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什么意思(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什么意思(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1)

文 | 青的蜂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50(农村居民收入为1),比2012年下降0.38。2021年,东部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以西部地区居民收入为1)分别是1.62、1.10,比2012年下降0.1、0.2。不同地区和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充分验证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从侧面体现出推动共同富裕的成效。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保有对共同富裕的美好期盼,但直到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才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第一次写入党的全会文件。这不仅说明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也格外突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全方位跃升,特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什么意思(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

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从中,不仅确定了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时间表,也明确了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即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共同富裕急不得,也等不得,更拖不得,应围绕这三项重点,着力探索加快缩小差距的有效路径。

从居民收入看,共同富裕包含增长和分配两大要素,必须坚持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并举。一方面,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首要前提,要持续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各项措施接续发力,让居民更多经济社会发展红利;另一方面,应该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着力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

从消费水平看,居民手中的现钱有多少、敢不敢消费、购买力如何,直接关系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0年来,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日益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也持续提高,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仍然存在不平衡问题。如2021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6%、32.7%。对此,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这一群体的消费动力更加澎湃,能形成有效需求并拉动宏观经济持续增长。

从基本公共服务看,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0年来,我国把加快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重要载体,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全方位改善。面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保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坚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兜底救助体系,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当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任重道远。10年来的历史性成就,必将进一步凝聚起全社会的信心决心,形成一往无前的伟大合力,更好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 王庆峰

南方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