戏,在几百年前已经是集编扎、造型、剪纸、彩绘、烟花制作等于一体的技艺了,虽然没有音乐旋律伴奏、说唱匹配,但其中已经蕴含了木偶戏、皮影戏、手影戏、纸影戏等民间艺术形式类的艺术元素和功能。

老北京酸奶盒子手工制作(保定老行当双堂盒子制作)(1)

双堂盒子

说到这里,双堂盒子的意思就不言自明了,双堂村燃放的盒子烟花就是从明朝盒子制作工艺的顶峰时期继承下来的,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虽历经沧桑变幻、时代变迁,但一脉相传,从无间断。盒子在明代最为流行,到了清代放盒子的风气越来越盛行,虽然我们没有办法知道那个时候双堂的盒子燃放的情景,但从《清朝的杂技与游艺》一书的记载中也可以略见一斑。那个时候“盒子之制,大小方圆不一,大架式高悬,一盒三层,一层为‘天下太平’四大字;二层为鸽雀无数群飞,取放生之意;三层为四小儿击秧鼓唱秧歌,唱‘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车驾六龙’一首。每个盒中包含许多小的花彩,人物花鸟无所不有。”由此可见,清代双堂的盒子烟花一定也是这般的争奇斗艳、异彩纷呈、妖娆多姿。

现在的双堂盒子,作为一种融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它以其艺多、技绝以及其魔术般的燃放表演,深为民众所喜爱。整个制作过程内容繁多复杂,技艺精妙,主要技艺大体包括盒子编扎、故事单扎、引线捻制、隔火设计、故事安装、盒子总装、盒子燃放等,每个项目的具体制作环节和细节,都涉及到了文学、艺术、数理化科学、工艺技艺,乃至民族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应用。艺匠在操作时,都必须根据上述知识,事先计算和精心设计,寓文学、艺术、科普于“盒子”技艺之中。这不仅集中体现了民间艺匠的社会阅历、个性气质、艺术天赋、文化修养,还体现了艺匠的文艺精神、科学精神、高超智慧和才能。盒子里组装的戏文是一层一层由牵线连在一起的,以一根总药捻为引子,通过导线一层一层燃放。在每个节目中又有多个小药捻串连,先引着哪个,看多长时间,都要按设计要求精心制作。盒子中最精彩和最难制作的是满架葡萄、百子千孙和八挂九联灯,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到了细致入微、分毫不差,才会出现葡萄万架、子孙拜寿、红灯高挂的绚丽场景。随着时代的变迁,因为地域性、民俗性、传承性的殊异,其他放盒子盛极一时的地方都已经失传,惟独雄县双堂盒子仍然以原生态的技艺特征流传至今。

老北京酸奶盒子手工制作(保定老行当双堂盒子制作)(2)

双堂盒子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法旺

双堂村历史上燃放盒子烟火都是在村中的中心广场进行,为的是增添元宵灯会等民族节日的节日氛围,娱悦群众,寓教于乐,民族节日的文化特征非常凸显,具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双堂“盒子”的创始人名叫李老四,原名李云山,祖籍京城,后来因为战乱在双堂村落户,从小拜师学做烟花,会做以烟火照明和驱动的傀儡戏,并以制作和贩卖烟花为生。每年正月十五双堂村人家家户户燃放烟花,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李云山的烟火傀儡戏。双堂盒子的第二代传人李子全,是李云山的儿子,据村里人传说此人心灵手巧,能描善画,他用了不少的精力研究“烟火木偶戏”的制作,后来他把这些装入一个圆柱形的竹编纸糊的盒子里进行燃放,正是他的妙手神思,使放盒子这一民间工艺的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现在传承下来的八挂九联灯、百子撒花等都是他创制出来的。李子全晚年很注重盒子烟花的技术性、观赏性,在复杂程度上大为提高,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了,他的儿子李本亭,邻居刘根要、刘根需都帮着他制作,也就形成了后来双堂盒子的非家族式传承方式。后来,李本亭、刘根要、刘根需组织村民成立了冰雹会,因为他们正月十五燃放的烟火远近闻名,人们又给他们叫烟火会,李本亭被推举为会头,他把制作盒子烟花的技术带入烟火会,成为烟火会入会及学习的手艺之一,双堂盒子至此发展成了双堂全体村民年年必做、年年必放的民间传统。

双堂盒子的瑰丽多彩,是烟花制作中的奇迹,而从明洪武年间至今600余年从来没有中断过,更是奇迹中的奇迹,可谓传承有序,延绵不绝。如今双堂村已经成为“盒子”这一特殊艺术的惟一传承地。2010年5月,雄县双堂盒子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文章来源于《老保定丛书》(第一辑)——《保定老行当》,作者王磊,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