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人的发展史(迷失的大国之路28)

古代商人的发展史(迷失的大国之路28)(1)

古代中国——迷失的大国之路

第二十五章 古代中国的商人的诞生是个可怕的过程,它产出了一个畸形儿

《迷失的大国之路》简介

整个世界上,可能没有一个民族有着中国人这么强烈的大国梦。

这个大国梦首先来自先祖的理想。

从以中央之国自居,到天朝上国的称谓;从抚平四夷到万国来朝统治理想,这个大国梦,我们已经做了几千年。

这个大国梦更是来自祖国的灾难。

从一八四0年开始,其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古老的中国饱受欺凌。

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一千亿两白银的各种赔款,在列强入侵中辗转哭号的百姓,几千万在战争中屈死的冤魂……

这种屈辱,让人们发出这样的呐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可能,许多人都有着相同的疑问,古代中国为什么成不了世界性大国呢?

在大国的崛起中,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古代中国的身影呢?

这个问题需要一个准确的回答!

《古代中国——迷失的大国之路》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正文:

古代中国的商人的诞生是个可怕的过程,它产出了一个畸形儿。但如果仅是官商,仅仅是个畸形儿的话,那么商人还不至于招人各影(讨厌),还不至于让统治者拼命地打压,把它放到四民的最后一位。

古代中国的商人受到打压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存在,对于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社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这种伤害不在于商人骨子里的奸,也不是他们有着追求公平和平等的意识,也不是他们可能借助手里的钱获得权力。

这种伤害来自于古代中国商人所选择的挣钱手段。

古代中国商人挣钱最重要的手段囤积居奇。

在中国古代商人经商十诀里,第一条就是时贱而买,时贵而卖。

“时贱而买,时贵而卖”,是古代中国商人的老祖宗范蠡,和商祖白圭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机,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买进卖出。商业的利润源于买卖的差价。一旦发现买卖的时机一到,则要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当机立断。

时贱而买,时贵而卖说白了,就是一点,囤积居奇。就拿范蠡来说吧,他写的《陶朱公理财十二则》(可能是后人所托)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能知机:善贮时宜,不致蚀本。

意思是能看准时机,贱买贵卖挣大钱。

还有那个白圭,粮食丰收时他买进谷物,卖出丝漆。待蚕丝上市时他就大量收购蚕丝,售出粮食。白圭凭着自己的这套经营谋略,精心经营,以至家累千金。

还有更缺德的商人。《夷坚志》载,宋朝年间,有一次临安城失火,殃及鱼池,一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铺也随之起火,但是他没有去救火,而是带上银两,网罗人力出城采购竹木砖瓦、芦苇椽桷等建筑材料。火灾过后,百废待兴,市场上建房材料热销缺货,此时,裴氏商人趋机大发其财,赚的钱数十倍于店铺所值之钱。

还有一个,是清代的,也是晋商。这是个山西太谷县曹氏商人,有一年看到高梁长得茎高穗大,十分茂盛,但他觉得有些异样,随手折断几根一看,发现茎内皆生害虫。于是,他连夜安排大量收购高梁。当时一般人认为丰收在望,便库存高梁大量出手。结果高梁成熟之际多被害虫咬死,高梁欠收。而曹氏商人却把高梁高价,甚至是天价卖出,挣了大大的一笔钱。

更加可怕的是,在古代中国可以囤积居奇的东西并不多。在小农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状态下,你可以囤积起来挣大钱的东西,除了粮食和纺织品之外,还真没有什么别的东西。

在古代中国,粮食和纺织品绝对是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很多时候甚至是可以当钱用的。商人通过囤积居奇,从而对这两种物资进行控制,伤害的不仅仅是以消费者存在的普通老百姓,而且对统治者的利益也会造成巨大的侵害。

《汉书•食货志》里,记载了李悝的一段话:“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意思是如果粮价太贵了,伤害城里的老百姓;如果太便宜了,就会伤害农村的农民。如果城里的老百姓受到伤害,那么就会造成他们日子过不下去了,以至于妻离子散,如果农民受到伤害,那么国家就会越来越贫困。

而囤积居奇的意思就是在东西多的时候,拼命压价,便宜地收上来;等到东西少的时候,则拼命地拾高价格往出卖,从而能挣到更多的钱。

咱们说过,小农经济除了具有超强的稳定性之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抗御灾害的能力特别的差,也特别的脆弱。

它是看天吃饭的。你人再勤快,再能干,把农田照顾得再好,也架不住老天爷不给你面子。风调雨顺的时候,没啥说的,日子总能过得下去;一旦天气变化异常,旱了涝了的,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而古代中国早期的商人,就是利用了“岁有败丰,故民有羡不足,时有春秋,故谷有贵贱,而上下调淫,故游商得以什伯其本也。”

这种囤积居奇,无需长途跋涉,往来奔波,只要有足够的商品经营资本,又能准确把握市场商情的变化,即可坐地生财,把自己变成巨富。

这么干的人里,还有孔子的学生子贡。《史记•货殖列传》载:“子赣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饶益。”又《仲尼弟子列传》云:“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常相鲁卫,家累千金”。集解云:“废举谓停贮也。夫物贱则买而停贮,价贵则逐时转易,货卖取资利也。”也就是说子贡的“饶益”,也就是挣钱的途径,不过是买贱卖贵、囤积居奇罢了。

而且被称为商人始祖的范蠡也是这么干的,“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

从表面上看,这种买卖盈利不过十分之一左右。比当时的一般利润率还要低,但由于经营的物品多为粮食、六畜、丝漆,是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因而具有较为广大的销售市场,只要经营得法,也是可以获取“什伯其本”的高额利润的。

但商人的贱买贵卖,囤积居奇,他是挣着钱了,对于脆弱的小农经济来说,却是巨大的伤害。本来广大农民从土里刨食就不容易,你再这么一折腾,很容易就被折腾散架了,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正是看到了中国商人的这种危害,所以古代中国的历届专制政府,都想尽办法对商人的囤积居奇进行控制。这种控制的办法就是对粮食、纺织品等重要物资实行官营,实行计划经济。

想不到吧,古代中国也有计划经济……

古代商人的发展史(迷失的大国之路28)(2)

关注《历史有坑》。这里有《杨玉环、董鄂妃等人的乱伦爱情,为啥被赞扬几千年》、《圣人只产生在远古时代和圣人的生活作风问题》、《要么当风口上的猪,要么别当猪,上屠宰场的滋味,你肯定不想享受》、《中秋爱情故事:让老公头上都长绿草了,甚至快变草坪的女人……》、《中国第一个纯天然冻龄美女》、《最成功,最失败的间谍,都是这个绝美的女人……》、《,从沉鱼到西施鱼,她用西施舌,控诉绝美女人的凄惨人生》、《古代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最后被谁扯得稀烂?真不是匈奴》、《诸葛亮的丑老婆谁介绍的》,还有为什么说褒姒是老太太,圣人为啥没爹,诸葛亮咋成了是奸臣,关羽真的不忠诚等内容。以及《古代中国——迷失的大国之路》、《论语中为啥全是谎言》、《史记中的马屁》等连载,还有作者的人生感悟。

请大家关注、转发、点赞,您动动手指头,全当锻炼身体了。但您的支持,对我真的很重要!万分感谢!

每天更新,鲜货不断,关注《历史有坑》,我们共同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