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的不同(缺火候还是缺气氛)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的不同(缺火候还是缺气氛)(1)

就像“总统”在美国是三军总司令,而在印度却是有名无实。难道说两者都叫“总统”,就一定是同职同权吗?很显然不是的!

明朝的内阁制,和西方尤其是英国的内阁制,虽然大家都叫内阁制,但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产生的背景不同:

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的不同(缺火候还是缺气氛)(2)

明朝的内阁制是封建制度的产物。

明朝开始,我国封建王朝进入衰落阶段,也是封建时代的回光返照。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加强专制皇权,废除了丞相制度,导致了明朝权力结构的失衡。

一直以来,皇权和相权的相互制约是我国封建时代政治生态的常态,而朱元璋废除丞相之位,将丞相职权收归自己后,明朝皇帝的任务变得异常繁重。

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的不同(缺火候还是缺气氛)(3)

朱棣作为第三位明朝皇帝,对朱元璋的做法表示不理解,但是面对自己没有一点闲工夫的情况,朱棣迫切想要解脱自己。

在不违背祖制重新设立丞相制度的情况下,朱棣设置内阁,选拔信得过的官员充当阁员。

由此明朝的内阁正式诞生。可以说,明朝的内阁是对丞相责任的补充,但是在权力上从属于皇权,皇权决定了内阁的发展程度。

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的不同(缺火候还是缺气氛)(4)

不过,因为后世的皇帝越来越懒,导致权力越来越多地流入内阁,内阁成为帝国实际的权力中心。而为了防止被内阁彻底架空,皇帝又培养宦官参与到皇权和相权的争斗中。逐渐形成皇权——相权——宦权三足鼎立的局面!明朝内阁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迎合专制皇权加强的需要。

相比之下,英国的内阁制则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

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的不同(缺火候还是缺气氛)(5)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终于成为国家的统治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英国议会成为内阁的主要基础。

下议院中占多数党领袖当选英国首相。作为政府首脑,首相提名内阁人员,内阁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决策权。虽然内阁有权解散议会,但是却容易导致首相走人,所以这种制约存在但极少使用。

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的不同(缺火候还是缺气氛)(6)

首相产生后,英国女王作为国家元首要对首相进行任命,这种任命是名义上的,对首相的当选没有什么影响力。

在英国,内阁只对英国议会负责,这和明朝完全对皇帝负责的形式有本质的不同。

因为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所以二者的权力主体也不一样。如果明朝的内阁制想要过渡到英国的内阁制,需要过以下几个难关方能成功,包括:

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的不同(缺火候还是缺气氛)(7)

1、产生资产阶级

因为英国内阁制是资产阶级产物,所以明朝内阁制想要实现跨域,就必须先发展出资产阶级。虽然明朝中期以来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这距离资产阶级产生甚至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还有十万九千里。因为封建势力异常庞大,资产阶级没有出现的可能和发展的空间!

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的不同(缺火候还是缺气氛)(8)

2、资产阶级革命成功

因为我国古代实行的是异常稳定的地主阶级共治天下的局面。因此不管何地产生资产阶级革命的苗头,地主阶级必然群起而攻之。

事实上,因为封建时期进入衰落期,所以越衰落,专制集权程度就越强,这种越来越恶劣的环境是不可能产生资产阶级并取得革命成功的!

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的不同(缺火候还是缺气氛)(9)

3、产生君主立宪制政体

在世界历史发展史上,相比于保留君主立宪制,产生资产阶级和发动资产阶级革命都显得太过简单。毕竟一旦产生革命,烈度就不是某个人乃至某些人能够控制的了。所以如何防止资产阶级革命成为风卷残云的彻底革命就成为一个难题。

明朝内阁制要想过渡到英国内阁制,除了突破禁锢闹革命,最关键的是要保证革命不能太彻底,要保证留下皇帝这个封建主义残余来充当有名无实的国家元首。而这在星火燎原的古代革命运动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的不同(缺火候还是缺气氛)(10)

所以,明朝内阁制不可能过渡到英国内阁制!即使不灭亡也枉然!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