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前十首著名诗词经典(35首千古流传七绝唐诗)

文/东方湟 首发百家号《读诗词歌赋》

七言绝句作为传统诗歌的一种主要体裁,简称七绝,相对于五绝来说,发展较慢,直到盛唐时期,七绝才有了空前的发展,我们都知道,“诗仙”李白五绝七绝皆擅,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当然,此时也涌现了一批七绝高手,如王之涣、王维、贾至、高适、岑参、常建等,成就最高莫过于李白和王昌龄,尤其是王昌龄,率先并大力创作了不少经典的七绝。

七绝作为盛唐以来最受世人欢迎的诗歌样式之一,与五绝并驾齐驱,诗人或以咏史、怀古、赠别、狩猎、宴饮、奉佛、崇道、闺思、宫怨等表达其思想感情,抑或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等方式来展现其核心思想,其题材多样,与五绝一样,亦是精彩纷呈。

自盛唐李白、王昌龄以来,历来文人墨客传世的七绝名篇佳句甚多,今编辑综合整理出35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七绝诗,以飨读者。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品赏析:王昌龄素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更是以这首《出塞》名垂千古,短短的28个字,写出千秋之色,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难怪此诗被明人李攀龙称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这是一种壮士的心声,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作为士兵谁不想在战场上跟着名将报效祖国?谁不想在战场上是一个让敌人胆寒的胜者?

纵观全诗,诗人通过借皎洁的明月、雄伟的城关、万里的长城,以交错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对战争长久不息的悲愤之情,同时也借用名将的典故来表达作为战士的爱国之情和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

全诗的情感节奏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是一首脍炙人口、千古绝唱的经典佳作。

唐诗三百首前十首著名诗词经典(35首千古流传七绝唐诗)(1)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作品欣赏:诗人通过对塞外辽阔的战场景象和激烈征战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誓死报国的壮烈情怀之爱国情。

这是一种对边塞之地的鸟瞰,也是一种概括,诗人描绘了一幅数千里广阔的地域画卷;这是一种对视死如归的壮志,也是一种咏唱,诗人歌咏了一种忠勇志士报效祖国的爱国悲情。

诗人将边塞之地的典型环境与唐代将士人物感情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高度统一,此诗可谓是王昌龄边塞诗的经典佳作,尤其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可谓是脍炙人口的悲壮佳句。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品赏析:李白一生喜好游走天下,写下了不少的山水诗篇,这其中就有著名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君不见“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君不见“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都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望庐山瀑布》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在庐山时所作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把庐山瀑布的奇伟、雄奇、壮丽的景象抒写的具有朦胧之美,更显其雄壮之美,从而反映出了诗人隐居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唐诗三百首前十首著名诗词经典(35首千古流传七绝唐诗)(2)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品赏析:真正的友谊无关乎身份地位,也不计较善意的谎言,当年汪伦不就以“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的邀请方式把“诗仙”李白“邀请”到了家中做客吗?

事实上,哪有十里桃花?哪有万家酒店?汪伦与李白同饮的时候,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

这是多么让人不可思议的,但就是这段佳话,“诗仙”李白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诗——《赠汪伦》。

就因为这首诗,汪伦也名流千古了,可见友谊之伟大,真的无关系身份地位,只关乎情谊本身。君不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千古绝唱。

唐诗三百首前十首著名诗词经典(35首千古流传七绝唐诗)(3)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羁旅诗,也是一首有景有情有声有色的写景诗,更是一首写羁旅之思与家国之忧的写愁诗。

诗人把情境与意境完美地结合,从“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那种浓郁的意韵到“城、寺、船、钟声”那种空灵的旷远,再从“一静一动”到“一明一暗”,甚至到“一边一上”,把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抒写的淋漓尽致,全诗给人一种“可感可画、可听可赏、可思可虑”的不言而喻的愁的无限感慨,愁的无限幽寂,愁的无限孤独,愁的无限清冷。

诗人写的不只是一种“轻愁”,而是一种“情味”,诗人写的不只是一种“情味”,而是一种“神韵”,这种“神韵”却又回归到那种“轻愁”的无限境界中。

《凉州词》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品赏析:这是一种壮阔却不失荒凉的景象,这是一种哀怨却不失消沉的悲情,这是一种悲壮却不失苍凉的气概,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一幅黄河远眺的边塞之景,不仅把边塞地区的酷寒景象的动态美描写的淋漓尽致,更是把戍边战士回不了故乡的哀怨之情抒写的深沉含蓄,是一首千古流传的经典绝唱,难怪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唐诗三百首前十首著名诗词经典(35首千古流传七绝唐诗)(4)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品赏析:这首诗是白居易46岁任江州司马时游大林寺写下的千古绝唱的诗篇,被称为“唐人绝句中的一首珍品”。

四月初夏,芳菲已尽的大林寺,却有一片桃花刚刚盛开,诗人看着盛开的桃花,既是惊讶,又是欣喜,“诗魔”不愧是写诗成“魔”,一个“长恨”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活灵活现,诗人的那种天真可爱的“童趣”与“魔性”表露无疑,是不是把“春”也写活了?更具有了“魔性”?

