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神话三大体系(颛顼氏与印度宗教人物形象之比较)

黄帝有多个妻子,相传是“四妃十嫔”,“四妃”是:正妃西陵氏嫘祖,次妃方雷氏女节,三妃九天玄女,四妃彤鱼氏嫫母十嫔名称失传她们与黄帝共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得姓的十四个,共十二姓,就是姬、酉、祁、已、葴、任、荀、僖、姞、儇、依诸子中,现在能够确切知道的恐怕只有昌意、玄嚣、少昊和苗龙四个了《大戴礼》《史记》都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嫘祖氏,产青阳(玄嚣)及昌意青阳降居汦水,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于蜀山氏昌濮,产颛顼玄嚣产蠕极,蠕极产高辛帝喾颛顼和帝喾代表了黄帝子孙的两大支,关系到炎黄子孙的存续,华夏文明的传承,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印度教神话三大体系?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教神话三大体系(颛顼氏与印度宗教人物形象之比较)

印度教神话三大体系

黄帝有多个妻子,相传是“四妃十嫔”,“四妃”是:正妃西陵氏嫘祖,次妃方雷氏女节,三妃九天玄女,四妃彤鱼氏嫫母。十嫔名称失传。她们与黄帝共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得姓的十四个,共十二姓,就是姬、酉、祁、已、葴、任、荀、僖、姞、儇、依。诸子中,现在能够确切知道的恐怕只有昌意、玄嚣、少昊和苗龙四个了。《大戴礼》《史记》都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嫘祖氏,产青阳(玄嚣)及昌意。青阳降居汦水,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于蜀山氏昌濮,产颛顼。玄嚣产蠕极,蠕极产高辛帝喾。颛顼和帝喾代表了黄帝子孙的两大支,关系到炎黄子孙的存续,华夏文明的传承。

黄帝后人,《山海经》有数条记载。《海内经》中说到,“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大荒北经》中说到,“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有赤兽,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尸。”其中说的最多的是颛顼遗族。本节就颛顼身世,通过与古印度宗教人物形象比较 作以初步考究,以引起中印文化界的注意。

说起颛顼和印度文化的渊源,首先在于笔者认为颛顼的出生和鬼子母的传说十分相似。鬼子母故事是印度西北古代宗教传说。其相关经典滥觞于巴利诸经的相应部系,后于正统有部集大成,再反映到大乘诸经、密教等典籍中。我国所见在北魏延兴二年(471年)由西人翻译的《杂宝藏经》卷九之《鬼子母失子缘》,后在唐天册万岁元年(695年)义净翻译的《有部杂事》之《律典》卷三十一鬼子母夫妇的传说。鬼子母音译诃利帝(Hariti)),意译为“欢喜”。其原本是犍陀罗地区民间的瘟神,与老鬼王散脂修摩(Pancika ,又译作散脂大将,意为“密神”)结为夫妻,生了五百小夜叉,又专以小孩为食,危害众生,后被释迦佛所感化,成为佛教的护法神,被尊为“爱子母”、“爱子神”。但按陀罗尼集的说法,鬼子母有三男,长子名唯奢文、次子名散脂大将、小儿名摩尼跋陀,能于十方世界,覆护一切众生,为除衰恼等患。总之,鬼子母的一个儿子又传说是她的一个丈夫,人伦比较乱,还把这个神秘人物叫“密神”。我国正统一点的说法是昌意娶昌濮生颛顼,省去了《山海经》中韩流(他书写作“乾荒”)一代。韩流在《山海经》中的形象是长脑袋、小耳朵、人面、猪嘴、有蛇斑癣的身体、肥腰、猪蹄子。基本形象是猪形。韩流的本意是什么,如果把他的名字还原为“韩荒”(两种写法各取一字),则可以认为是梵语“野猪”Varaha(和啰诃、婆啰诃)的音译。《往世书》中讲到毗湿奴十次化身下凡的故事,其中第三次化身就是野猪“婆罗诃”潜入大海,与妖魔搏斗千年,最后杀死妖魔。印度有毗湿奴杀猪形妖魔的古代绘画。敬奉韩荒的方国就叫“司彘之国”。看来,韩荒不是随便省去的,似因韩流乱伦彰显了猪性(不通人性)的坏品质,有辱祖宗声誉而被后人删去,成为一个欲说还止的“神秘人物”。从恶行上比较,韩流和散脂修摩同类。

