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和谁一起寻夫(美人如玉世道如刀)

主标题:奇货可居,其人难料:齐僖公嫁女的传奇(上)

副标题:美人如玉,世道如刀:宣姜身不由己的两嫁和三夫

“岂其取妻,必齐之姜”--《诗经.横门》

娶妻当娶齐国妹,这是春秋时期的社会公识。而齐僖公姜禄甫一口气生了两个绝顶漂亮的闺女--宣姜和文姜,后者更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这对姐妹花的名声大致可以参考三国时代的大小乔。

孟姜女和谁一起寻夫(美人如玉世道如刀)(1)

自古以来,联姻就是比结盟更为稳妥的友谊保障,哪怕在大家尚显生涩的春秋伊始也不例外,作为郑齐鲁霸主联盟之一,齐僖公手里这两张牌,用得好那可不得了。


一家有女百家求,更何况是名震春秋的超级大美女呢?

科普:春秋嫁女的规矩

“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性则否。”-- 《左传.成公八年》

规矩说多不多,也就三条。

首先必须是门当户对,国君对国君,嫡子娶嫡女,侧室所生只能作为陪嫁的媵妾,也就是小老婆,比如芈八子。

其次是“同姓不婚”,近亲结婚的危害,古人早就从无数次实践中总结出来了。

对比当下的婚嫁观,还是有两点不同的。

孟姜女和谁一起寻夫(美人如玉世道如刀)(2)

▲合卺之礼

首先不要说奢谈什么“爱情”,生在王侯之家姑娘就必须承担家族所赋予的义务,两位公主对此并不抗拒。

第二不要拿“包办婚姻”来说事,姬姜二氏联姻是从西岐时代就开始的惯例,跟上一条一样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宣姜和文姜恰恰都是齐僖公的嫡女,如果不出意外,她们都将成为尊贵的诸侯夫人(正妻),当然,事实也是如此。


长女宣姜的婚姻,精明一世的齐僖公居然被一个淫棍彻头彻尾的算计了。

齐僖公的犹豫

对于卫国的联姻申请,齐僖公是犹豫的,他担心的不是双方的门当户对,而是卫宣公这个老混蛋的人品。

孟姜女和谁一起寻夫(美人如玉世道如刀)(3)

▲齐僖公也是一代霸主

卫宣公姬晋是“州吁之乱”后被卫国人接回来的继承人,他带回来老婆夷姜是他父亲的小妾,二人还在外面生了一个叫做“急”的儿子。这是一个超越“寤生”的好名字,充分体现了姬晋同志在肚子搞大之后的着急心情。

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左传·桓公十六年》

“烝”指的是父子(烝)、叔侄、兄弟(报)之间先后同娶一妻,这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婚姻形势,实际上满清入关之前的少数民族依然保留了这种婚姻方式。这种在尊重个人意愿情况下对寡妇的安置与礼法并不冲突,也很合理,不过是有点不太好看而已。

孟姜女和谁一起寻夫(美人如玉世道如刀)(4)

▲春秋五好青年--公子急

然而,这个生来就令父母着急的“急”反而是个好孩子,一表人才,知书达礼,忠厚老实,深得卫国百姓的喜爱,也是卫国当时的储君。

想到这里,齐僖公本着面向未来的精神答应了这门亲事。

筑台纳媳:史上最直接的“扒灰”行为

很快齐僖公就收到了一个令人崩溃的消息:亲家变成了女婿,他的宝贝女儿被姬晋这个老淫棍给“截胡”了。

右公子为太子取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说而自取之,更为太子取他女。--《史记.卫康叔世家》

孟姜女和谁一起寻夫(美人如玉世道如刀)(5)

孟姜女和谁一起寻夫(美人如玉世道如刀)(6)

▲剧照:筑台纳媳

笔者更喜欢《东周列国志》渲染后的桥段。

使者返国,宣公闻齐女有绝世之姿,心贪其色,而难于启口,乃构名匠筑高台于淇河之上... ...先以聘宋为名,遣开急子,然后使左公子泄如齐,迎姜氏径至新台,自己纳之,是为宣姜。--《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

