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三大优点(孔子的三观有多正)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一个人对世界、社会及人生的看法和观点,是了解一个人思想的参考,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孔子的三大优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孔子的三大优点(孔子的三观有多正)

孔子的三大优点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一个人对世界、社会及人生的看法和观点,是了解一个人思想的参考。

三观是现代用语,孔子的“三观”自然没有确切的内容。但通过论语可以大体了解孔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下面试着对孔子三观做一梳理,其中人生观、价值观的部分论述,即使放在今天,仍有学习和实践价值。

一、世界观

指一个人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通过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孔子和古代的大多数人一样是唯心主义者。

孔子认为天像一个看不见的神人,是存在的。它的德行很高,生万物,但却不影响万物的生长。子路因孔子见南子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自己做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

孔子相信天命,认为要成为君子,就要懂得天命。按他自己的描述,是在五十岁的时候知天命的。孔子主张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天命使然。孔子在匡地被围时说:周文王死后,文明礼乐保存到孔子这里,上天如果不想灭它,匡地的人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面对公伯寮的诋毁、桓魋的胁迫,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自己是天命,道的行废是天命决定的,不怀好意的人是不能把自己怎么样的。此外,孔子认为伯牛得重病是命中定的,颜渊早逝更是上天要自己的命。

在对待鬼神问题上,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态度,对人世之外的地方是存而不论的,虽然不谈论这些,但也没有否认其存在。

二、人生观

指一个人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对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看法和观点。

1.人生目的。孔子认为人能把道发扬光大,而不是道把人发扬光大。孔子的道具体指的是什么?论语并没有明确,曾子认为孔子一以贯之地道是忠恕,但这是曾子的而不是孔子的观点。应该是孔子在多个场合提及的仁义之道。

2.人生态度。总的来说,在处理人与人关系上要“推己及人实行仁”,这里有两个层面。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人家一同过得好。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不要强加给别人。

3.处世方法。孔子认为正直是立世的基础,人因正直而生存,而不正直的人能生存只是侥幸地避免了灾祸。具体到常用的生活场景中。一是家庭中,孝悌是君子的立身之本。对父母要孝,对兄弟要悌。二是在朝堂中。君主应以德治国,用道德礼乐教化百姓,而不是严刑峻法。臣下对待君上要以合于仁道的方式,做到诚实、敬事、尽职。三是在社会中,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友,不与志向不同的人在一起谋划共事。

4.终身学习。孔子认为,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学习重在学做人,这比单纯学知识更重要。孔子的“学不厌、诲不倦”的好学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至今仍散发着光芒。

三、价值观

指一个人对事物、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

孔子对价值观的判断,主要体现在“道高于贫”、“义大于利”。

“道高于贫”。孔子认为,君子应安贫乐道,忧道不忧贫。孔子主张取得富贵、摆脱贫贱都要用正当的方法,要合乎道义,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他还提出,如果一个人生在有道的国家,贫穷是耻辱的,这个人应该努力学习、誓死守卫道。反之,如果在无道的国家,自己富有显贵也是耻辱的。

“义大于利”。孔子很少主动谈论功利。他认为,做人要不贪小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在治国理政时,不要急于求成、贪图小利,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办不成大事。

孔子的世界观受时代局限,唯心主义色彩浓厚。但其人生观、价值观却超越时空,为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精忠报国、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精神的塑造埋下了好的种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