等二,接下来的对应在颛顼与散脂修摩和鬼子母所生子嫔伽罗(Pankari))之间。鬼子母生下小儿子嫔伽罗之后,丢掉了他。为了找到小儿鬼子母跑到佛祖跟前受三归,佛祖以钵送还其子,母子团圆。鬼子母因此改邪归正,爱护小儿,因此,健驮罗国“俗祭以求嗣”。《山海经》中说,韩流和淖子阿女所生的颛顼,却由少昊抚养成人。《大荒东经》中说“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琴瑟早在《诗经》中,就是求偶之具,后世以“琴瑟之好”表示恋爱。颛顼幼小之年龄,是不懂男女之事的,此处琴瑟显然代指了他父母,盖以其有超越人伦常理之事,故弃而少昊收养之。从这个推理来看,也符合鬼子母与散脂修摩故事。

第三、散脂修摩的形象有韩荒的影子。据梵经《观像三味海经》卷七载,散脂修摩是“胸有三面,脐有两面,两膝有两面,其面如象,獠牙似犬,眼中出火,火皆下流”。此形象的核心是象面獠牙,和豕像相似,与韩流相像。

第四、我国古代传说中颛顼族往往和鬼相联系,这一点符合夜叉特征。晋干宝《搜神记》说到,昔颛顼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为魍魉;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于是正岁命方相氏帅肆傩以驱疫鬼。这里颛顼氏就是我国传说中最早的疾病神,相当于印度教中的夜叉(夜叉的意思是“能啖鬼”、“捷疾鬼”)。尤其是惊人小儿的小鬼更和鬼子母相关了。

第五、印度卡拉帕文化遗迹中有三头人形象。卡拉帕文明是约公元前2500年——前1700年间印度北部一支高度发展的文明。其存在时间的上线正是颛顼的时代。其成熟期的遗址,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至阿拉伯海的坎贝尔海湾,东达新德里附近的阿拉姆吉普尔,西到伊朗和巴基斯坦交界,覆盖地域50万平方公里以上,文明遗址250多处。著名的摩亨佐·达罗(前2300年——前2200年)就是其突出的代表。据考古资料,哈拉帕文化是由多种文化成分构成的。从遗骸来看,有地中海人、南方古代人、蒙古人等等。出土文物中有人体像,男女俱全,间有男性人体三面带角像,该像与印度后期之神湿婆相似。【参考【苏】谢·亚·托卡列夫著魏庆征编译《人类与宗教》,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1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页269。】颛顼在我国楚帛书的形象是三首人身的形象,我们也可以将三面带角男性像和颛顼联系起来,因为在那个时代雅利安人还没有征服印度,湿婆不属于哈拉帕本土宗教神祗。

第六、印度有佛教产生在公元前2420年的说法。“关于佛教产生的年代,堪称极难确考的问题之一。佛陀生于何时,佛教的传述对此说法不一,而且相差极为悬殊。据南传佛教教徒之说,佛陀生于公元前6世纪;北传佛教教徒则持另说,甚至执著于纯属虚构之年代——公元前25世纪(公元前2420年)。”这是苏联宗教学者谢·亚·托卡列夫所著《人类与宗教》一书中的一段。公元前2420年,肯定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生存时代,如果那时确有佛,那应是其因地本师迦叶佛无疑。迦叶佛是过去七佛中的第六尊佛,现在贤劫千佛中的第三尊佛,意译为饮光佛。种婆罗门,姓迦叶,夫梵德,母财主。我们这样说,一些佛家弟子可能会笑,说佛有应身、报身、化身等,你说的是那一身,我说,指应身也就是其凡胎。北传佛教或许从迦叶佛算起,并于前2420年创立了佛教之前的宗教——婆罗门教,因婆罗门教的诸神如湿婆、安婆、迦梨等后来被吸收到佛教当中,使得佛教更便于在不同阶层中宣传并巩固其地位,也使得佛教更加复杂化。可能由于这样的原因,才认为佛教初创的时间应当在婆罗门教源起的时间。同样的道理,原来在迦叶佛亲历的一些事后来落在了释迦牟尼佛的身上,拯救鬼子母的佛——迦叶世尊——被说成了公元前5世纪的佛。

基于以上六点理由,我们可以推定颛顼家族和鬼子母家族的同源关系。对应如下:

①昌意——德叉迦:同为②的丈夫

②昌濮——诃利帝(鬼子母):同为①妻子

③韩流——散脂修摩:同为神秘的神;同为①②的儿子;同有猪形象

④颛顼——嫔迦罗:同为②母所生;幼时同为②丢掉;同为含糊传说的父①或③所生。

⑤颛顼、散脂修摩:同为多面人。

⑥颛顼、诃利帝:同有众鬼子;同危害小儿。

本节最后,我们列举出《山海经》中颛顼及其子之国族。(1)有国曰颛顼,生伯服,食黍;(2)有季禺之国,颛顼之子,食黍;(3)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4)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5)有国曰中【车扁】,颛顼之子;(6)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7)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8)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罐头,驪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

2014年8月稿,为拙著《神话和历史》中的一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