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墙上标语和一七年的标语(站在墙上的历史:街头标语是)

走在路上,乡村大街的墙上到处都是白底蓝字、白底红字、白底绿字的标语,除了粉刷的标语,还有悬挂的条幅标语,每一条不同字体、不同字号的标语,都是书写的时代风云。

墙头标语作为中国的一大特色,长时期存在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每一个乡村角落。它显示了各个时代的符号和最强音,浓缩了党的政策、法规和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时代不同,墙头标语的内容也在不断创新、变更。

八十年墙上标语和一七年的标语(站在墙上的历史:街头标语是)(1)

01、标语浓缩了一个时代

因为工作原因,经常接触到一些七八十岁的老文化人,那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些标语和语录,好像刻在他们的脑海里,每次说起都如数家珍。

有一位老支部书记已经85岁了,他说趁着自己还能拿动笔,写一本村史。我特别喜欢听他讲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朗朗上口的标语,今天听来很可笑,但又不得不让人佩服前人的智慧。

八十年墙上标语和一七年的标语(站在墙上的历史:街头标语是)(2)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随之出现了大量不同内容导向的标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社会主义”。

现在听着搞笑的标语,当初确实振聋发聩,很是鼓舞人心。

在“浮夸风”盛行的大跃进时代,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千斤稻、万斤薯”的标语,表面上看,全国上下一片形势大好,人民热情空前高涨,决策者们发出“三年超英,五年赶美”的豪迈誓言。

老人说起,当时全国各地大办食堂,吃大锅饭,开展大炼钢。人们把家里的锅都献出来去炼钢。“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的标语又应运而生。

当时,党中央试图通过“三面红旗”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快马加鞭地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尽早挤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这个愿望和决心是好的,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决策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实际施行中的巨大偏差,加之3年严重的自然灾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经济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各项建设难以为继,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对经历过那段如火如荼岁月的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标语见证了这段历史,老人说起这些标语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

八十年墙上标语和一七年的标语(站在墙上的历史:街头标语是)(3)

02、标语记录着时代变迁

计划生育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件事情。从80年代到今天,计划生育标语的变化,体现了我国计生政策的实施全过程。

20世纪80年代的标语比较强硬,在今天看来显得简单粗暴、触目惊心。

“该流不流,扒房牵牛”、“该扎不扎,房屋倒塌”、“一胎环,二胎扎,三胎四胎刮!刮!刮!”“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这些标语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估计违反计生政策的户,光是看到标语就会心惊胆战。

八十年墙上标语和一七年的标语(站在墙上的历史:街头标语是)(4)

20世纪90年代,从墙上的标语能看出,国家由高压强硬态度变的比较怀柔,“计划生育不吃亏,奖励资金后面追”、“少生优生,为国立功”、“地球妈妈太累了,再也举不起太多的孩子”。

我参加工作以后,国家计生工作重点变为以促进人口素质、优生优育为目标。还记得墙上粉刷的更多的是:“宝宝素质高,生活烦恼少”、“孩子聪慧,家长欣慰”、“花不在多在于香,子不在多在于强”这种内容的标语。

八十年墙上标语和一七年的标语(站在墙上的历史:街头标语是)(5)

为了控制男女出生性别比例,人们也是通过标语的形式来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时代已经不同前,如今女子赛过男”,“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更孝爹和娘”。没有大道理,没有科学术语,都是很容易让人记住的句子。

八十年墙上标语和一七年的标语(站在墙上的历史:街头标语是)(6)

到如今,计生政策已经从限制生育、单独二胎调整至鼓励二孩。而年轻人因为时间、精力、经济原因不愿意生了。标语与时俱进到今天是这样写的:“一对夫妻生俩娃,养老负担分半开”、“全面实施两孩新政,做好基本公共服务”,“一个太少,两个正好,一个嫁人,一个养老”。被计生政策耽误的60、70后们看到这些标语,气的直骂娘。

