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方面可确认金瓶梅词话方言归属(从三个方面可确认金瓶梅词话方言归属)

从三个方面可确认金瓶梅词话方言归属(从三个方面可确认金瓶梅词话方言归属)(1)

《金瓶梅词典》白维国著

《金瓶梅词话》方言到底是哪里的方言?一直是“金学界”争论不休的难题。

论证《金瓶梅词话》方言的归属,我们应该知道这样一些基本的事实:

一、既然方言味浓厚的《金瓶梅词话》是由个人写成,小说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作者的家乡语言;小说的语言系统整体性相对完整稳定,语言口吻、词语,前后一致。方言区域性特征明显 ,不应该是用多地方言写成;小说成书四百多年来,语言虽然有变化,但作者家乡方言的现世留存,还是要比其他地方要多得多,在其家乡还是能够找到更多的“金”方言。

二、《金瓶梅词话》小说故事发生地的地理位置描写,虽然曲折婉转,有费猜想难寻找之处,但故事始终围绕着“清河县”“临清”而展开,从通篇故事中的人物活动空间,所提供的地理信息来看,虽有隐晦之处,但在小说的最后,还是有了比较清楚地交待,为我们论证“金”方言的归属,提供了比较详细的地理方面的实证信息。

三、欣欣子在序言的开端就言明,“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直接点明了作者的家乡是“兰陵”,这就有力地说明,“金”方言非兰陵一带方言莫属。“兰陵”,虽有南北兰陵之说,但从小说所给出的方言和地理位置的详细情况来看,南兰陵武进,除了“兰陵”的名字外,其余哪一项都不符合文本给出的信息条件。

笔者经多年的《金瓶梅词话》文本的比较研究认为,由如上三个方面,足可以确认《金瓶梅词话》方言的归属,这就是:《金》小说所使用的方言,就是山东兰陵一带方言。

为详细说明上面三个方面的问题,分述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兰陵一带方言与“金”方言的比较

“兰陵一带方言”,指以山东省兰陵县兰陵镇周围地区的方言。大致范围包括临沂的南部、西部地区、枣庄地区、徐州的北部、东部到邳州宿迁等地区。

《金瓶梅词话》方言,简称“金”方言。

为什么选择兰陵一带方言与“金”方言作比较?主要是因为两方言具有很高的可比性。

作“金”方言比较分两步。

首先,要最大限度地收集、整理《金》书中的“金”方言字词语。

收集“金”方言字词语的情况。可参考以往的《金瓶梅词话》字、词典、校注,“金”方言方面的论文论述。

《金瓶梅词话》方言的字、词典,可以重点选取有代表性的三本书。

第一,白维国的《金瓶梅词典》。该词典收录《金瓶梅词话》方言字词语共8657条。其中,收录歇后语161条,俗谚376条,留文254条。

《金瓶梅词典》,收录的“金”方言字词语比较全面,数量多,接近整个“金”方言字词语的九成;从人们对所收录的方言熟悉的程度来看,所收录的“金”方言字词语,多数是在广大的汉语言地区的人都能够读得懂的,这部分大多数的方言字词语,可以看作是广大汉语言地区的“共同方言”。不足之处,对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特有方言”没有收录,有些方言字词语解释欠缺实证。

第二,李申的《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共收录《金瓶梅词话》方言字词、俗语3000余条。

《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收录的方言字词语,多以方言俗语为主。为数不少的是采用的徐州、枣庄等地的方言,地域指向明显。有些是白维国《金瓶梅词典》没有收录到的,可以看作是前者收录方言字词语的很好的补充。

第三,李照川的《金瓶梅词话兰陵方言解读》,共收录语段3200余条,字词5300余个。

《金瓶梅词话兰陵方言解读》,以兰陵一带方言作对照,对以往“金”方言的字、词典、校注,以及相关文章的方言字词语进行了筛选,把以前没有解释或者解释有偏差、认为不正确的方言字词语收集起来,以兰陵一带实地方言作对照进行了解读。

因有兰陵一带方言作对照,把“金”方言的语音、词汇、语句等各方面的解释都落到了实处。这样就可以在对比中,观察到“金”方言的变化,甄别方言字词语的真伪对错。弥补了以前解释“金”方言在实证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在方言字词的读音方面实据难寻的缺憾。

这三本书,所收录解释的“金”方言字词语,涵盖了《金》书中所有方言字词语的绝大部分。是收集和解释“金”方言字词语比较全面的研究参考用书。

其次,“金”方言字词语与兰陵一带方言的比较分析。

把收集到的“金”方言字词语,与兰陵一带的实地方言,结合本地的“方言志”“地方志”等作对照,在语音、词汇、语句等方面进行全面地比较。

在语音的识别方面。有了兰陵一带方言作对照,可根据真实的语音材料,可如实地读出“金”方言相对应的方言字词语的真实读音。同时也就能够识别、解释出与语音相关联的词汇和语句。

