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谋反哪一年(李承乾既是嫡长子)

李承乾既是嫡长子,又在李世民登基不久就被立为太子,李世民还对他百般疼爱,就算他做了一些错事,李世民依然说:“我的儿子虽患脚疾,可依然是嫡长子,我怎能舍弃嫡子而立庶子呢?”

既然如此,只要熬到李世民去世,李承乾就是当然的皇位继承人。可是,为什么他却要通过谋反的方式夺天下呢?

李承乾谋反哪一年(李承乾既是嫡长子)(1)

(李承乾,图片取自网络)

李承乾从被立为太子那天起,李世民就给他配备了超强超豪华的教师队伍。这个教师队伍包括陆德明、孔颖达这样的儒学大师,还包括了房玄龄、魏征这样的朝中重臣。

不仅如此,李承乾的家庭也是很优秀的,父亲李世民,历史上公认的开疆拓土、勤政爱民的千古一帝。母亲长孙皇后,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惠皇后之一,不仅仅能在后宫起到榜样模范作用,对李世民的帮助也是非常大,总能在李世民懈怠的时候劝慰他,而李世民对她也非常尊敬。

可以说,李承乾的成长环境是非常好的。

事实上,李承乾在小的时候也是比较优秀的。

李承乾14岁的时候,有一次,李世民让他写一篇治国的策略。他写了三页纸,李世民认为很有价值,还得意地给侍臣们炫耀,说他的文章“深得经邦之要也。”

李承乾16岁的时候,李世民就让他参与处理国政,参与研究军国大事。而且李世民认为他干得很好,评价他“颇识大体”“颇能听断”。当李世民出去巡游的时候,都是让李承乾监国。

李承乾谋反哪一年(李承乾既是嫡长子)(2)

(善于纳谏的李世民)

不过,随着李承乾的母亲长孙皇后去世,慢慢地,一切都变了。

李承乾为什么会变?史料上说,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一是李承乾的老师们对他太过严厉。比如他盖一个房子,他的老师、宰相于志宁就上书批评他;他和宦官玩儿,于志宁又批评他是秦二世。另一个老师孔颖达批评得更严厉。连李承乾的乳母都看不下去了,说李承乾都长大了,劝孔颖达不要那样批评,孔颖达却大义凛然说:“死无所恨!”就是说,就算让我死,我也要这样做。

李承乾的老师们这样做,大概是从李世民那里获得的经验。因为李世民是一个度量比较大,善于纳谏的人。就算大臣们对他说话再严厉,他也能承受。所以他们也用这种办法对待李承乾。没想到人与人不同,适得其反。

二是李承乾爱好男宠。李承乾喜欢上一个“美姿容,善歌舞”的乐工,并把他叫做“称心”。李世民知道后,勃然大怒,把这男宠杀掉。李承乾非常伤心,悄悄给他修墓,数次凭吊流泪。

李承乾爱好男宠,虽说性取向有问题,却也是因为母亲去世后,老师和父亲太过严厉,他缺爱的原因。缺爱而造成逆反,所以才会这样。

李承乾谋反哪一年(李承乾既是嫡长子)(3)

(玄武门之变)

三是李承乾的亲弟弟李泰和李承乾争宠。这是造成李承乾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李世民不仅深爱李承乾,也深爱李泰。其实,作为一个当父亲的人来说,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在李承乾的眼里,情况就不一样,他把李世民对他的严厉,对李泰的嘉奖,看着是李世民想废黜他太子之位,重新传位给李泰的表现。同时,李泰也野心勃勃想上位,不断谗害李承乾。

因为这样,让惶惶不可终日的李承乾铤而走险,试图暗杀李泰。当这件事失败以后,李承乾更近一步,勾结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大将侯君集等人谋反,想把李世民拿下,自己当皇帝。

当然了,毫无政治经验的李承乾,最后以失败的方式告终。

最后我还得再说一句,李承乾为什么在感到他太子之位受到威胁的时候,会选择铤而走险谋反呢?我觉得在那时候,他一定想到了他爹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政变。

可以说,他的情况与他爹李世民当年的情况,何其相像。当年,作为秦王的李世民为了摆脱李建成的迫害,发动玄武门政变,一举拿掉李建成,并逼迫李渊当太上皇。

李承乾勾结镇守玄武门的侯君集,可以说,那简直就是一种刻意模仿。

所以,李承乾最后造反,不只是李世民的教育出了问题,也与李世民的“榜样示范”作用,不无关系啊。

(参考资料:《旧唐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