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存储策略(以快制慢均衡生产leveling)

在正式进入整体之前,想跟大家先聊聊一个现象。

现象:本人组织跨部门会议,约定了准确的时间14:00~15:00/准备的地点/准确的人员来共同讨论一个方案,但到了时间,老是发现很多人都未”准时出现“,接着就是猛打电话联系人,A说在路上,B说找不到会议室,C说没看邮件马上过来,D说自己没空。联系完所有人之后,发现都已经14:30,等到相应人员到位可能是14:45,到最后会议结束已经是15:45整整延迟了45分钟。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种延迟情况?

个人认为,组织缺少严密性引发了项目/会议未按照时间节点准时进行,导致组织效率低下。你们是否也遭遇过此类状况?

提组织严密性,是实施均衡生产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涉及到换型SMED

均衡生产的目标

分级存储策略(以快制慢均衡生产leveling)(1)

均衡生产目标

均衡生产实施步骤:

分级存储策略(以快制慢均衡生产leveling)(2)

均衡生产实施步骤

  1. 将客户波动需求平准化。

  2. 基于平准化需求,设定生产计划(通过均衡箱体现)

  3. 根据均衡箱内的计划,在定拍点pacemaker上进行拉动生产。

很多人认为均衡生产(涉及到快速换型SMED)是一种低效率的生产模式。

个人认为,均衡生产其实是基于不同生产场景为持续满足多客户的一种方式,详见如下

分级存储策略(以快制慢均衡生产leveling)(3)

不同应用场景

场景一:单线只做一个model,不涉及换型。通常在流程型行业会出现比较多,产品单一。

场景二:基于平台化生产,针对同一产品族,工艺相近换型较为简单(很多公司都这么干)

场景三:柔性极强的拉线,通常在手工拉线比较多,换型工作更多是由人工完成。

场景二/三都涉及到快速换型SMED,文中提到的组织紧密性就非常重要了。

只有通过”组织紧密性“进行更多同步作业,提高换型效率,保证在实时满足客户需求生产下兼顾生产效率。

那么哪种程度自动化的产线更时候做均衡生产呢?详见下图:

分级存储策略(以快制慢均衡生产leveling)(4)

介意第三级和第四级更适合用均衡化的方式来实施生产(换型成本相对较低且换型效率较高)

做均衡化,需要考虑如下参数:

1,高运行者和低运行者的特性差别:

  • 高频率和稳定需求的产品类型 (高运行者)

  • 低频率和/或需求不稳定的产品类型 (低运行者)

2,客户对每种产品类型数量/频次的反应和需求

3,能力 (生产所能提供的):

  • 人力 (班次)

  • 设备 (OEE, 切换时间)

4,均衡周期和回收次序

5,批量

6,计划周期:

  • 均衡看板重新计划的频率

7,有效性 (零件质量,计划性停机,OEE)

分级存储策略(以快制慢均衡生产leveling)(5)

基于客户需求设定换型次数

逻辑如下:

换型次数=[总时间-(客户需求时间*CT)/OEE-休息时间 ] /换型时间

根据换型次数来确定该拉线最多能生产多少种产品,最后确定生产计划。

这里引入一个概念 EPEI= Every Part Every Interval即每隔多久生产另外一种产品

分级存储策略(以快制慢均衡生产leveling)(6)

基于换型次数的均衡化计划

写在文末:

均衡生产必须强调快速换型(保证产能及效率和兼顾多客户需求),快速换型就需要强调组织严密性,只通过并行工作才能实现快速换型,因此就用了文初的小场景来强调组织严密性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Akon林纯肯,益友会福建分会会员,专注于精益生产和信息化的IE工程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