墙头的标语最能看出政策变化,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80年代“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90年代“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直至现在是“养老不能靠政府”,这才是大实话,不只是养老,事关自身的任何事都只能靠自己。

八十年墙上标语和一七年的标语(站在墙上的历史:街头标语是)(7)

03、标语是经济建设风向标

以前,墙上都是政策宣传标语,90年代初期墙面上开始出现广告标语,成为商业促销的推动器。

最初是一些农资、化肥、种子、农药方面的广告。随着农村经济进步,开始发展到家用电器、小汽车、互联网等广告下乡。

例如:“**冰箱,省时省电”,“有了奥德赛,情人不用往家带”,“社会主义好,帝豪满街跑”,“家中就业能致富,网上开店是条路”,“打工不如玩大话,能赚钞票能养家”等等。

八十年墙上标语和一七年的标语(站在墙上的历史:街头标语是)(8)

八十年墙上标语和一七年的标语(站在墙上的历史:街头标语是)(9)

这些广告标语,说明农村不再是闭塞落后,无人问津的地方,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市场也成为商家必争之地。农民的消费水平在从吃饱喝足就好向高档消费迈进。

04、墙上标语是一定时期政府重点工作的体现

如果你留意墙上的宣传标语,就会发现,粉刷某种工作标语的时候,其相关工作就是政府这一时期的重点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初期,满大街都是白底蓝字和红字的扫黑除恶标语。比如:“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凡黑必扫,有恶必除,除恶务尽”,“保持高压态势,铁腕扫黑除恶”,“利剑出鞘保安宁,扫黑除恶护民生”。

八十年墙上标语和一七年的标语(站在墙上的历史:街头标语是)(10)

八十年墙上标语和一七年的标语(站在墙上的历史:街头标语是)(11)

从墙上标语就能看出,“扫黑除恶”工作的严态势,通过一条条标语,营造了人人喊打的氛围,表明了政府扫黑除恶的决心,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各个乡村的村口、桥头、街巷随处可见红色的横幅标语,既有宣传防护知识的内容,如“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戴口罩”,“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也有劝解人们不扎堆不聚群,做好隔离的内容,“亲戚不走,来年还有,朋友不聚,回头再叙”,“国家有难,咱不添乱,坐在家里,就是贡献”;通过标语宣传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这次疫情,比如:“信科学,听官宣,不信谣,不传谣”,“科学应对,群防群控,战胜疫情”等等。

八十年墙上标语和一七年的标语(站在墙上的历史:街头标语是)(12)

八十年墙上标语和一七年的标语(站在墙上的历史:街头标语是)(13)

通过这些易读易懂的标语,形成了社会共识,提高了群众的认可度。

扶贫脱贫攻坚相关的标语,格外突出。“贫穷落后不光荣,好吃懒做很可耻”,“扶贫路上,不落一人”,“扶贫,扶智,扶志”。

像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绿化造林等中心工作,都会通过宣传标语来营造氛围,推动工作。

八十年墙上标语和一七年的标语(站在墙上的历史:街头标语是)(14)

八十年墙上标语和一七年的标语(站在墙上的历史:街头标语是)(15)

标语,同时也催生了一种职业——标语写手。有的时候一些政府要求写的标语,数量大时间紧,写标语人就成了香饽饽,要提前预约的。

时代变迁,标语的书写工具也在不断更新。标语从最早的手写,演变到现在的喷刷。有的标语,需要大规模的在不同地方重复写,就提前刻好模板,需要那块就拿出来用。针对一些大的图文并茂式的宣传标语,人们引上了墙体彩绘机,由电脑操控,可以24小时不停的写。

时代变迁,宣传工具也在不断变化。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手机、微信等新的宣传不断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墙头标语做为一种最简单的宣传方式,一直被广泛使用。说明,越是简单的、普通的、大众的,越会经久不衰。

微小的农村标语,巨大的时代变迁。

@妖娆间浅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