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的历史简介(历史上的刘墉并不是罗锅儿)

现在的很多电视剧里,在剧作家的安排下,刘墉和大贪官和珅成了死对头和欢喜冤家。和珅在他面前总是笨手笨脚,经常弄巧成拙,像算计人却反遭算计。乾隆皇帝对他是又爱又恨,又有点无可奈何。这个人物在老百姓眼里成了智慧的化身,也是正义的化身,甚至连他的罗锅也不让人觉得丑陋,反成为他的标志的特征。

刘墉的历史简介(历史上的刘墉并不是罗锅儿)(1)

《宰相刘罗锅》

其实,历史上的刘墉不可能是罗锅儿。因为在封建社会,选官向来是以“身、言、书、判”作为首要条件的。先说身,就是形体,需要五官端正,仪表堂堂,言就是要口齿清楚,吐字清晰,所谓书就是要字写得工整漂亮,而判,即思维敏捷、审判明断。在这四条标准中,“身”位居榜首,是最重要的,j讲到这小编忍不住吐槽一句,从古至今都是看脸的时代。

刘墉科甲出身,必在“身言书判”四方面合格,方可顺利过关。因此可以肯定的说刘墉不是罗锅。姜纬堂先生早在1996年时,就曾在《北京晚报》上专门撰文《刘墉绰号“罗锅”考》,指出过这一点。

刘墉的历史简介(历史上的刘墉并不是罗锅儿)(2)

剧中刘墉

另外,按照当时的科考制度,举人应会试不中者,还可以应“大挑”一科。这一科不考文章,全是以貌取人,标准是“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八个字,总的来说就是靠脸吃饭。清朝选官如此重视相貌,若刘墉是罗锅的话,又怎能被选上?由此可以推出:刘墉即使算不上仪表堂堂,但也不至于是罗锅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