唐诗三百首前十首著名诗词经典(35首千古流传七绝唐诗)(5)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品赏析:王维这首《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时间发生在安史之乱前,是友人前去西北边疆时,王维为此作了这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

一切尽在不言中,一杯酒胜比千言万语更多情,世人只有真情之人最能懂,这种友谊之伟大,在王维的诗中体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千古境界。

唐诗三百首前十首著名诗词经典(35首千古流传七绝唐诗)(6)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品赏析: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

诗人遇到昔日歌坛红人,今昔对比,抚今思昔,感慨这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无常,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在这首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读来耐人寻味。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作品赏析:这首《离思》之诗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把主人公对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抒写的淋漓尽致。诗中接连用“水、云、花”来比人,全诗含而不露,意境深远,尤其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之句更是成为流传千古的爱情绝唱,读来耐人寻味,思之情真意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品赏析:王维十七岁就创作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诗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得朴素真情,可以读出诗人有着一颗早熟的心,和那份对兄弟的情,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少年丧父的王维,打十五岁就赴京城闯荡,撑起了家中的一片天,在京城希望能得遇贵人,十七岁在洛阳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不仅每每重阳佳节,会让人想起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只要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我们就会想到这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品赏析:这首《夜雨寄北》,是李商隐最通俗易懂的一首诗,却又是千年来最让人费解的一首诗,到底是写给妻子的爱情诗还是写给友人的友情诗?也只有李商隐自己知道了。

事实上,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都是最纯真的“情”,这就是一个伟大诗人的伟大之处,既是写“情”,又是写“情”,难怪作者称李商隐为“情痴”。难怪他痴情一片!

君不见“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是否也曾痴情一片?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品赏析:杜牧是一个关心国家社稷的诗人,当他看到了唐王朝的千疮百孔,看透了统治者的腐朽昏庸,他的忧时伤世之情总能迸发。这首诗就是杜牧在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诗人不仅把秦淮的夜景抒写的充满了悲凉的色彩,而且借陈后主的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典故,暗讽唐王朝统治者的生梦死,以此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纵观全诗,诗人以其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将写景、抒情、叙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其意境悲凉,其感情深沉,形成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更是成为千古绝唱的佳句。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作品赏析:崔护存诗六首,皆是佳作,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这首《题都城南庄》,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作者也因此诗而赢得了千古不朽之诗名。

如果人生没有遗憾,就没有了所谓的“物是人非”的遗憾之美,在崔护的世界里,正是这种有着“寻春遇艳”中产生的“人面桃花”之美与“重寻不遇”产生的“不知何处去”的遗憾之美,才交织成了一种无缘错过的美,正是这种遗憾成就了诗人千古流传的无限怅惘之情的遗憾之美。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品赏析:晚唐诗人罗隐曾十余次参与科举却落第,被称为“十上不第”,这就是在他科举绝望后,看到田间地头的劳苦大众,想到那些不劳而获的官员,为此作了这首富含寓理的咏物诗,成为千古咏蜂之绝唱佳作。

诗人通过象征、反问的艺术手法写蜜蜂的不辞劳苦的采蜜,从而歌咏广大辛勤的劳动大众的高尚品格,同时也暗讽了对那些作威作福不劳而获的官员的痛恨和不满。

罗隐的咏物诗总是“切于物”而“不粘于物”,这首《蜂》就是独出心裁,独具寓意的典型佳作,是一首寓意遥深,耐人寻味的千古绝唱。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品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如今流传最广的绝句,谁不熟悉?因为它曾是小学教科书中的课文。

