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久不吃饭会被饿死(一个人能有多懒)

曾国藩经常说过,“世间最毁人者,唯傲与惰。”

关于懒惰,有这样一个故事,流传颇广。

从前,有一户人家一直想要个男孩,但是天不随人愿,一直到年逾四十,他们都没能生下一个儿子。一直等到四十五岁这一年,才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儿子。

所以,这两夫妻将这个小儿子视做珍宝。那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人多久不吃饭会被饿死(一个人能有多懒)(1)

不仅从来不让儿子干活,就连吃饭也不让儿子动手。

以至于儿子十八岁还不会自己独自吃饭。

直到有一天,夫妻两不得已要出门几天,但是又怕只会吃嘴饭儿子被饿死。

思来想去,于是他们做了一张很大很大的饼。这个饼富人分量足够他们儿子撑到他们回来。

他们知道,儿子被他们惯得连伸手拿饼都不会。于是他们只好将大饼从中间掏了个大洞,然后再将大饼挂在儿子脖子上。

不成想等他们回来后,发现儿子已经饿死了。

原来,儿子只吃了离嘴最近的部分,嘴边的吃完了,他竟然都懒得动手转一下。于是,他们的懒儿子,饿死在了大饼的中间。

可能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时,只当这是个编造的夸张故事。谁成想,真的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就在现实中,这样的故事,真的上演了。

人多久不吃饭会被饿死(一个人能有多懒)(2)

真的有人被懒死了

2009年,河南省信阳市播报了这样一个消息:一位年仅23岁的小伙杨锁,竟然将自己饿死在家中。

一个年轻人,正是身富力强之时,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原来,他同样毁于无知父母之手。

如果说上一个故事,我们觉得那个吃大饼只会吃嘴边的獭人十分可笑。

而这个信阳男孩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原本应该鲜活、阳光的生命就这样轻意逝去,让我们震惊之余只有一味的叹息……

当然这个事件的背后,也不由引发人们的深思:究竟怎样才算是对孩子的爱?为了不让孩子受苦,父母将所有事情都包揽到位就是所谓的“对孩子好”吗?

人多久不吃饭会被饿死(一个人能有多懒)(3)

父母终于将儿子养成了废物

据说,这户人家也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的盼儿子。终于,在三十余岁时,得了一个宝贝儿子。

而他们的做法,和开头讲的故事几乎同出一辙。

杨锁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以及所有事情,皆由父母代劳。

在杨锁八岁时到了读书的年纪,但是他们怕杨锁走路累着,竟然将杨锁放在筐中,一路挑到学校。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父杨母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杨锁终于被他们“养废了”。

杨锁从懒得自己走路,发展到懒得拿笔。最后,连老师讲课,也懒得听了。

人多久不吃饭会被饿死(一个人能有多懒)(4)

在学校,老师不满意杨锁不完成作业,听讲不认真。而杨锁回家后,反而先告了老师了的黑状,说老师欺负他。

杨锁的父母一听,也不管孰是孰非。便立马跑到学校找老师兴师问罪。最后,杨锁自然是学也不用上了。

杨锁失去了变成正常人最后的契机

就在杨锁13岁的那一年,杨锁的父亲因肝病去世。这其实,是杨锁成长的一个契机。

此时,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子汉,杨锁的母亲本应让杨锁承担属于他的责任。让杨锁明白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道理。

或许,经过此番锻炼杨锁还有希望。

但可惜的是,杨母并没有这个意识。仿佛有一个魔咒锁住了杨锁一般,他的手脚依然是个摆设。

人多久不吃饭会被饿死(一个人能有多懒)(5)

母亲没有智慧也没有半点远见的宠溺,像是一把锁,锁住了他的肉体,也锁住了他的灵魂。

可想而知,杨锁的母亲也为她的溺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杨锁整天无所事事,而他母亲承担所有的农活、家务。终于在杨锁18岁那年,杨母因积劳成疾,离杨锁而去。

已经被养废的杨锁无法独自生活

父母去世后,杨锁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几乎没有读过什么书,什么农活也不会干。他要怎样生活在这个世上?

于是,杨锁开始变卖家里值钱的东西。

而村里很多人,也可怜他无父无母,时不时地会给他送一些吃的。如果是熟食,杨锁会马上吃掉。

但是,如果送来的是生肉、蔬菜,杨锁宁可把这些东西挂在屋檐上,放臭了,也不愿他进厨房,自己做饭。

人多久不吃饭会被饿死(一个人能有多懒)(6)

杨锁在城里的表哥,见他可怜,曾将杨锁接到城里住了一阵。想着帮他找个工作。

可是,无论是洗碗还是去工地搬砖,杨锁都坚持不了三天。

毕竟从小到大,他都在被当废物养着,长大后不是废物也难。

时间长了,他的表哥也受不了这个“好吃懒做”的表弟了。只好将其送回了村里。

为了生存,懒到极致的杨锁便到村里讨饭,吃饱了倒头就睡。

人有三急,而杨锁又懒得出门,于是他就在家里上厕所,上完后再刨个坑埋掉。

如果天气冷了,他就将家里是木质的东西拿来烧。时间一长,他把家里能烧的东西都烧了,就连床板都当柴火烧掉了。

所以,“天下第一懒人”的名号挂在杨锁的头上,实在是再准确不过了。

人多久不吃饭会被饿死(一个人能有多懒)(7)

但是,究竟是谁让杨锁就成了这般模样?答案不言而喻。“爱”绝不是没有条件的给予,而应是站在孩子的未来,为他的一生考虑。将孩子变得“好逸恶劳”绝不是爱。

到底有多少人信奉“猪”逻辑

拿“好逸恶劳”当爱的家长绝不是少数。在我们身边这种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有一个家长从来不让孩子洗衣服。等孩子考上大学了,才想到自家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为了让孩子在大学过得不至于邋遢,这位家长竟然辞了职,跟着孩子“陪读”随时准备帮孩子清洗脏衣服。

本来孩子考上大学是一个难能可贵的自我成长的机会,但这位家长却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帮自家孩子“包揽一切”。

人多久不吃饭会被饿死(一个人能有多懒)(8)

古之爱子,定为之计深远。真正的爱孩子,是为孩子今后做打算,将来他该怎么在这个世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来没有了父母的陪伴,他该如何更好地生活下去……这才是父母应该考虑的。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对世界本应担负更多的责任。所以父母比不应该打着“爱”的旗号,扼杀孩子独立的一切机会。

杨锁之死,不应仅仅被当做一个笑话,供人家茶余饭后消遣,更应起到警示之作用。不要再让溺爱毁了下一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