感情这是一次处心积虑的预谋,卫宣公早早在淇水上修建宫室,并支开儿子后直接把宣姜接了进来(估计这姑娘也吓了一大跳),然后一住三年,生了两个儿子(寿和朔)之后方才出门。

孟姜女和谁一起寻夫(美人如玉世道如刀)(7)

▲剧照:宣姜、宣公、夷姜和正室邢夫人的尴尬会面

“筑台纳媳”的行为显然刷新了人们的三观,齐僖公哪怕再不开心,但是不光生米被煮成熟饭,连外孙都生了两个,他也只能忍了。

古代大人物的“扒灰”事件其实不少,比如同时代鲁惠公强娶宋仲子、晋文公和怀嬴,以及唐明皇和杨贵妃,但大多至少能够给人一点洗白的理由,而卫宣公的所作所为,显然是玷污了“君子之国”的名声。

而更要命的是,这还只是开始。


“扒灰”引起的血案

卫宣公的人品其实没什么问题,因为他甚至不能算是个人。

第一个崩溃的人是夷姜,当初那个曾经不顾礼法跟卫宣公海誓山盟的小妈直接选择了死亡,《左传》载“夷姜缢”,想来是何等的绝望?

夷姜一死,宣姜和小儿子朔就迫不及待地构陷世子急(《左传》载“宣姜与公子朔构急子”),卫宣公也想将君位留给宣姜的儿子,于是安排了一出半路截杀的剧情,而同样优秀的二儿子寿则果断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哥哥。

孟姜女和谁一起寻夫(美人如玉世道如刀)(8)

▲剧照:公子寿想劝哥哥逃跑

此时,儿子“急”倒是一点都不急,他只是不想活了:母亲含恨而终,未婚妻成了天天算计自己的后妈,父亲和兄弟都想自己早点死,换谁也受不了吧。

孟姜女和谁一起寻夫(美人如玉世道如刀)(9)

▲剧照:落魄的卫宣公

急和寿的结局是令人痛惜的,争相赴死的兄弟二人齐齐倒在了屠刀之下,这也是卫宣公的报应,毫无节操的他再也没有过往的“大心脏”,气急攻心之下第二年就挂了,卫公的位置交给了心术不正的公子朔。

不忍卒睹的狗血

血案之后,后续是足够令任何脑洞大开编剧汗颜的狗血剧情。

由于国人的质疑和不满,公子朔很快被撵了出去,此时齐僖公将常驻齐国的卫公子昭伯送了回去,并交给他一项生猴子的任务。

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强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左传.闵公二年》

昭伯是卫宣公的庶弟,而“齐人”除了僖公本人,想来谁都没这个胆子,作为父亲强迫女婿弟弟娶自家女儿,这样的脑回路,笔者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

孟姜女和谁一起寻夫(美人如玉世道如刀)(10)

后来想明白了,按照礼法和惯例,出嫁之女是回不了家的,齐僖公终归是个父亲,这既是对女儿的保护,也是对未来埋下的伏笔,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他是对的,只是这个手段未免也太清奇了。

不知道公子顽被强迫后的心情如何,从结果来还是没逃得过“真香定律”。二人此后又生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 ...啧啧,未来的两个国君和两个国君夫人,其中许穆夫人还是名垂青史的第一位女诗人,想想真实太神奇了。

卫国的扫把星

“卫之宣姜,谋危太子,欲立子寿,阴设力士。寿乃俱死,卫果危殆,五世不宁,乱由姜起。”--西汉.刘向

从事实上来讲,这位前后生下三个国君“国母”着实给卫国添了不少麻烦。

孟姜女和谁一起寻夫(美人如玉世道如刀)(11)

▲剧照:两位公子的人头、自缢的夷姜,悔恨的宣姜和想死的邢夫人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二子乘舟

