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交通工具(印迹瓮安这种交通工具)

20个交通工具(印迹瓮安这种交通工具)(1)

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黄包车前身叫“东洋车”,又称人力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你信步瓮安街头,一定会看到一支特别的车队——三轮黄包车。大街小巷,城里郊外,穿梭往来,犹如在旱冰“跑道”上竞技。

20个交通工具(印迹瓮安这种交通工具)(2)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瓮安街头......

"突突……"来到你身边,耳畔传来亲切的询问:”到那点,坐车不?”如果嫌买菜路难走,不妨坐上车,喊一声“菜场”,湛蓝湛蓝的三轮黄包车一加油门箭似的飞驰而去,几分钟,下车、拿钱、调头、谢谢,便消失在你的视野里。

当第一辆脚踏三轮黄包车驶进瓮安县城时,人们流露出的是惊讶,是不安。这是有钱人享受的啊!在瓮安黄包车有市场吗?确实,车主在县城登了好几天,没有一人敢问津。可是,蹬车的人不退却,他坚信,瓮安人不会小气,他们敢坐,也有钱坐。瓮安人终于抑制不住跃跃欲试的情绪,先远远观察,然后直言打探,一次要多少钱。瓮安人真有点像吃“黔之驴”的小老虎。不知是谁像世界上第一个斗胆吃西红柿的勇士那样,舍身忘已,拉下了羞涩的面纱,让那早已憋得发痒的心及早平衡,试一试,坐上去兜一圈风。微风吹来,三轮黄包车跑得飞快,“有人坐三轮黄包车”,“真来劲,要赶车,我们坐黄包车去车站。”一个,二个,三个坐上去,许多人投去羡慕的目光。“坐一趟五角钱,从南街到西门农贸市场买菜划得来,又节省时间。”你敢坐,他敢坐,为什么我不能坐呢?实在方便,赶车的、上班的、办事的、上学的、晚上逛舞厅等娱乐场所的。坐三轮黄包车的多了,车不够用了。蹬车又能找钱,于是,瓮安人开始发现自身的价值,他们不再盲目生活,麻木满足,不再惊愕和自卑,效颦者多起来,学其声,操其业,摩其行。一辆、十辆、百辆,三轮黄包车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兴隆,车队在不断扩大,价也在不断地上涨,一元、一元五、二元,还是有人坐,三轮黄包车已成了瓮安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数百辆黄包车“突突……”奔驰在瓷安大街小巷。一天下来四五十元在包包里,车主便带着满足的笑脸进入梦乡,清晨又带着希望县去迎接第一位顾客。

瓮安街上的三轮黄包车种类繁多,从脚踏发展到机动仅仅两个月时间。机动式的有天津巷田、船型和重庆的爬地梭 .......,脚踏的主要来自四川、重庆。价格低的几百元,高档的上千元。价格低的深受本钱小、刚起步的顾主喜爱,机动的、漂亮的深得本钱大或年轻姑娘的青睐。式样有全封闭的、半封闭的、敞开式的、半包围式的、长方形的、半圆形的、固定式的、活动式的。车蓬装饰用料也十分考究。有的用的确良、有的却用府绸,有的则用迷彩布,有的用皮革,有的用铁皮喷上漆,还有考究的用绸缎······,十分豪华、气派。讲究的车主还在三轮黄包车顶蓬四周镶嵌金丝,做上折叠合叶,银丝绣花,配上图案点缀。冬天,把车厢封严实,怕顾客吹风着凉;热天,敞开车厢,撑起凉蓬,貌似古代皇帝出行的华盖,让顾客凉爽不闷。

当时的瓮安三轮黄包车多得出奇,一支别具风格的小车队,简直成了瓮安县城的一大景观。白天也好,夜晚也好,娱场门前,邮电局三岔口,工贸商场门口,农贸市场交叉口,汽车站门口两边,对面空地,都停放着几辆、十几辆,或一排排守候在钟鼓楼十字街头,红的、绿的、蓝的、黑的、黄的,装饰起各式五颜六色的车厢车篷,仿佛是一支支整齐的彩车队,准备夹道迎接外宾、他们随时听候顾客的呼唤,一有招呼,他们便应声而到,待顾客坐定,他们熟练地脚踏引火器,右手向里一旋转,加大油门,车尾冒出一股淡蓝的热气,按一声喇叭,“嘟嘟......”左手一松离合器,箭一般地射出老远,胜似西方17世纪贵族爵士坐的高级马车。

20个交通工具(印迹瓮安这种交通工具)(3)

END

20个交通工具(印迹瓮安这种交通工具)(4)

来源:整理自《可爱的瓮安》

一审:黄英 二审:冉婷婷 李峤橦

三审:李永春 监制:王富刚

20个交通工具(印迹瓮安这种交通工具)(5)

20个交通工具(印迹瓮安这种交通工具)(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