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的典故(历史上的杨志被朝廷招安后)

在小说《水浒传》中,有一位名叫杨志的好汉,他绰号“青面兽”,武艺高强,位列梁山泊第十七位。然而在北宋末年,确实有一位名叫杨志的人物,他也曾落草为寇,后被朝廷招安,他很有可能就是《水浒传》中杨志的原型人物!那么历史上的杨志到底有着怎么样的传奇人生呢?

历史上关于杨志的记载很少,可是在2014年5月,河南省济源市龙潭湖施工时,发现了一座古墓,考古专家对其进行保护性挖掘,发现了一座墓志,人们这才知道墓主人就是北宋末年的杨志!根据墓志记载,杨志是邓州淅川人,世代为农,并非是“三代江门之后,五侯令公之孙”。

杨志的典故(历史上的杨志被朝廷招安后)(1)

杨志性情刚烈,十六岁时因伤人性命,于是落草为寇。至于杨志是否和宋江等人在一起,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没有十分明确的记载。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杨志在当时算是“巨寇”,让地方官员十分头疼。宋徽宗宣和年间,杨志接受朝廷的招安,加入北宋军队。因杨志作战勇猛,宋徽宗甚至亲自召见他。

1122年,童贯率军攻取燕云十六州,杨志隶属于西路军。1125年10月,宋金战争爆发,金军围攻山西重镇太原,为此宋朝发起了援救太原的军事行动。1126年5月,在榆次之战,西军名将种师中战死,宋军溃败。一些史料将将这次战斗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杨志,说他“首不战,由间道径归”。

杨志的典故(历史上的杨志被朝廷招安后)(2)

然而这并不符合史实,负责这次军事行动的李纲,事后向皇帝上书,解释这件事,说杨志只是跟随大军溃败而已,还称赞杨志在军队溃败后,能够收集残兵败将,“屡次立功,杀退敌马”。李纲先后两次上书,为杨志请功。当时杨志是第三十八阶德“武节郎”,因战功升任第三十五阶德武德郎。

李纲对杨志十分器重,他正准备再次组织援救太原。当时李纲拟定了一个兵分三路的作战计划,杨志隶属于王渊麾下。宋朝方面搞了一个出奇兵直取敌后的作战方案,而率领这支奇兵的就是杨志,以及贾琼。可是到了计划执行时,却只剩下了贾琼一人,那么杨志去哪了呢?

杨志的典故(历史上的杨志被朝廷招安后)(3)

根据墓志的记载,原来杨志死了,而杀害他的不是金军,而是宋将!“时公受制于渊,不意缘私憾虚,坐失利”,杨志与主将王渊有私人矛盾,王渊居然趁机公报私仇,将杨志囚禁后杀害,“识与不识,闻者莫不痛悼”。杨志死后,他的一位部下名叫马秦的人,最终将杨志的尸骨安葬。

在杨志死后三年,王渊激起了“苗刘之变”,结果被乱兵所杀。杨志也得到了朝廷的昭雪,被追封为登州防御使。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马秦,他深受杨志的厚恩,所以能够知恩图报,此人一度被迫投降金朝,为伪齐效力。不过马秦一直心恋故国,与宋朝有联系,后在镇守宿州期间,举州归降南宋。

参考资料:1.《宋书》;2.《梁溪集》;3.《三朝北盟会编》;4.《故赠登州防御使杨公墓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