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铜钟(宋代笔记中铜钟上的穿越故事)

宋代段子:神奇莫测的一件小事,两个官员同名同姓,且跟同一座寺庙有着微妙的缘分,两者并不知,主僧也不知,开始都不知,只有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信息透露出来——原来如此!到底怎么回事呢?依然都不知!

宋代大铜钟(宋代笔记中铜钟上的穿越故事)(1)

宝华钟来自祥宏讲夷坚00:0006:38

【原文】

王徳全少卿【玨】,绍兴十四年,待行在粮料院阙,寓居平江横金市。市之西南曰鲁都湾,有田数百亩。欲卜筑于彼,未果也。

相去又半里宝华山,有禅刹曰慈严智显,殿宇宏敞,近村寺舍皆莫及,土人呼为灵隐。主僧来谒王,言:“昨夜梦神人告云:‘横金王判院,乃旧檀越,与兹一方有善缘,盍勉之使居此地?’其意殊不可晓。”于是王决策谋徙,而未能遽办集。会其妹婿李杼通判以所居求售,即买之,而拆毁其材植以供用。甫两岁,第宅雄成。

他日,同姻朋诣彼刹,登钟楼,读其鑴志曰:“重和元年,将仕郎前昆山县主簿王玨施净财一力铸造。”正与己姓名同。主僧相顾叹异,始悟神人有缘之语。

宋代大铜钟(宋代笔记中铜钟上的穿越故事)(2)

【白话语音文字版】

王徳全少卿单名一个“玨”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年),他待缺京城粮料院(等待担任类似北京市粮食局局长这样的官职)。他住在平江府的横金(应是现在苏州地区的横泾)。横金西南方向有个地方叫鲁都湾,王徳全在那儿有好几百亩地,他有建座住宅的想法,但还没实施。距王徳全那片地半里远有座宝华山,山里有座禅刹,名叫“慈严智显”,殿宇恢宏。寺庙气派华丽的程度远高于附近村庄百姓的房舍,所以本地人都把寺庙叫作“小灵隐”。

有一天,这寺庙的主僧来拜访王德全,跟他说了一个事儿:“我昨天晚上做了个梦,梦中神人跟我说:‘横金的王判院是咱们这儿过去的大施主,他跟我们这地方早有善缘,你为什么不去跟他说,让他搬到这儿来呢?’我搞不懂这梦的意思,所以专门过来拜访您,您知道神说的什么意思吗?”王徳全本想搬到鲁都湾,但计划还没实施,他一听主僧这么说了,于是下定决心,马上实行建宅院的事儿。就在此时,他妹夫李杼通判正想卖住宅,王徳全马上买下,这样一来,自己新宅院的建筑材料就有了。于是两年之内,王徳全的新宅院盖好了。

后来有一天,王徳全带着一帮亲戚朋友来到慈严智显禅院参观游览,走上钟楼,他看到钟上镌刻着这样一段文字:“重和元年,将仕郎前昆山县主簿王玨施净财一力铸造。”这个人跟自己竟然同名同姓。重和元年是北宋徽宗的一个年号,指的是1118年。陪同的主僧惊呆了,这才明白自己的梦中有人说王玨跟本地寺庙有缘的含义。

【祥宏点评】:从故事的描述看,王徳全(王玨)应该不是昆山县主簿王玨的转世,两者只是同名同姓,他们相差20多年,但显然他们跟“慈严智显禅院”都有因缘。主僧并不知道王德全要盖宅院,看来冥冥之中确实存在很多微妙莫测的东西;少卿是个四到五品的官,它是“正卿”的副职;王德全迟迟未盖他的新家,可能是因为花销太大而犹豫,正赶上他妹夫卖宅院,建筑材料的问题一解决,建住宅的事情就好办了。

(文图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龙的传人”博客-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