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要塞雁门关(一扇空灵的天空之门)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为“写作的女性和这个时代”沙龙做主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千年要塞雁门关?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千年要塞雁门关(一扇空灵的天空之门)

千年要塞雁门关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为“写作的女性和这个时代”沙龙做主持

庚子岁末,大寒而后。我骑脚踏车,穿风过雨,向着温热红火的嘉图新馆。骑脚踏车出门,天寒可以暖身,慢行可以养神,不堵车,更不堵心。

走南湖,经海盐塘。路东是饥饿的餐饮店铺,南北美味,飘散满嘴的诱惑。路西是肃静的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筑起禾城文化的厚度与高度。这样的东西搭配没问题,读书和美食,一样不能辜负。读书恰似吃饭,一碗一碗捧在手心热气腾腾,一眼一眼看上去美艳绝伦,一嘴一嘴吃下去热心暖胃。一觉醒来,消化为血肉。读书与美食,都有一份深入骨髓的神奇滋味。缺吃的年代,反抗的身体吱吱作响。没书的岁月,荒芜的精神尽是凄凉。

早年,没书读的时候,特别想与好书有约。欣闻“好书有约”,很多次我早早骑车赶去,静坐在靠边的某个角落,看报社的几位姐妹漂漂亮亮,看远道而来的名家登台亮相,满心期待,满眼喜悦。当然最受用的是主持人说“出席今天活动的嘉宾有……”,有时候,会有许多嘉宾,一遍又一遍地念,开场念,收场念,千千万万遍地念。“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读点书,熟悉点掌故,心里美滋滋。

早年,我在一个产酒的古镇沈荡教书,书没读几本,黄酒倒吃了不少。后来,沿溯海盐塘,迁居禾城。借湖而居,乘一湖烟雨,与好书有约,受着老城秀水人文的诸多浸润滋养。

多年来,我在学校带文学社。学校没有真文学,学校没有纯阅读,学校没有好资源给同学们,苦,不敢言。每有“好书有约”,几位热心的编辑老师早早告知,并且总能获赠一本又一本精挑细选的推荐好书。同学们能如此近距离亲近文学名家,享受阅读智慧,都是因书结下的缘,是书缘,也是人缘。偶有几位痴迷文学的社员毕业后来信说些感谢的话,我说,别忘了“好书有约”的老师们。

“好书有约”,不只是一场因书而约的温热文友沙龙聚会,也不只是一个“为读者寻找好书,为好书寻找读者”的知名栏目品牌,她是一份赐福禾城诸多爱书人的文化盛宴。

流水盛宴,水流走后,空余纪念碑式的沙石河床。文化盛宴,人散后,恰似那“一钩新月天如水”,有人把它融入血液,有人把它高悬苍穹。

早些时候,看南京来的申赋渔讲“逝者如渡渡”,为一种消失300多年的渡渡鸟寻找出丰富的生态与人文意义,我想,我的生命视野里有那么多的消失,我也行。

后来,杭州的周华诚来分享《下田——写给城市的稻米书》,我想,他白净清俊一个城里人,能把土地劳作写得温情而有尊严,我土里生地里长一个黝黑乡下人,也行。

再后来,好书约来《江南词典》,邹汉明老师说,“即使塔鱼浜毁掉了,我也能用我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我想,我也有一个正被撕毁的村庄,如果我写,能写出和他不一样的文字来吗?

赴杭州徐志摩纪念馆,聆听徐善曾解读祖父的人生旅程和人性追寻。右一为作者。

其间,我曾是带学生听讲座的旁观听众,是参与分享的新书读者,也是随几位美丽的编辑老师搭高铁转地铁,穿街过巷,奔赴杭州徐志摩纪念馆,聆听徐善曾解读祖父的人生旅程和人性追寻的痴狂摩丝。后来,应邀做了朱樵老师新书《樵园随笔》和吴文君、草白、简儿“写作的女性和这个时代”读书沙龙的主持,讲故事,闲聊,对谈,似乎与文学无关,似乎那就是文学。再后来,我也成了被“好书有约”的对象。那一天,嘉报在做网红图书馆的“嘉图24小时”,我于是荣幸化身为嘉图24小时的一个真切存在的时间段。

我的那本书叫《南湖四时生活手记》,一本写南湖的自然之书,一本写生活的情爱之书。

我从“好书有约”那儿入门,走进去,寻到的却是另一片天地,自然与生态文学的阅读与写作。回首来时路,申赋渔、周华诚、刘亮程、鲍尔吉原野、苇岸、傅菲,他们吸引着我;醒来的森林、低吟的荒野、遥远的房屋、心灵的慰藉、听客溪的朝圣、自然与人生、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沙乡年鉴,它们改变着我。

勺园,一个晚明以来特会发生故事的园子。周华诚、草白、简儿他们也过来捧场,说勺园是个分享好书的好地方。我说,南湖不属于我,但我交给了南湖。我不曾远离人烟,贴近湖光与自然,表达最朴素的情与爱。

“好书有约”,不是一把钥匙,她是一扇门,一扇空灵的天空之门。推门而入,看见什么,那是你的眼睛和造化的事。

2020年,元月23日,樱花落,江城冰封。2021年,元月23日,好书约,禾城水暖。今天骑车来参加《好书有约——听名家谈读书写书》新书的首发活动,见到许多一年不见的书友,获赠一本素雅精美的好书,还有一张红彤彤的手写“福”字。

参加“好书有约”总是有“福”的。回家贴门上,辛丑年,身不辛苦,心也不丑陋。

多年以后,如有好书相约,我依然骑上脚踏车,热气腾腾地赶去,为听主持人那隆重而亲切的嘉宾介绍,千千万万遍。

来源: 读嘉新闻客户端 作者:王加兵 供图:王加兵 编辑:许金艳 责编:沈秀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