如“说回我”一词,(见拙作“头条”2022年4月20日,《〈金瓶梅词话〉中的“说回我”音读不准就乱套》一文)。

“说”字,兰陵方言读“fo”,本字应该是“噱”,兰陵方言里“噱”也读fo音。所以“说”就是“噱”,意思是“骗”。

这个“说”字,在以往的“金”方言解释中,都没有读出。如果语音读不正确,《金》书中其他的相关的方言字词语,也就读不出来,更解释不出相关的字词意思。如:“这说”、“着说”、“说惯了”、“说讽”、“怪说谎”等等。“说”读错了,这些词语解释也就错了。

在词汇的解释方面。有了兰陵一带方言作对比,就可筛选出“共同方言”“交叉方言”和“特有方言”。特别是“特有方言”,这部分在以前很少有人解释。有些人因不熟悉方言,对解释不了的字词,就认为是方言已经变化或消亡,实则不然,有了兰陵一带方言作对照,这些特有的“金”方言字词语难解问题,便迎刃而解。

如“没事没事”或“没事没事的”。(见拙作“头条”2022年5月14日《无人谈及的一个特别方言词语——〈金〉书“没事没事”一词的辨证》一文)。这个方言词,以往的《金》方言字词典、注释都没有列出解释,多是因为对方言不熟悉,没有识别出来 ,对这个词的解释,也就似是而非了。

在语句的语义理解方面。有了兰陵一带方言作对照,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确认大量的方言口语,习惯用语和特别的语句。

如“打鼓(扌扉)捩钹”“凹着脸”“一浪汤”“狗漱着”“显得在下不得的了…”“干办”“得人化白不出你来”“养虾蟆得水蛊儿病”“不当家化化”“腌韭已入不得畦儿”“打一面口袋倒过蘸来了”等等。

“金”方言与兰陵一带方言对比,还应该结合兰陵这一带的“方言志”进行比较。如《苍山方言志》《徐州方言志》《枣庄方言志》等。

这里我们主要参考王晓军、田家成、马春时的《苍山方言志》。

《苍山方言志》,对解释“金”方言,是一本很好的原始语言材料。很多“金”方言字词语,在书中都可以找到。但因方言的读音用字十分复杂,不是十分熟悉兰陵一带方言的人,很难识别得出来,对得上号。

如“打哩乱哩”一词。实际上是“打离隔拉哩”的省略说法。“隔拉”,意圆圈。“离隔拉”,本意离着一段距离划圈圈。引申义为,不专心,耍滑、态度消极等等。(见拙作“头条”2022年8月31日,《怎样确保〈金瓶梅词话〉方言字词语的真实性》)

《苍山方言志》里,有“风阁拉”“周阁拉”“转阁拉”“盐阁拉”“一阁拉儿”“趁打格拉忙”“趁水格拉忙”“金阁拉银阁拉不如自己的穷阁拉”等等。其实在兰陵一带方言里,直接就有“打离拉哩”的说法,只是在《苍山方言志》里没有列出。

这样的方言字词语在《苍山方言志》里还有很多,现略举一些。(括号内是“金”方言字词用字,字词相同的不打括号)。

如,乔、搢(紧)、一埌趟(一浪汤)、一帽头子、格得得(格地地)、全环、响名、绡(嚣)、压摞(压罗)、缩(读出,搐)、湆饱(期饱)、虚空或虚哄(虚篢)、花花哩哩(花花黎黎)、萦得慌(影得慌)、擩送(入巳)、搰(抇)、拞(滴)、劙(攦)、挨柴、栽派、划拉(话拉)、挒(捩)、单薄(单板)、佯打二怔(佯打耳睁)、饧、懆(肏)、林地、水臌(水蛊)、哕、不出索或不如作(不乐坐)、趄(侧)、仰背(仰扌扉)、馇(插)、捚(蘸)、撙节(尊节)、漾奶、阳季葱(羊角葱)等等。

上面,通过对兰陵一带方言与《金瓶梅词话》方言的比较分析可知,两方言,系统整体性高度一致,字词语高度吻合,这是其他地方方言所没有的。这可以充分证明,兰陵一带方言无疑是“金”方言。

从三个方面可确认金瓶梅词话方言归属(从三个方面可确认金瓶梅词话方言归属)(2)

《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李申著

《金》小说的地理位置描写明确了兰陵一带的指向

证明兰陵一带方言是“金”方言,还可以从《金》小说文本描写的地理位置方面来看。

《金》小说的故事发生地,本是在河北清河县与山东的临清。“清河县”“临清”。两城北南相距七十里。“临清”在运河岸边。两城的地名及方位,与现在的河北清河县与山东的临清都很相符。

然而,作者有意把“清河县”位移到山东东平府下辖,这样,“临清”的地理位置就扑朔迷离起来。

其实这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在第九十二回,写陈经济从“清河县”出发,“三里抹过没州县,五里来到脱空村,有日到于临清”。

本是清河县到临清北南只有七十里,一日路程。这么近,还说抹县过州,“有日”来到临清。可见是作者的一个过渡说法,意思是前面说的东平府清河县的位置是虚空假托的,作者心目中的真实的“清河县”,主要参看现在的“临清”位置。