两位三好青年毫无意义的死去,卫国人的思念之情很快转化为对现任卫惠公和宣姜的痛恨。姬朔很快“出奔”,后来又在外公的帮助下回来继位,卫国的内乱依旧升级。

孟姜女和谁一起寻夫(美人如玉世道如刀)(12)

惠公死后,宣姜的孙子姬赤就是著名成语“爱鹤失众”的主角卫懿公,玩鸟玩到众叛亲离,国破身死,卫国上下几乎被赤狄屠戮一空。复国的国际援助由姑姑许穆夫人发起,齐桓公组织,曾经准一流的卫国,最终成为了齐桓公霸业的重要注脚。

此后戴公、文公相继继位,卫国才逐渐走向复苏。


来一场人云亦云的口诛笔伐,其实没什么意思,古人也犯不着委屈自己去匹配后来的价值观。

子非鱼:《诗经》里的宣姜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诗经.君子偕老》

历代经史学家口中被定性为“刺宣姜也”的作品有三首,这首《君子偕老》通过“婉道无穷”、含而不露的手法, 既赞叹她的高贵美丽, 又无情揭露她的淫乱“子之不淑,云如之何”的秽行,进而形成一种华贵美艳外表和丑恶灵魂所形成的艺术反差。

《鹑之奔奔》讲述了鹑鹊这种伦常有序的禽鸟,其“奔奔”“疆疆”习性,即雌雄固定、成双成对,皆以讽刺他们的国君;而《墙有茨》则重点在于对“中冓之言”(宫闱之事)的不可“道、”、“详”、“读”,意思就是丢人呐。

孟姜女和谁一起寻夫(美人如玉世道如刀)(13)

但是严格来讲,对这三首诗的过分解读来在于后世道德家非要“寓史于经”的牵强附会,成诗年代是否在前,是否针对宣姜当下都已经无从考证。哪怕是,那也不是谴责,更像是一种八卦和遗憾。

虽然流程有点不合适,但上述人物们的身份都是合礼的,史书上对这些事情的态度也仅限于批评,她们 “淫乱”后的子女不乏贵为君侯、君夫人者,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的社会地位。

实际上,春秋时代的男女观念仍然保留了浓浓的原始社会遗风,古人的爱情热烈而奔放,并非什么礼法可以束缚得了,更没有什么贞节牌坊。《诗经》多半都与爱情有关,却并非两宋那种青楼的格调,而是王侯、贵族和平民各个阶层的“大胆去爱”。

孟姜女和谁一起寻夫(美人如玉世道如刀)(14)

而齐国作为非姬姓国,自然更加随性,诸姜嫁到他国为妇者多有淫行,也依然不妨碍齐女们的婚嫁市场,大概是因为“颜值正义”吧。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站在今天或者两宋道德家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我们眼中的离经叛道,殊不知正是古人眼中习以为常呢?

总结:成功的联姻,恶心的世道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联姻,齐僖公始终是一个懂得顺势而为的优秀政治家,而非依照个人喜好行事的山东响马。

但作为一个豪爽直率的山东汉子,他的心情应该比生吞了一只苍蝇还要难受,虽然那个时代的婚姻注定只能为政治服务,但身为人父总归是希望女儿过得幸福吧。

对于宣姜而言,她的一生是不幸的,我们甚至可以尝试去理解她。

孟姜女和谁一起寻夫(美人如玉世道如刀)(15)

▲宣姜本该有的生活

她本该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和归宿:嫁给英俊守礼的公子急,成为万人爱戴的国君夫人,所有的花边新闻也将不复存在。

但宣姜却一不小心成了纯粹的政治牺牲品:初嫁身不由己,再嫁迫不得已,至于对公子急的构陷,也只是出自母亲的自私,算不得大恶。

要怪就怪那个令人恶心的世道吧:私欲绑架政治,利益压倒感情,胆大妄为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谦恭守礼者却死无葬身之地,宣姜这样活色生香的美人竟只能在夹缝中求生。

如此,我们还忍心责怪吗?

PS:顺便推广一下我的专栏,下一章将讲述妹妹文姜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