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课文有些什么(大学的作者是谁)

前文提到孔子的核心思想不是自己原创,这就遗留两个问题,一是孔子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二是其核心思想从哪传承而来第一个问题有点复杂,人们大多只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至于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这十四年他具体都干了些什么?往往缺乏深入思考,而这些思考对准确认识儒家核心思想是至关重要的,不难发现其实孔子周游列国目的只有一个即游说各诸侯王接受他的治国理念,也就是说孔子的儒家核心思想即是其治国理念,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其治国理念的理论文本即是《大学》,其依据有待以后探讨,今天只就第二个问题进行逻辑推断,《大学》出自谁之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大学的课文有些什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的课文有些什么(大学的作者是谁)

大学的课文有些什么

前文提到孔子的核心思想不是自己原创,这就遗留两个问题,一是孔子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二是其核心思想从哪传承而来。第一个问题有点复杂,人们大多只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至于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这十四年他具体都干了些什么?往往缺乏深入思考,而这些思考对准确认识儒家核心思想是至关重要的,不难发现其实孔子周游列国目的只有一个即游说各诸侯王接受他的治国理念,也就是说孔子的儒家核心思想即是其治国理念,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其治国理念的理论文本即是《大学》,其依据有待以后探讨,今天只就第二个问题进行逻辑推断,《大学》出自谁之手?

关于《大学》的作者比较公认的是曾参,也有人认为成书于秦汉,认为是出自孔子的观点也有,但我推断《大学》的作者应该是周文王,当然我无法提供确凿的文献资料证明,如果有也等不到今天由我来提出,我只能从相关文献中找到一些线索进行逻辑推断。

为什么说《大学》出自周文王?首先我们不可忽略一个历史事件,即始于公元前520年的一场周王室之乱。话说公元前527年,周景王的太子去世,景王立王子姬猛为太子,事后因豪族势力的参与景王后悔,有废太子改立庶长子姬朝为太子的想法,但还没来得及动作,公元前520年周景王突然病逝,姬猛在其背后豪族势力拥护下顺利即位,是为周悼王。姬猛即位后,姬朝在其拥护势力的支持下起兵攻打姬猛,从此一场历时十数年的王位之争拉开序幕。这场王位之争的过程历时十几年,众多王室豪族势力和晋楚等诸侯国介入,过程有点跌宕复杂,在此不赘述,需要交代的是这场王室之乱自然导致周王朝进一步走向衰败,特别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在这期间姫朝一度占领都城洛邑并被拥为王,后在其兵败的时候带着周王室的史官和学者、官方典籍和礼器逃离,据说是逃亡楚国。自此,周王室珍藏的典籍散落民间,顺便提醒一下,那个没有印刷术连识字的人都很少的年代周王室的典籍意味着什么。典籍散落终归何处,是不是到处求学好学的孔子有这机会?我想孔子是个最为理想的人选,后来孔子修诗书总该有文本为基础吧,他的文本从何而来,由此可以推断周王室典籍最终应该是流落孔子手里。

我想以上逻辑推断应该是成立的,那么问题又来了,即使肯定周王室的典籍被孔子收藏,又怎么认定《大学》的作者是周文王呢?这个问题我们得到《论语》中寻找线索和答案了。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本章为《论语》:子罕篇。这段文字记录了孔子在匡地被匡人围攻,匡人围攻孔子的原因是把孔子误认作曾经攻打过匡人的阳虎,匡人痛恨阳虎而孔子与阳虎长相极为相似,这场围攻险象环生,在这涉及到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孔子最为记挂的是被他珍藏的周王室典籍,所以才有了这段段耐人寻味的话,孔子感叹道“文王虽然死了,但他的文章还藏在我那啊!如果老天要让文王的文章消失于世今天就会安排匡人把我杀死,这样后人就再也见不到文王的文章了;如果老天不愿意让文王的文章消失,那么匡人又能拿我怎样?我今天就不会丧命。”试想一下一个面临生命危险的人他的心理活动会是怎样的,这番话一方面表明孔子对典籍的重视,因为他死了如此重要典籍将从此消失于世,这不得不让他担忧挂记,另一方面孔子在祈祷上天保佑。请注意,“文不在兹乎”这里的文我认为应该特指孔子得到的周文王的文章,并且这些典籍是周王室珍藏的孤本,否则就不会有后面那些话。

顺便说一下,老子的命运与这场周王室之乱有直接关联,因为老子是周王室收藏史,老子出生地是楚国,至于期间具体发生了什么是否与典籍传到孔子手上有关系这一切都不得而知。

文章到此,逻辑严谨的人一定会提出问题,怎么认定《大学》一定在这批典籍当中并得出《大学》的作者是周文王这样一个结论呢?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以上逻辑推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大学》的作者可能不是曾参也不是孔子而是周文王,但要完全论证《大学》的作者一定是周文王是一个庞大的综合工程,光靠逻辑推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立足于《大学》文本的解读,愿与有兴趣的朋友共同探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