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探究(如何培育和造就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

来源:人民政协报原标题:如何培育和造就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探究?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探究(如何培育和造就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探究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如何培育和造就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

创新型科技人才具有怎样的特质?我认为,要有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精通本专业的最新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且还要了解相邻学科及必要的横向学科知识;要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从本源上发现重大问题,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及时发现他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对事物作出系统、综合分析与准确判断的能力;要具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和善于创新的能力,要敢于面对困难,走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同时又要符合科学思维规律。

如何培育和造就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需要从人才的培育环境、流动机制和配置原则入手,将兴趣导向与任务导向有效结合,并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激励体系。

把树立民族复兴斗志融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当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的许许多多杰出人才,都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与西方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众多关键领域、关键技术成为我们生存发展的“卡脖子”问题,科技创新人才必须对此保持清醒认识,涵养家国情怀、胸怀复兴之志,自觉肩负起科研人员的历史使命。

把打造良好环境作为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责任。满足科技创新人才成长需要,提高精准评价管理水平是必然选择。要坚持以用为本量才使用、诚心待才贴心服务、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原则,立足科研实践是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根本途径,充分利用我国科技创新的广阔天地,把优秀科技人才凝聚培养与重大科技任务、重大科研布局、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为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茁壮成长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

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竞相涌现的评价服务机制。以体系制度保证将人才的个人追求、能力塑造与国家和用人单位用人需求高效对接,形成良性互动生动局面,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一要建立分类统筹的评价机制。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转变以往简单以论文、项目、经费、专利、奖励等指标论人才的做法,避免片面追求“学术GDP”;二要建立精准高效的管理机制。把非学术性的干扰尽可能降到最低程度,引导人才从过度追求荣誉转变为追求创新科学与技术本身,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三要建立拴心留人的服务机制。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制定相关策略,加大国家科技资源围绕人才配置的力度,最大限度发挥高端人才的长处、优势、智能,真正做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培育好科技人才发展的原动力。

推进科研与育人并举深化科教融合育人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是创新人才发现和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坚持科研与育人并举、出人才出成果并重,创新科教融合、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在科研实践中培养一批又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浓厚科研兴趣、科学素养高、充满创新活力的科技创新生力军,培育爱国奉献、团结协作、具有创新自信、敢于攻坚克难的青年英才,把科技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全国政协委员吴德伟,作者系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航空导航教研室专业技术少将教授)

责任编辑:王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