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泽映以全球化应对科技战(吴泽映以全球化应对科技战)

[以全球化应对科技战]

吴泽映

香港岭南大学政治系研究助理教授

15学者评“中美科技战 ”系列第15篇

编者按

赵全胜 【海外看世界】主编:

中美博弈愈发引起全球关注,当前的焦点,一是台海,二是科技战。上一期的快评我们主要讨论了美国的“台湾政策法”,本期我们将聚焦中美科技战。【海外看世界】邀请了15位来自美国,中国大陆、日本,和香港地区的学者就这一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参与本次快评的学者及所在单位:

伍国 美国阿勒格尼学院

周方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

杨希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王在邦 太和智库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白智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陈淑英 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沈丁立 复旦大学

杨水清 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黄海涛 南开大学

庚欣 凤凰卫视

李海默 复旦大学

金应忠 上海国际关系学会

吴泽映 香港岭南大学

[以全球化应对科技战]

吴泽映

香港岭南大学政治系研究助理教授

15学者评“中美科技战 ”系列第15篇

在美日欧等国先后对中进行科技封锁及全球供应链受疫情影响的背景下,中国仍积极倡导、促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这一方面说明了,截至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发展大体得益于全球化。另一方面,这也证明了中国已进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现代历史上,实事求是地讲,只有经济强国才能真正地实践贸易自由化,或倡导我们所谓之“经济全球化”。当下作为“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代表的英、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奉行过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甚至“闭关锁国”。只有当它们的经济实力发展到足够强大,本国产业足以抵抗外来竞争,并需要国外市场时,这些国家才转为自由贸易的倡导者。

众说周知,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进程。虽然许多新自由主义学者和政治家对此进程都抱有美好憧憬,但到目前为止,经济全球化既不是一个已成的事实,也不是简单如我们常说地那样日益加深。从以英国脱欧为例的经济区域化浪潮衰退,到当下美日欧对中国先后发起的科技战,再到各国因地缘政治需要对他国实行相互性经济制裁,我们其实很难断定经济全球化是否真地日益在加深。但可以确定的是,与其说经济全球化是个目标,还不如说它是经济强国为维护本国利益而使用的手段。从这个角度出发,经济全球化本质上只是主权国家经济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

吴泽映以全球化应对科技战(吴泽映以全球化应对科技战)(1)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为充分利用国内大量廉价劳动力、引进外资和获取技术转让,一方面主动加入全球劳动生产分工;另一方面,因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在相关贸易政策上不得不奉行保护主义。这种状况直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才有根本转变。从某种程度上讲,如果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起点,入世则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起点,而“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实践则是中国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倡导者的标志。

“一带一路”提出的背后不仅是国内产能过剩,还包括在国际上,美国自奥巴马时期便开始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进行遏制。这其中自然包括对中进行科技制裁,而当下美国通过国会立法和联合盟友对中发动更全面的科技封锁只是美国地缘战略的延续。面对美国及其盟友的联合遏制,除了提出“一带一路”,中国于2013年前后便开始鼓励国有和私有企业转向其他国家寻求科技合作和投资。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当属具有“科技创新之国”之称的以色列。自2013年起,我国在以色列的科技投资总额和合作项目数目显著上升。各大科技企业包括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都在以色列设有研发中心或有科技合作项目。而自2018起,为促进技术转让和孵化,中央和地方政府也与新加坡和以色列等国达成协议,共同在国内各省市建立新兴产业园或技术孵化中心,以促进技术引进和科技合作。

吴泽映以全球化应对科技战(吴泽映以全球化应对科技战)(2)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办公室会见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图片来源于贤集网。

当前,在中国独领风骚的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中国企业引领产业国际化的趋势最为明显。政府为促使本土企业的发展和转型,不仅于2019年引进行业领军特斯拉,还调整产业政策,鼓励中国车企不断创新,走出国门。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与传统汽车企业不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对自身的定位不仅仅限于国内市场,而是放眼全球,从科技研发到销售再到售后服务都注重国际合作,优选国际化路线。因此,即使在全球疫情的影响下,中国新能源车企仍纷纷“出海”,成功挤进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前列。目前,它们不仅在技术上占领优势,还在商业模式和产品设计上也颇有创新,并有望为国际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设立标准,成为行业的领头羊。这是中国成功通过全球化对抗贸易保护和技术封锁的一大佳例。

俗语有云,以静制动。面对封锁,则应以开放处之。因为唯有居高者,才能开放自如,真正一 “揽”众山小。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家首发,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