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讲成大事者必先六戒(曾国藩谦受益满招损)

曾国藩讲成大事者必先六戒(曾国藩谦受益满招损)(1)

1859年9月,石达开自湘南退入广西,曾国藩与湖北巡抚胡林翼制定以湖北为基地的四路图皖方略。

1860年,趁太平军集中兵力二破清军江南大营之际,曾国藩与胡林翼率湘军进围天京西线重镇安庆,并于桐城部署重兵准备阻击援军。

同年夏,清廷授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总统四省军务,并令其驰援苏南。他上疏力陈攻占安庆不仅关系淮南全局,且为将来克服金陵的根本,坚持不撤安庆之围,自己率领一军进驻安徽祁门,准备进军苏南。

升任两江总督后,曾国藩个人及家族愈发风光。然而,曾国藩并未因个人升迁、家族兴旺而自傲。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与他始终牢记祖父的遗训有关。

曾国藩讲成大事者必先六戒(曾国藩谦受益满招损)(2)

01 祖父的训示

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曾国藩进京入翰林院庶常馆。十月廿八日早,曾国藩到祖父星冈公屋前阶下辞行,请求祖父训示。

曾国藩恭敬地对祖父说:“这次进京城,请求祖父教训。”

星冈公语重心长地对曾国藩说:“你的官是做不尽的,你的才是好的,但千万不要骄傲,满招损,谦受益,你如果不骄傲,更好全了!”

曾国藩听了训示,始终牢记在心,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

他在多封家书中都提到过此事,总感觉祖父的遗训离自己不远,至今还像在耳提面命。

曾国藩讲成大事者必先六戒(曾国藩谦受益满招损)(3)

02 自我反省,牢记家训

《满招损,谦受益》是曾国藩写给沅弟、季弟的一封信。

在信中,曾国藩先是对沅弟、季弟身上发生的变化大加赞赏。沅弟以我切责的信,痛加引咎自责,惧怕走上危机之路;而想步入谨言慎行之道,能够这样做,是弟弟终身得福的好事,也是我家的幸运。季弟的信平和温雅,比往年骄傲、懒惰的情形强多了。

随后他又一次提到过世祖父的遗训,并规劝弟弟们要努力做到“满招损,谦受益”。

曾国藩告诫两位弟弟,一定要以去掉傲字为第一重要。他随后列举了古人傲的诸多表现。

唐、虞时代有个叫丹朱的恶人,人很傲慢;有个叫象的人,也很傲慢;桀纣生性无道,说自己可以拒绝一切忠言,能言善辩就可以粉饰一切过失,说自己的命运授之于天,说敬重不必实行,这些都是傲的表现。

咸丰八年六月,曾国藩再次出山,便努力戒惰,以改正没有恒心的毛病。近来又在努力戒除傲。

徽州在没有失败之前,次青心中不免有自以为是的见解;当失败之后,曾国藩更加深入反省自己。他认为,军事的失败,不是傲,就是惰,二者必居其一。大官大贵人家的失败,不是傲,就是惰,二者必居其一。

因此,他要求弟弟们一定要牢记家规,遵守家训,戒傲戒惰。

曾国藩讲成大事者必先六戒(曾国藩谦受益满招损)(4)

03 只有谦虚谨慎才是通向幸福的路

在写给四弟曾国潢的信《惟谦谨是载福之道》中,曾国藩再次向弟弟们不厌其烦地讲“戒骄戒傲”, 唯谦谨是载福之道。

曾国藩对四弟说:弟弟对于世事、阅历逐渐加深了,但信里不免有一种骄气。

天地之间,只有谦虚谨慎才是通向幸福的路。一骄傲,就满足;一满足,就倾覆。凡属动口动笔的事,讨厌人家太俗气,嫌弃人家鄙恶,议论人家的短处,指斥人家失败,都是骄傲的表现。

不管所指责的是不是真的,即使都是正当切中要害,也是天道所不容许的。

曾家的子弟,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说别人这个长那个短,讥笑别人这个鄙俗那个粗陋,都不是好现象。

四弟一定要告诫子侄辈去除骄傲,先要把自己喜欢议论别人的短处、讥讽别人的失败的毛病痛加改正,然后才可以叫后辈们事事处处警惕改正。

由曾国藩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做人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短处的人容易骄傲自满,喜欢到处炫耀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曾国藩讲成大事者必先六戒(曾国藩谦受益满招损)(5)

04 满招损,谦受益

“满招损,谦受益”的谚语,对大众来说,早已耳熟能详,意思是规劝世人凡事都要适可而止。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则能受到益处。

当一个人身处高官厚禄、登峰造极之时,应当提前有所准备,万一有什么不幸或变故的话,不至于一蹶不振。这也正是居家思危的道理。

凡事应留有余地。俗语说,“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人如果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自当好自为之,知机善退,才不至于招致失败。

夸耀自己的行为一定会阻碍自己进步。喜欢炫耀是一种十分浅薄的行为,真正拥有丰富学识的人,往往都是谦虚谨慎的人。

学习求知需要我们对自己有清醒认识,既要看到自身拥有的优良品质,也要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千万不要自我夸耀,骄傲自满。不隐藏自己所有,也不自夸自己所有,这样才能促使我们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