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蛤蜊中毒(吃青蛤也能中毒)

红蛤蜊中毒(吃青蛤也能中毒)(1)

央视网消息:近日,在福建漳州漳浦、龙海以及泉州石狮等地发生疑似食用青蛤中毒事件,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立即对此事展开调查,发现福建漳州、泉州部分海域发生赤潮,赤潮生物可产生麻痹性贝毒。

6月7号至8号,在福建漳州漳浦县,多位村民出现头晕、手脚麻痹等中毒症状,截止到10号,漳浦县先后有62名村民被送往当地医院检查救治。而在漳州龙海、泉州石狮等地也有部分居民因食用贝类,出现中毒症状。据一些患者表示,这些症状,都与自己采集并食用野生的贝类有关。

红蛤蜊中毒(吃青蛤也能中毒)(2)

青蛤

针对中毒事件,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立即开展调查,结果在福建漳州海域发现赤潮生物,其密度已经达到赤潮级别。而在泉州石狮海域,赤潮现象自6月6号就已发生,影响范围约为2平方公里。

样本检出麻痹性贝毒 最高超标30倍

据介绍,引发本次赤潮的主要生物链状裸甲藻,能够生产麻痹性贝毒,被贝类生物滤食后,可在贝类体内积累毒素,从而引起食用者的中毒反应,出现头晕、肌肉麻痹等身体不适症状,中毒严重的人甚至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黄健介绍,麻痹性贝毒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毒素,国家对这些食品贝类有一个限量标准,就是0.8mg/kg。比如从昨天采样的13个样品里面,我们检测到3个样品含有这个毒素,其中两个没有超标,一个样品就超标了近30倍,如果像这样含有毒素的贝类被人们食用,就会产生中毒反应。

红蛤蜊中毒(吃青蛤也能中毒)(3)

福建省海洋预报台关于福建沿海赤潮监测情况预报

在启动赤潮灾害二级应急响应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同时要求漳州、泉州两地立即关闭赤潮发生海域的养殖生产区,并加强养殖渔船的管控,暂停水产品采捕作业,严禁赤潮周边海域水产品上市。同时海洋与渔业部门也加强所辖海域,特别是养殖生产区的监视监测。

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最新的监测报告显示,截至6月12号,福建省受有毒赤潮生物影响的,主要为泉州惠安部分海域,影响范围约3平方公里,漳州附近海域12号当天未检测出链状裸甲藻,初步判断赤潮已经消亡。被关闭养殖区的何时重新开放,将根据进一步监测结果判定。

目前,漳州、泉州两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已经加强了青蛤等贝类产品的流通环节的排查,专家也提醒,不要因为赤潮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虽然赤潮发生的养殖区已经关闭了,产品不可能上市流通,但是作为市民,在吃一些青蛤、牡蛎时,还是要谨慎。

【扩展阅读】

赤潮是什么?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赤潮又称红潮,它是指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的总称。渔民俗称之为“铁锈水”“臭水”“牛粪水”等。

红蛤蜊中毒(吃青蛤也能中毒)(4)

赤潮(图片来源网络)

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是赤潮发生的先兆。

其次,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聚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另外,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还有,国际航运船舶偶然带来外来有害藻种,也会引起赤潮。

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红蛤蜊中毒(吃青蛤也能中毒)(5)

赤潮(图片来源网络)

由赤潮引发的赤潮毒素统称贝毒,目前确定有10余种贝毒其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麻醉剂,如普鲁卡因、可卡因还强10万多倍。贝毒中毒症状为:初期唇舌麻木,发展到四肢麻木,并伴有头晕、恶心、胸闷、站立不稳、腹痛、呕吐等,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困难。赤潮毒素引起人体中毒事件在世界沿海地区时有发生。据统计,全世界因赤潮毒素的贝类中毒事件约300多起,死亡300多人。

食用海鲜中毒怎么办?

一旦食用海鲜后中毒,首先要马上拨打120,尽快到医院处理。因为中毒不比其他疾病,如麻痹性贝类毒素、河豚毒素等,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方法,而且毒素可以致命。

对于轻微的毒素、重金属等,人体是可以自行排解的。如果实在喜欢吃海鲜,只要不是经常吃、大量吃,偶尔食用少量还是没问题的。此外,蔬菜水果等含维生素C较多,多吃有助于肝脏排毒、加快毒素分解;牛奶、米汤等也可以保护胃肠道,因此在吃海鲜之前吃蔬果、喝点米汤,或可起到轻微的缓解之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