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 三明学院这支机器人团队

三明学院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 三明学院这支机器人团队(1)

三明学院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 三明学院这支机器人团队(2)

三明学院图书馆的它近日火了!

迎宾、查询、对话

……

以前需要人工回答的问题,

现在通通交给它来完成。

它的功能齐全且强大,

更牛的是,

其软件核心由

三明学院机器人团队自主研发。

三明学院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 三明学院这支机器人团队(3)

说起这台智能机器人,功能不仅齐全还很强大。当学生进入图书馆与它对话时,它以其独有的人脸比对与属性功能,能够识别出学生性别等信息,从而与学生进行轻松愉快的交流。

“我们可以通过语音对图书进行查询,从而知道所查询书籍的位置、数量及借书状态,这样借书找书就更加便捷了。”学生郭凯俊说。

不仅如此,它还具有迎宾引导、图书引路、图书盘点、美化图书馆等功能,兼具了实用与科技创新两大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增强了规范性。

更厉害的是,这台机器人虽然外观看起来普通,和银行大堂内的服务机器人无异,但其内在却是“高、大、上”,软件程序由三明学院“2018世界机器人大赛”冠军团队自主研发设计。

三明学院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 三明学院这支机器人团队(4)

“随着智慧图书馆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图书馆的服务当中。‘人工智能 ’时期,智能机器人入驻图书馆已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和三明学院机器人团队合作,开发了图书馆智能机器人。”三明学院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马腾告诉记者。

这台图书馆智能机器人的软件程序水平在省内高校处于领先,能够与图书馆汇文系统对接,即跟整个学院图书馆的数据库连接在一起,信息储备性能强。同时,在机器人身上增添了人性化的交互设计,通过机器人亲和友好的外形,提高人机交互亲密度。

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是这台机器人最引以为豪的地方。什么意思呢?马腾告诉记者,如果去外面买一台机器人,可能几年之后,硬软件升级不了或者坏了,那就只好丢弃了。

可是这台不同,因为软件核心是三明学院机器人团队自主研发的,所以团队能够时刻关注机器人动向,进行相关的后期维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创新,进行二次开发,让机器人“青春长驻”。

在国内高校机器人赛“有名”

图书馆机器人成功的背后,是三明学院机器人团队的默默支持。

这是一支在国内高校机器人比赛中享誉盛名的团队,继2017年在第二届世界机器人大赛获得2VS2格斗赛总冠军后,2018年再次蝉联该项目冠军,并同时收获3个单项一等奖。

回想起这一幕,机器人团队指导老师洪昊仍然很兴奋。那是2018年的8月中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机器人大会,汇聚了近5万名参赛选手参赛,而且名校云集,包括清华大学等顶尖大学,是目前国内外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以及国际元素最为丰富的官方赛事。

三明学院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 三明学院这支机器人团队(5)

第二次参加此项大赛,三明学院参赛选手一路过关斩将,在2VS2机器人决斗决赛中,遇到了实力强大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队。以3分钟为限,每队各出两个机器人上场,若将对方一台机器人推下场地得到一分,同时将两台机器人推下场地直接获胜。决赛比想象中更加残酷,双方机器人斗智斗勇,最终三明学院依靠比分,险胜对手,赢得桂冠。

虽然头顶冠军光环,但是机器人团队脚踏实地,专注自身的发展建设。2015年,在机电工程学院邱思杰、洪昊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机器人团队正式成立。经过4年发展,已有百人规模,而且成员也不局限于机电工程学院,还有来自市场营销、中文专业的学生。

三明学院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 三明学院这支机器人团队(6)

“我是大二时加入这个团队的,在学长的带领下,参与了许多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在研发过程中,我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自身得到了长足进步,在这里,我感觉像进入到一个大家庭。”2016级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王伟说。

在教学方面,团队以老带新,通过小组参与,一代一代传承。每周编程、组件等培训项目,会让新成员们熟悉机器人制作的每个流程,日常的小组任务使小组成员增进默契,并保证了每个成员都拥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每年的校外比赛以小组轮流参赛的方式进行,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够参与到比赛中,王伟就参与了第三届世界机器人大赛。

正是这样一个拥有大量优秀成员的大家庭,确保了校园内软件维护及更新。成员们纷纷表示,希望能够尽早参与到更新与二次开发图书馆智能机器人的团队中去,为学校的建设出一份力。

在服务产教融合中“有为”

最近,邱思杰老师大把的时间,都“泡”在了三钢棒材厂。

由三明学院为三钢公司研发的,国内首台套辅助砂轮片自动在线更换设备,正在做最后的调试,投入使用后,能在全国率先实现砂轮片更换机器代工。

在钢铁企业里,更换砂轮片一般采取人工方式,至少需要两名工人4班共同完成,每年至少需要26万元的人工费用,而采用砂轮片自动更换设备每次更换至少节约10分钟,一年可新增利润近亿元。

这是三明学院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探索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2017年9月,三明学院与三钢集团合作成立“闽光学院”,“基于机器视觉全自动砂轮片在线更换系统”这个课题,正是由机电工程学院老师带队,组建创新驱动班,抽调机械相关专业学生20余人进行项目攻关。

三明学院机器人团队所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福建省重点建设学科和应用型学科。专业紧紧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历经十余年奋斗,已初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其中,机械学科近50%的学生获得过省级及以上竞赛奖项,获国际级、国家级科技竞赛奖162项。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新时代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有特色、应用型、复合型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是普通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充分对接,我们也一直致力于此。”三明学院副校长吴龙表示。

以区域、行业需求及学生全面成长需要作为办学出发点,三明学院建设呼应地方机械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的8个应用型专业集群,牵手行业企业建成紧密对接产业链的9个产业学院。

在此基础上建有30个创新班,参与学生达1600人,几乎覆盖了全校所有专业,占大四学生数近50%。校企混编、专兼结合的应用型教学团队活跃其中,培养效果良好,由9个专业51名学生组成的“金砖会晤服务创新班”在厦门金砖会晤服务中获得好评。

(三明日报记者 俞杰 实习生 陈德民 文/图)

三明学院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 三明学院这支机器人团队(7)

来源:三明日报

本期编辑:灵雨 涵子

投稿、爆料邮箱:smrbsjb@163.com

(下文为推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