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和领导相处的10个小秘诀(不要浪费每次发言的机会)

体制内,会遇到很多需要发言的场合比如,座谈会、交流会、述职会等各种会议,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体制内和领导相处的10个小秘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体制内和领导相处的10个小秘诀(不要浪费每次发言的机会)

体制内和领导相处的10个小秘诀

体制内,会遇到很多需要发言的场合。比如,座谈会、交流会、述职会等各种会议。

有的人一听要发言,就很紧张、很焦虑,找各种理由推脱不参加,即便参加了也随便说几句应付了事。

殊不知,发言是展示自我、吸引领导目光的绝佳机会。想要晋升职务并得到更好地发展,就必须从容应对各种场面并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不信,看一看身边的领导,哪一个不是口才特别好、表达能力特别棒?

那我们是不是要专门抽时间或者报培训班来锻炼自己的口才呢?完全没必要。只要抓住单位和领导给的每一次发言的机会,练胆量、练技巧,日益精进,完全可以让自己从容应对各种场合,说话信心十足、信手拈来。

作为过来人,以开会发言为例,总结了以下几个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要有层次、有条理

发言就和写文章一样,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逻辑清晰,让别人快速知道你想说什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握好“发言的结构”。

可以采用“总分”的结构。一上来先说结论性的语言,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分条阐述理由或者补充解释。比如,业务研讨会,每个人就某一项关键的问题发表看法,就可以说“我的观点是.....,具体理由有三条:第一,第二,第三”,结尾也可适当总结下。

也可以采用“并列式”的结构。“一二三四”分条说明白。比如,经验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就可以说“我有四点体会,一是,二是,三是”。

还可以采用“递进式”的结构。也就是“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或者“第一步、第二步”这样的表达。比如,要就某个问题提解决思路或者就某项任务提落实方案时,就可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忌讳的有几点:一是想到哪说到哪,东拉西扯,内容零散;二是过多地使用“嗯啊”“这个”“那个”等语气助词,说话不连贯;三是一个观点或者一句话反复重复,车轱辘话来回说;四是面面俱到,把所有事件、人物、时间、地点都详细描述,像流水账一样。这些都提不起别人的兴趣,让听的人抓不住重点。

二、要虚实结合

何为精彩的发言内容?那就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要站位高又要能落地、既体现一般要求又要紧密结合实际。要达到这一点,必须“虚实结合”。

第一种情况,虚会实说。参加务虚会,谈感想、谈体会、谈认识,大家站位都很高、视野都很宏观,都说一些“正确的废话”,什么思想重视、态度鲜明啦,什么高举旗帜、坚决贯彻落实啦,什么建立机制、营造氛围啦,缺少实际的举措和“接地气”的方法,乍一听感觉“高大上”但是无法落地。轮到你发言时,要尽量和自己所干的工作结合,和自己的行为结合,把那些“空洞”的、“高大上”感想转化成可具体操作的措施和办法,立马给人一种朴实无华、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二种情况,实会虚说。参加业务研讨会、工作总结会等,都是针对具体工作谈思路、谈措施、谈方法,大家都局限在自己的业务领域或者部门工作里,说我们该怎么办或者下一步该干什么事,有些事项非常具体、细小,甚至会出现很多专业术语,给人的感觉是站位不高、视野不宽,不够上档次。轮到你发言时,要跳出自己的业务领域或者部门工作,站在全局的角度,把具体的措施和工作思路嵌套在上级的要求、领导的想法中,多从理论高度、宏观层面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凸显出你看问题的高度和层次。

三、要注意现场气氛

发言之前,一般都会准备个发言稿或者提纲。但在现场,不能搞“自嗨式”发言。

要注意领导的态度。有时候会议一开始,领导可能会给一个大方向或者定下“调子”,那你接下来要在给定的范围内发言,凡是与此相悖或者与此无关的内容都不要说。

还有,其他人发言中,领导可能会明确表达一个倾向性的观点,也可能通过面部表情释放一个信号,你要注意听领导的看法或者仔细观察他的面部表情,判断他想听到哪种观点,不要表达与领导意图相悖的观点。

要注意听其他人的发言。尽量把每一个人所说的要点记录下来,和自己的发言内容进行对比,对大家都已经发表的意见,尽量不要重复。如果发现大家的观点和自己将要表达的观点相左,仔细考虑下自己再继续坚持己见是否有必要,有必要则要准备充分的理由,没有必要则要调整观点。

还有,听别人的发言,了解别人看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思路,也能启发自己的思路,把他人所说的精华部分提炼出来,充实到自己的发言内容中,让自己的观点更全面、表达更丰富。

四、要说符合自己身份的话

会议中,只有职位最高、地位最尊崇的那个人才有一锤定音的权力,他可以提要求、做部署,可以对每个人的发言内容进行点评,可以对参会人员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取舍并做出最终决策。

其他人发言都只能算是表达看法或者意见,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或者思想进行表态,涉及全单位的利益、他人的业务领域或者需要他人配合的事项,都只能提出意见或者建议,不能提出要求。

所以,你发言的内容、语气或者措辞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符合自己在会场上的角色。

最忌讳的是:一是替领导做决策、提要求,比如“某某部门要按照会议的要求,做好什么工作”;二是替领导点评,比如“刚刚大家说得都很好,希望大家要努力落实”;三是语气或者措辞强硬生硬,比如“我这个观点是上级的原话,一定要按照这个要求去执行”,其实你可以换种说法,委婉地建议大家采纳你的观点。

五、要注意几个小问题

除了前文所述,发言还需要注意几个小问题。

不要当面反驳别人的观点。当某个人的观点错误或者与你相悖时,你只说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不要“点名”指出别人的错误或者公开反驳他的观点。不得已的情况下,也要先给出正面评价,然后再委婉地表达反对之意。可以说,“某某说得很有道理,我大部分都赞同,只是对其中某一点我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说出来供大家参考”。

不要全程念稿子。像机器人一样照着稿子读,让人误会你的发言内容是照搬照抄别人的,给人的感觉是机械、沉闷和无聊。发言时,一些关键的观点、数据或者亮眼的辞藻,可以看稿子,其他内容尽量脱稿,现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核心意思即可。这样,你就可以观察别人的反应,知道自己所说的内容大家是否感兴趣,可以随时调整发言内容。

不要生编硬造。在做发言准备时,引用的上级要求、案例、数据等都要搞清楚出处和具体含义,以防现场领导或者他人追问。切不可说没有根据、没有把握的话,更不得生编硬造观点、数据和事例。否则,会因为一个小错误让大家觉得你不可靠,让大家否定了你其他正确的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