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泡腾片引发的悲剧(一颗泡腾片毁了一个家)

昨天上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部医生丁玉峰,在江岸区二七食药监督所讲课时提到一则新闻,“幼儿错误服用泡腾片致死”,瞬间点燃了好好的做稿子的激情,可以做有用的安全用药科普!

一粒泡腾片引发的悲剧(一颗泡腾片毁了一个家)(1)

好好翻出了这则新闻,大意如下:

据报道,小牧浩因为感冒发烧到某医院就医,打完吊针后,牧浩妈妈从标明“口服”的“娃娃宁泡腾片”盒子里,拿出一粒直径约6毫米的药丸给牧浩服下。

服药后10秒左右,牧浩的手脚突然抖动起来,紧接着开始剧烈地咳嗽,嘴唇也慢慢变成青色。

讲堂上丁玉峰提到:

泡腾片切不可直接吞服。一定要待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再饮用,否则会在胃里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身体不适甚至危害健康。

缓释或控释片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这类药每片的剂量,往往是常规片剂的1.5—3倍。若掰开或嚼碎,大量药物成分顷刻释放,毒副作用可能翻番。

美国就曾有一名女性将硝苯地平缓释片研碎后服用,导致药物迅速发挥作用,出现严重低血压,险些丧命。

胶囊药物也不能拆开服用。通常不能将胶囊拆开服用,特别是肠溶胶囊。胶囊皮作为保护壳一路保送药物进入肠道,让药物成分避开胃酸分解,安全到达肠道才能被有效吸收。

还有些胶囊属于缓释、控释胶囊,可以延长药物成分的释放时间,让药效更加稳定。

丁玉峰在讲座中提到,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500万人因服药方法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20万人因此丧命;每年500万聋儿中也有50万是此原因所致。

一粒泡腾片引发的悲剧(一颗泡腾片毁了一个家)(2)

针对儿童的用药安全,好好觉得有必要多说几句 ☞ 这份冀连梅总结的《儿童用药中较常见的6大误区》值得收藏转发。

搞混药名,看错包装

“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将近1/4的用药错误因搞混药名所致。例如,用于儿童退烧的泰诺和用于儿童感冒症状的泰诺

泰诺林是单一成分的药品,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泰诺(酚麻美敏)是复方成分药品,含4种成分,除对乙酰氨基酚外,还含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和马来酸氯苯那敏。

现在不主张给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因为儿童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只需用退烧药将体温控制在38.5℃以下,一般5—7天就可自愈。

对于儿童高烧不退,通常建议使用泰诺林,如果搞混药名选了泰诺,很可能烧没退下来,反倒给儿童带来嗜睡、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副作用,不利于恢复体力,反而使病程延长。

药品包装相似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同一家药厂生产的不同药品。

例如,儿童常用药泰诺林滴剂美林滴剂、艾畅滴剂,是同一个药厂生产的3种不同药品,但最近发现它们的外包装越做越像,不仅是尺寸大小相似,连颜色都趋于一致。

所以,家里备了同一药厂不同药品的家长也需格外小心,给孩子用药前切记仔细核对,必要时找人核对,以避免拿错而给错药物。

几种药同时吃,中西药混吃

家长们都有一个错觉,以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中药加西药,多种药一起上。其实,无论中药还是西药,绝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要经由肝脏代谢灭活,肾脏排泄清除。

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因此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造成肝肾损伤。 如果病情需要多药同服,也应该知道如何正确服用。

例如,当需要中药和西药同服时,一般建议服用两种药物的间隔时间至少1个小时。 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时,还需注意各药物的有效成分,以避免重复用药,加重不良反应。

例如,退烧用对乙酰氨基酚,但这个成分同时也存在于许多复方感冒药中,如果退烧的同时还服用复方感冒药,就有可能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由此造成肝损伤。

弄错剂量,毫升毫克分不清

药品有不同的剂量单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的时候,一些医生还喜欢用简写,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提醒家长们仔细识别。

例如,抗过敏的西替利嗪滴剂,2岁以下儿童每次的剂量是0.25ml(相当于2.5mg),有些医生喜欢写2.5mg,如果把这里的2.5mg错看成2.5ml,服用量就达到中毒量,重则死亡,美国报道过这样的例子。

泰诺林在中国市场上有两个浓度的产品,混悬剂的药物浓度是160mg/5ml,而滴剂是500mg/5ml,如果家长不仔细核对浓度,很容易给错剂量。

进口药一定比国产药好

很多家长迷信海淘,包括药品,其实暗藏很大风险。

由于语言障碍,很多家长无法了解海淘药品的真正用途及用法用量。比如小蜜蜂紫草膏,很多商家夸大疗效,说成是可以吃的万用药膏。

但实际上,它在美国的适应症用于提神醒脑、缓解疲劳,使用人群是2岁以上,每日最多3—4次,2岁以下使用要咨询医生。

紫草膏的主要成分是紫草科植物,美国FDA曾就它的口服补充剂发出过肝毒性的警告,不含外用剂型,因此外涂要避开溃破的皮肤才不会有肝毒性。

另外,由于网上商家缺乏监管,很难保证药品质量,也很难及时获得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

例如有人海淘了缓解出牙不适的药膏,成分列表里含苯佐卡因。苯佐卡因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美国FDA和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过警告: 不要给2岁以下幼儿使用含苯佐卡因成分的药膏缓解出牙不适,可选择牙胶或用手指按摩牙床来缓解。

中药纯天然,比西药安全得多

西药由于是经过临床试验才批准上市的,因此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都会在药品说明书中注明。

中药由于是祖国医学文化的传承,没有特别严格的临床试验,因此药品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通常注明“尚不明确”。

“尚不明确”只表明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不代表安全。100%植物来源的药物也不代表100%安全。提醒家长们不要随意给孩子吃所谓的“中药”强身健体,牢记“是药三分毒”。

维生素类保健品当糖吃

保健品市场一直很红火,不少家长怕孩子缺维生素或微量元素,选择给儿童服保健品。

为了在口味上吸引儿童,保健品的厂家把产品的口味做得很好,以至于不少孩子把保健品当糖吃。例如,不少妈妈给孩子“海淘小熊糖”,这是一种儿童型多种维生素,口味好而且外形可爱,孩子们很爱吃。

国外有多个小熊糖过量的案例报道,都是趁父母不注意儿童误服的。 提醒家长们,保健品吃多了也会中毒,要告诉孩子这不是糖,要把保健品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或者锁进柜子里。

一粒泡腾片引发的悲剧(一颗泡腾片毁了一个家)(3)

最后,引用丁玉峰医生的提醒:

一旦误服药物,在送达医院前应立即催吐

最简单的方法是可用手指、木筷、羽毛等物品反复刺激患者的咽后壁,引起其反射性的恶心、呕吐;也可让患者喝肥皂水、硫酸铜、吐根糖浆等,达到催吐的作用。

一粒泡腾片引发的悲剧(一颗泡腾片毁了一个家)(4)

✦ END✦

求赞求转求评论!

请关注狂拽酷炫的How健康——不好玩不劲爆不管用的健康新闻,我们不聊!


感谢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爱协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