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两个字书法作品(赵孟頫的一幅行书作品)

众所周知,王羲之笔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湛,点画龙飞凤舞,翩若惊鸿、矫若游龙,是书法界的极品大作。

而遗憾的是,王羲之《兰亭序》的真迹却是下落不明,相传此作成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陪葬品,长眠于地下。后世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拓本、临本,也是尽显《兰亭》风采,展现王羲之书法的神韵。

赵孟頫两个字书法作品(赵孟頫的一幅行书作品)(1)

而在后世众多的《兰亭序》临本中,要数赵孟頫笔下的《临兰亭序及十三跋》最为有趣,此作不单单拘泥于临摹,而是写满了对王羲之书法的深刻理解。

赵孟頫(1254年——1322年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吴兴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赵孟頫两个字书法作品(赵孟頫的一幅行书作品)(2)

赵孟頫《临兰亭序及十三跋》

赵孟頫对于王羲之书法十分推崇,有着深刻的感情,他曾表示:

“至晋而大盛,渡江后右将军王羲之,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传子献之,超轶特甚。故历代称善书者,必以王氏父子为举首,虽有善者,蔑以加矣。”

赵孟頫两个字书法作品(赵孟頫的一幅行书作品)(3)

赵孟頫《临兰亭序及十三跋》

明朝的大才子王世懋(mào)是这样评价赵孟頫书法的:

“文敏书多从二王(羲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

表示赵孟頫的书法多半是学了王羲之、王献之书法才会有所心得,而后蔚然成家的。而赵孟頫笔下的《临兰亭序及十三跋》的由来,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赵孟頫两个字书法作品(赵孟頫的一幅行书作品)(4)

赵孟頫《临兰亭序及十三跋》

公元1310年,赵孟頫乘船从吴兴前往元大都赴任,路途漫漫,颇为无聊,当行至浙江南浔时,为他送行的独孤老者从怀中掏出一件宝贝——《宋拓定武兰亭》,赵孟頫看到此书眼睛瞬间亮了。

拿在手中反复观摩,最后请求老者将此书赠与他,老者痛快答应,这本身就是送给赵孟頫的践行礼物。

赵孟頫得到此书,倍感欣慰,在背负“贰臣贼子”骂名的这些年里,唯有书法,是他唯一的知己好友了。

赵孟頫两个字书法作品(赵孟頫的一幅行书作品)(5)

赵孟頫《临兰亭序及十三跋》

巧的是,一路同北上的好友吴森亦恰好有一本《定武兰亭》,有着两本书,这漫漫北上之路,赵孟頫的生活变得有趣、充实了起来,他仔细比照这两本《定武兰亭》,细细钻研,最后心生灵感,而写下了十三段跋文,后世将此称之为《临兰亭序十三跋》。

赵孟頫此卷《临兰亭序及十三跋》采用小行书书写,中途思虑的时候,便会断笔,故给人一种断断续续、字体大小不一的感觉,但这丝毫不影响其书法美感。

赵孟頫两个字书法作品(赵孟頫的一幅行书作品)(6)

赵孟頫《临兰亭序及十三跋》

而这十三段跋文涉及到了中国书法理论中的重要范畴,且其中的一些论述非常经典。

赵孟頫笔下的《兰亭序及十三跋》写得十分率真、洒脱,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行云流水之感,字体妍美遒劲、灵动十足,令人流连忘返。

赵孟頫两个字书法作品(赵孟頫的一幅行书作品)(7)

赵孟頫《临兰亭序及十三跋》

遗憾的是,此作命途多舛,曾经历过火烧,后流传于日本,曾于日本东京博物馆问世,此作一问世便令当今书法家汗颜

今天我们通过多方努力将之进行1:1高清复制,还原出其原本的墨彩风姿,送给各位书法爱好者。

赵孟頫两个字书法作品(赵孟頫的一幅行书作品)(8)

赵孟頫《临兰亭序及十三跋》

——编辑 芊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