这首诗是杜甫作于764年,这时杜甫重返成都草堂,是诗人过得最为舒心的一段生活,诗中通过黄鹂、白鹭把春景的生机盎然写的怡然自得,有声有色。

尤其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为全诗的点睛之笔,把境界的开阔,情志的高远抒写的既深沉厚重,又舒畅开阔,是为千古绝唱的佳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品赏析:清明节的时候,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品赏析:这首诗是杜牧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时有感所作的怀古经典之作,诗人没有直接写赤壁之战,而是通过一把折断的战戟,点出赤壁之战的历史风云,与此同时,诗人借周瑜与曹操的典故,表达了杜牧不被重用,抒发了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成为世人所传诵的千古佳句。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品赏析:《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有人认为这首诗选取典型的意象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是诗人借古讽今,含蓄表达了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嘲讽。也有意见认为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作品赏析:关于写菊的千古佳句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然还有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等。

诗人开篇就以一个“绕”字,就把屋外的环境幽雅,菊花之多写的恰到妙处,仿佛让诗人回到了陶渊明的家中,接着写菊花的美让诗人陶醉其中,一个“斜”字写出了诗人的情态,流连忘返不舍得离去的情形,十四个字便写的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描绘出诗人乐不思返的赏菊画面。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仅写出了诗人爱菊的原因,同时也表达出了诗人对菊花那种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

纵观全诗,诗人把菊花的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抒写的美丽灵动,意趣盎然,寓有深意,是一首咏菊的千古绝唱。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作品赏析:关于《春雪》的诗,韩愈写了不少,其中有《春雪间早梅》,君不见"梅将雪共春,彩艳不相因"?《早春雪中闻莺》,君不见“朝莺雪里新,雪树眼前春”?另一首五言律诗《春雪》,君不见“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谣”……

而韩愈这首七言绝句《春雪》最受世人推崇,更是为佳作。这首诗不仅其构思新颖,联想奇妙,尤其是其“造语之精工”,不言而喻。诗中一个“都”字,把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之人的焦急之情写的恰到好处,诗中一个“惊”字,把焦急的期待中人们终于见到“春色”的欣喜之情又写的十分传神。

韩愈作为一个一生命运悲惨却又不屈服命运的人,这首诗何尝不是诗人在期盼春天的同时,也在自己的悲惨生命中幻化出的一片春色来,把他人生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品赏析:这首《咏柳》,作为一首咏物诗,诗人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的生命“狂力”写的无与伦比,也只有贺知章这个“千古狂客”才能把春风比作剪刀,裁出春天那无限的美。

全诗诗人通过写柳树就像亭亭玉立的美人一样质朴美丽、婀娜多姿,穿着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尤其是那细细的柳叶儿,就像是剪出来的,那么,这是谁剪出来的呢?毫无疑问,是春风!这种独具匠心的比喻,把春风那种大自然赐予天地的工巧,把春风那种孕育万物的伟大形象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作品赏析:李商隐的这首咏嫦娥的诗,又是一首“谜”一样的诗,历来都有不同的看法,无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还是“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等等,都是表达了诗人处境孤寂的感伤。

君不见“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诗人的自伤之情?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作品赏析:刘方平作为一个“隐者”,在唐朝诗人中虽然算不上一个“大家”,但也是一个“名者”,他写的《月夜(一作夜月)》 、《春怨》 、《新春》、《秋夜泛舟》等作品历来为世人所传诵,尤其这首《月夜》是为佳作。

刘方平这首《月夜》之所以为世人所推崇,是因为作者写春并没有像大多数诗人以惯有的写作手法——咏春景而感怀,或是望明月而生情思的写作手法去写春,也没有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去着笔写春,而是反借夜幕,将一切具有春天景色的特色事物一一遮掩起来而写春;写月也是不去描绘其月的光影,或是感叹月的圆缺去写月,而是在春的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把这样的夜色与月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写的既不太浓,也不太明,构造出一种朦胧却又不失和谐之美的旋律,可谓是耐人寻味。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品赏析:杜牧好多作品堪为经典,其代表作《泊秦淮》、《赤壁》、《题乌江亭》更是脍炙人口,尤其是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江南春》不仅描绘了江南春光的无限明媚,更是把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描写的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诗人仅仅用二十八个字勾勒出一幅广阔的江南春天明媚而不失迷蒙的画卷,无论是色彩上,还是情味上,抑或说笔法上,既生动形象又丰富多彩,更深邃幽美,含蓄深蕴。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作品欣赏:这首诗被誉为“气格俱胜,盛唐绝作”的佳品,把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写的淋漓尽致。