在第九十八回,对“临清”的地理位置作了这样的描述:

经济上来大酒楼上,周围都是推窗亮隔,绿油阑干,四望云山叠叠,上下天水相连。正东看:隐隐青螺堆岱岳;正西瞧:茫茫苍雾锁皇都;正北观:层层甲第起朱楼;正南望:浩浩长淮如素练。上下有百十座阁儿……这陈经济在临清马头上,大酒楼开张。

这个“临清”的地理位置就很清晰了。(详细解释,见拙作,2022年4月28日“头条”,《〈金瓶梅词话〉里的地理信息》一文的分析)。“临清”在运河边上,正西是东京开封;正南是淮河、长江;正东远处,隐隐约约的青山相连,簇拥着泰山;正北是朱楼甲第的“清河县”城。

我们依此为主线,就可以很好地去察勘、解释《金》书中所描写的“临清”和“清河县”到其他地方的方位、距离了。

1.“清河县”与“临清”、开封、徐州、泰安、扬州、兖州、枣强县等城市的距离和位置。

“清河县”与“临清”两地 ,北南相距七十里;

“清河县”到开封,正西去大约900—1000里的地方(每日走六七十里,一般走半个月。)

“清河县”去徐州,几天的路程;

“清河县”去泰山,经过连绵大片山区,约五百里左右(月娘去泰山,每天走六七十里,来回半个月);

从扬州,乘船顺运河北上,一月到“临清”(估计700里左右);

“清河县”到兖州,几天路程;

“清河县”经黄河(沛县),北去枣强县,有六七百里。(明末的黄河,自开封东流去商丘,在商丘分两道,一道东去徐州,另一道去东北沛县,从沛县转向南,与经徐州的黄河合道向东偏南流去,到宿迁的直河口与运河相会。从枣强到黄河,如果说的是到沛县的黄河,距离六七百里,还是比较吻合的。)

2.“清河县”与运河、黄河、沂水(沂河)、淮河、长江等河流的距离和位置。

“清河县”南去运河的新河口,五十里;

“清河县”距黄河,约一百里;

“清河县”距沂水(沂河)不远;

“清河县”正南面是淮河、长江。

看到这里,作者描写的“清河县”,地理位置已经很明确清晰了。这就是邳州北、枣庄南的离运河不远(五十里)的地方。确切地说,落实到现在的兰陵镇(南去运河五十里)或峄城区(南去运河七十里)都是比较合适的。可以说,这个兰陵一带的地理位置指向,已非常准确。

很巧的是,在明末的兰陵一带,是黄河、运河、沂水(沂河)唯一一个三河交汇的地带。这就更好地去理解小说中描写的黄河,沂水八角镇,运河新河口的地理方位了。

从三个方面可确认金瓶梅词话方言归属(从三个方面可确认金瓶梅词话方言归属)(3)

《金瓶梅词话兰陵方言解读》李照川著

欣欣子“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所指的“兰陵”为北兰陵

本来《金瓶梅词话》方言的归属,已无须争论。欣欣子在小说序言的开篇就已经点明,“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欣欣子与《金》书作者是好友,当然最清楚作者的籍贯,作者是兰陵人无疑。

然而,“兰陵”还有个南兰陵武进,南北兰陵,他是指的哪一个呢?

实际上现在争论的“兰陵”只是在名字上。

我们从上面对《金瓶梅词话》方言和地理位置的描写等方面分析论证来看,南兰陵的武进,哪个方面都不具备这样的一些条件。

《金瓶梅词话》刻印前,有记载的传抄,大都在江南一带,很多人就论证是江南人所写,有的直接论证作者为南兰陵武进人(如王穉登)。如果非要说是南兰陵人所写,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人是非常熟悉山东兰陵一带方言及地理位置环境,在兰陵长大或长期在兰陵生活过的人。不然就没法说清楚小说文本中给出的这些复杂而又详细的特定情况。

再说武进称南兰陵,是北兰陵的萧家南迁后才有的说法,到明朝时这个说法早已消亡。而北兰陵,不管是县、郡,还是镇,这个名字从公元前的二百多年到明末,一直存在着。这种情况欣欣子应该是非常清楚的,他不会舍去当世还存在的北兰陵不说,而去说早已消亡了的南兰陵。如果《金》书的作者真是南兰陵人,他也会加个“南”字以示区别,以防南北兰陵混淆不清。

以上从三个方面,谈了《金瓶梅词话》方言的归属,都指向了兰陵一带。

我们作“金”方言归属的论证,应该明白这样一些道理:

论证方言要全面。一定要先找到所对比的方言区,才可对比得具体、全面;论证不在方言字的训古勘考,重在现实方言里字词的现存状态和用法;查找书证,要紧密结合本方言区里的相关方言记载才真实,漫天查证费力不讨好;不用担心方言有历史性的变化,本着能对比多少算多少的自然态度,只要与本方言区里的方言作详细实地对比,方言字词的去留废存,错讹真伪,都可得以甄别厘清,真像毕现。

热诚希望爱好《金瓶梅词话》方言研究的朋友,多提意见,参与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