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中考赏析题(次北固山下练习答案)

1.默写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次北固山下中考赏析题?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次北固山下中考赏析题(次北固山下练习答案)

次北固山下中考赏析题

次北固山下

1.默写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主题】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去吴中途经北固山时写的。全诗和谐优美,意境开阔,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博大情怀,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2.文学常识

作者王湾,唐代诗人。次,停泊,次北固山下,即乘船停泊在北固山下。体裁:从形式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上看是一首思乡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3.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为什么?“悬”字妙处。

答:①“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或“失”更好。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②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③“悬”是笔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更显壮阔。

“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真地高抹着的样子。“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①通过描写景物、节令,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5.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风恰到好处,波澜中央孤帆高悬,更显江面壮阔!(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6.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示例一:诗人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

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表达了浓浓的乡愁(思乡之情)。

7.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既写出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也表现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情怀,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8.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答案】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C.颈联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D.尾联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10.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的赏析, 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 E )

A.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写景诗,在春夏之交作者泊舟北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思乡的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C.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D.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E.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解析】A项抒情诗 E项“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对这首诗解说错误。应该是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