这是一种对盛大华贵的酒筵场景的描写,这是一种对痛快淋漓的豪饮情感的抒发,这是一种对看透生死的旷达情怀的悲鸣,这是一种对思想情感的奔放不羁的感叹。

诗人以饱含的激情,铿锵的音调,悲壮的气节,耀眼的词语,把即将奔赴沙场杀敌的将士的报国热情和豪情壮志,通过一场酒筵、一种醉态抒写的活灵活现。

这首边塞诗被誉为“气格俱胜,盛唐绝作”的千古佳品,诗人把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写的淋漓尽致。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作品赏析:这是诗人写的一首关于青年男女的爱情诗,诗人借用少女的口吻,把一个沉浸于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通过杨柳青青把春日里少女对钦慕男子的那种充满欢喜却又担忧,那种饱含希望却又疑虑的复杂心理描写的活灵活现,诗中还通过“无晴”与“有晴”暗喻着男女间的"无情"却是“有情”的真谛。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作品赏析:《贾生》是李商隐一首通过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更是写自己怀才不遇的真实写照,一句“不问苍生问鬼神”把昏庸无道的晚唐皇帝抒写的赤裸裸。

千年以来,“不问苍生问鬼神”也成为了民间老百姓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可见李商隐的这首诗世人传唱之广,植入人心之深。

李商隐用“谜”一样的人生,将衰败的晚唐诗歌推向了又一个高峰,给我们留下了太多谜一样的诗篇,作为一个乃至整个唐朝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就像谜一样的美,一样地令人陶醉。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品赏析:这是刘禹锡写的一组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诗人通过对昔日朱雀桥与乌衣巷的繁华景象的凭吊与今日荒凉景象的对比,感慨人世界的沧海桑田,也无奈人生的多变。

自古都是荣华富贵难久存,一切都会成为过眼云烟,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荒凉,诗人以燕子作为一种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结合在一起,总能让人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产生一种无穷无尽的思考。

纵观全诗,虽然语言浅显,却寓意深刻,不仅具有含蓄之美,更是余味无穷。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品赏析:这首诗是白居易在822年赴任杭州途中所写的经典诗作,诗人不喜欢朝廷的党派之争,自求外放的他终于摆脱了这些明争暗斗的俗事,心情自然轻松畅快,尤其是看到那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哪能不吟诗一首?

诗人通过写景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首诗历来受世人赞颂,可谓是“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劝学诗》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作品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诗人深入浅出地劝诫青少年要珍惜大好少壮年华,一定要勤奋学习,别到了头发花白的时候才后悔读书迟的这种人生态度,值得世人学习。

如今我们经常讲,知识改变命运,价值也总是劝诫孩子好好学习,事实上,千年前,诗人就悟透了这一人生中关键时期的“人生状态”——“男儿正是读书时”的学习阶段!人生也只有通过早学,才不至于有后悔的“劝学”之劝诫。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作品赏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诗人韩愈写给张籍的七言组诗中的第一首,历来被世人誉为经典之作,千古广为流传。

这首诗诗人把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的清新自然,看似“平淡”却不“淡”,看似“是有”却为“无”,看似却无是为有,把春天来临的生机蓬勃景象写的“空处传神”,具有无限朦胧之美,把早春之魂、之神韵写的耐人寻味。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作品赏析:诗人通过写“雪净”、“月明”的实景,与“梅花纷飞”的虚景巧妙和谐地融合起来,把边塞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描绘的优美动人,以此表达了战士的思乡之情和戍边之志。

与此同时,在诗人的意境中,仿佛是绘了一幅塞外的春光图,又仿佛是作了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田园画卷,思来,其情含蓄隽永,读来,令人咀嚼不尽,在唐代边塞诗中,此诗可谓是独树一帜的经典佳作。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之情的一首佳作,诗人通过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沙似雪”、“月如霜”,以此触发了征人那浓烈的思乡之情和满心的哀怨之愁。

全诗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其节奏平缓,让人回味无穷,历来为世人所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也是边塞诗中的千古佳作。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品赏析:这首诗是历来备受世人推崇的千古佳篇,其语言风格朴素自然,读来却能深入人心,诗人不仅写出了伤而不悲的生活情趣,也写出了泪而不忧的人情味。

纵观全诗,诗人描写主人公一个远涉边塞之地,路逢回京使者,托其给家人带一句平安的口信,以此来安慰家人,具有着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是一首将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的经典佳作。

读了以上35首脍炙人口的七绝诗作,你最喜欢哪一首呢?或者你有更经典的作品,不妨留言推荐给大家,与大家一起欣赏,品味,下期编辑再为大家呈现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和指点,谢谢。

注:本文词篇内容均为引用,全部来源于网络,其他内容为作者原创,仅为个人见解,不代表任何观点,以飨读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