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五行是什么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五行)

五行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地用于中医学、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最早见于战国阴阳家。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从革)、木(代表曲直)、土(代表稼穑)。

五行学说认为,大自然的现象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气的变化所总括,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中国自古至今的时序符号“十个天干”,其意义与五行搭配阴阳有密切相关。而阴阳五行生克学说之完成最早见于刘向。

由来

六经论五行者,始见于《尚书》:

《尚书‧洪范》: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历史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

在战国晚期邹衍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用来说明王朝统治的趋势),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荀子将子思和孟轲的学派统称为五行,并加以严厉的批评[2]。1998年9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庞朴根据马王堆帛书和郭店楚简的内容研究指出,子思所谓五行指的是“仁义礼智信”或“仁义礼智圣”这五种德行;这五种德行,后来又合称为“五常”。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认为,木代表仁、火代表礼、土代表信、金代表义、水代表智。

真正的五行是什么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五行)(1)

相生相克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任一行与其他五行的关系为:同我、生我、我生、克我、我克。

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曰稼穑”,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综上所述,五行的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真正的五行是什么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五行)(2)

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指借着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指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中医学之五行

五行在中医学有特殊含义

“金曰从革”,代表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在人体为肺(脏)和大肠(腑)。

“水曰润下”,代表了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的性质,在人体为肾(脏)和膀胱(腑)。

“木曰曲直”,代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功能,在人体为肝(脏)和胆(腑)。

“火曰炎上”,代表了温热、向上等性质,在人体为心(脏)和小肠(腑)。

“土曰稼穑”,代表了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在人体为脾(脏)和胃(腑)。

肝脏主宰愤怒,过分愤怒会伤肝脏; 心脏主宰喜乐,过分喜乐会伤心脏; 脾脏主宰考虑及担忧,过分思虑会伤脾脏; 肺主宰悲伤,过分悲伤会伤肺; 肾主宰恐惧与惊燥,过分恐惧会伤肾。

就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以得知,每一行都有4个作用,分别为“生”“被生”“克”“被克”,若假设万物均归属五行,那代表万物之间的互动方式可以区分为“生”“被生”“克”“被克”四类,若此论点成立,五行将必为五,而不该有四行或六行之说。 古代中医依此互动方式进行中医辩症,现代物理学就很少见依此四类互动方式进行研究。

五行与干支表

具体的对应关系为:甲阳木、乙阴木、丙阳火、丁阴火、戊阳土、己阴土、庚阳金、辛阴金、壬阳水、癸阴水。

真正的五行是什么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五行)(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