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在一鸣惊人前的地位(楚庄王想要九鼎)

楚庄王在一鸣惊人前的地位(楚庄王想要九鼎)(1)

西周时期,周朝分封天下,数百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成立了。

进入春秋时代以后,随着一些大的分封的诸侯国兼并小的诸侯国,慢慢崛起,周王室的实力也逐渐衰微。有些诸侯国不断发展壮大,到了想要取代周朝王室的地步。

在周朝的南方,就有一个叫楚国诸侯国,当时楚国在位的诸侯叫楚庄王,就是那个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楚庄王为了成就霸业,把楚国周围的一些小诸侯国给吞并。吞并这些小诸侯国,楚庄王还是不满足,他还萌发了取代周朝的统治的野心。

他觉得,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趁着楚国壮大的机会,灭了周王室,定鼎天下。

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楚庄王借助攻打陆浑戎人的机会,在洛水边上靠近周朝边境的地方开展大规模军事演习,向周朝耀武扬威,显示自己的军事实力。

当时周朝在位的人是周定王,周定王为人懦弱,看到楚国在边境上大搞军事演习,吓得连屁都不敢放,但这事情又不能不管。总得显示一下王室的威严吧!

于是乎,周定王就派大夫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军。意思就是说,你们楚国很强,军事演习搞了那么久,都累了,也该歇歇了。我们周王室,来慰问你们了。

其实这意思也很明了,天下还是周朝的天下,你楚国只不过是一介诸侯,还敢造次!

周朝的大夫王孙满按照周定王的意思,作为使节去了楚国的军营。到了楚国军营,楚庄王很没礼貌,他很轻蔑的对待王孙满,根本不拿他当作是周朝的使节。

按照礼节来说,王孙满是代表周朝去的,属于周朝的外交官,理应受到楚国的欢迎。但是,王孙满到了楚国的军营之后,楚庄王毫不客气。一句寒暄客气的话都没有,看到王孙满之后,就问他,阿满,周朝的九鼎有多大多重?

楚庄王在一鸣惊人前的地位(楚庄王想要九鼎)(2)

王孙满心里很不悦,他知道,楚庄王很无礼。而且,楚庄王上来就问九鼎多大多重,其心已经昭然若揭。

楚庄王所谓的九鼎,是夏禹收集了天下的铜,铸成的九个大鼎,象征着九州。夏、商、周三代时,九鼎被奉为传国之宝,拥有九鼎就拥有王权,也是王权的象征。

夏禹在铸鼎的时候,把各种各样的图案铸在鼎上,教化百姓。

而楚庄王之所以问鼎的大小轻重,说明他想要得到王权。而楚庄王之所以敢这么问,是因为,他有过硬的军事实力。

这种飞扬跋扈,气势汹汹,蛮横无礼,蔑视周定王,对周王室欲取而代之的野心,昭然若揭。

但是,王孙满丝毫不畏惧。面对楚庄王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他气定神闲的对楚庄王说,统治天下,在于德行,而不在于鼎的大小。夏朝刚建立的时候,人民都很爱戴夏朝,到了夏朝末年,夏桀德行败坏,朝纲昏乱,商汤灭夏,将九鼎迁移至商朝,大约经历了六百年。商纣王暴虐无道,周武王伐纣,九鼎又迁到周朝。

王孙满的这番话说明什么?

也就是说,能统治天下,需要良好的德行。德行如果美好光明,鼎虽小,分量却很重;如果奸邪昏乱,鼎虽大,分量也是轻的。

上天赐福给有美德的人,总有终止的日子。成王把九鼎固定在郏鄏,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天命所决定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天命并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你一个诸侯国不能问的,即使你再牛叉,周天子还在,周朝还在,你依然是不能问的。

楚庄王在一鸣惊人前的地位(楚庄王想要九鼎)(3)

王孙满这话的意思很明确,你楚庄王无论多牛叉,你只不过是一个诸侯,周朝现在还是我们姓姬的天下。

为什么九鼎还在周朝而不是在你楚庄王手里,那是因为周定王是有德行的君主,有德的君主才配有九鼎,才会拥有天下。

你没个叼事,跑到周朝边境来大搞军事演习,就凭这一点,你就没有德行,更不配拥有九鼎。我们上承的是天命,命数是天定的,天命难违,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这下,楚庄王彻底被打击。

最终,王孙满用极其凌厉的言辞,回绝了楚庄王。

所以,以德治天下,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楚庄王在一鸣惊人前的地位(楚庄王想要九鼎)(4)

不一样的文章,不一样的精彩,更多内容,请关注【诗词歌赋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