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利川齐岳山(凉城利川齐岳山)

山名齐岳,意谓此山可以与五岳等量齐观,古人对齐岳山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据“龙船调旅游”网站资料介绍,齐岳山的命名有许多有趣的掌故。

历史上,齐岳山最早被命名为平头山。北朝时郦道元的《水经注》说:“溪水伏流,径平头山,通南浦故县陂湖,其地平旷,有湖泽。”这条溪即梅水子,平头山即七曜山。

唐朝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被称为都亭山。唐章怀太子注《后汉书·南蛮本南夷列传》谓:“清江县,水,源出清江县西都亭山。”《通典》:“清江县有都亭山。”《明史·地理志》:“施州卫北,有都亭山。”《读史方舆纪要·湖广·施州卫》载都亭山:“(施州)卫北二百里。崇冈深麓,映带左右,山之下多良田广囿。后周以此名州。”可见,都亭山在施州之北,即齐岳山某一部分的古称。

讲解利川齐岳山(凉城利川齐岳山)(1)

清朝时齐岳山亦称大山坪。乾隆《石柱厅志》:“厅境无地不山,土人只呼大山坪为山,其余皆曰坡。大山坪障蔽北境,东西绵亘五百里,青翠插空。”大山坪是石柱老百姓对齐岳山的俗称。齐岳山还有别称旗扬山、旗阳山。云阳县城南27公里的歧阳乡,过去设有旗阳关,又称七阳关。因此,云阳当地老百姓称七曜山为旗阳山。而嘉靖《云阳县志》则称之为旗扬山:“旗扬山,县南八十里,诸夷襟喉,设官守备。”

齐岳山在民间传说中称七药山或齐药山。传说明朝时采药道人采百草炼长生不老之丹,采遍天下名山,一直没有配齐七味主药,到齐岳山才发现漫山遍野皆是,人们于是将该山叫作七药山或齐药山。清道光《施南府志》载:“七药山:在县城西二百余里,与支罗所相近,长百余里,外为忠路,内则都会三坝,昔汉蛮分界处。”《大清一统志》载:“七药山,在恩施县西四百余里。”另外,明嘉靖年间,恩施人申潮上奏议说:“原施州卫诸夷,皆由地名七药山、南坪出没重夔地方,劫掠为患。”可见,七药山之名,至少在明代嘉靖年间就开始出现,而且是恩施一带老百姓对七曜山的通称。

现名齐岳山、七曜山、七岳山亦有可考文献出处,有趣的这些别称还与“七药山”之名一起构成互训关系。清乾隆四十四年,知县李延渭撰《挂子山界碑记》一文,其中说:“因公赴南坪十三保,逾齐岳山而西,中有磨刀溪。”道光《施南府志·疆 域·山川》记载七曜山:“在县城西二百余里,与支罗所相近,长百余里,外为忠路,内则都会三坝,昔汉蛮分界处,一名七曜山。赋役作册作齐岳山。”《万县地区重要地名诠释》载:“七曜山,为四川省与湖北省界山之一,原名七岳山。明崇祯年间因其参天插云,齐名五岳而名齐岳山。”由于缺乏原始文献支持,这段话令人生疑,但无可否认,齐岳山这一称谓的历史非常悠久,至迟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已经产生。同治《利川县志》载:“利邑自七岳山发脉,金龙入首。”《明史》载:“前江,发源七药山,西南流与后江合,入四川彭水县界。北距卫一百里。”据多方求证,七岳的说法源于利川县境内有七个包,争高五岳,故名七岳山。七曜山的命名是从七岳山的命名中衍生出来的。据考齐岳山中段有黑大包、勘金大包、罗家大包、邓家大包、万家大包、大包、彭家大包七个山峰,每逢春、秋时节,山光明媚,当地群众视其如“七星”(日、月,加金、木、水、火、土等五星,故称七曜)高照,扬晖吐火,曜野蔽泽,故称之“七曜山”或“齐曜山”。明嘉靖年初年编撰的《湖广图经志书》载:“七曜山,在都会里。”清初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说“七曜山,在卫西北三百里,上有梅子关。”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亦云:“西北三百里,曰七曜山,其上为梅子关。” 民国《云阳县志》及上世纪80年代编写的《云阳县志》,都称为“七曜山”,民国《云阳县志》并说:“县南诸山发源于川楚毗连之七曜山。”总体来说,重庆东面多称为七曜山或齐曜山。

讲解利川齐岳山(凉城利川齐岳山)(2)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齐岳山在利川的出版物中还一度改名齐跃山,寄托了时人渴望奋勇争先,媲美麒麟跃步的美好愿望,显然命名受到“大跃进”提法的影响。之前,齐岳山还有个风雅的命名“齐峨山”。云阳、奉节一带的古代读书人,认为七曜山与峨嵋山一样巍峨,取与峨嵋山相齐之意,名之为“齐峨山。”利川市柏杨坝镇一带,古代称为“峨麓”,并设有峨麓书院。 南宋文人王十朋还给齐岳山取了一个饱含道德教化意味的山名“胜己山”。南宋乾道元年至乾道三年(1165-1167)王十朋任夔州太守,将夔州城对面七曜山脉上最高的那个山峰取名为胜己山。王十朋《胜己山》诗云:“私心克尽道方大,胜己与游名始成。物我太深谁氏子,欲将己胜易山名。”

考虑到都亭山、胜己山只是齐岳山的一部分,平头山的时代虽然久远,但这一地名已经不为今人所知,因此将其排除后,按文献记载的先后顺序,可以重新排列齐岳山各个称谓:

1、七曜山,见于嘉靖四年《湖广图经志书》。

2、七药山,见于明嘉靖年间申潮奏议。

3、旗扬山,见于嘉靖《云阳县志》(嘉靖二十年编修)。

4、七岳山,见于《明史》(乾隆四年最后定稿)。

5、大山坪,见于乾隆四十年《石柱厅志》。

6、齐岳山,见于清乾隆四十四年《挂子山界碑记》一文。

7、齐峨山,见于清嘉庆年间的相关文献。

8、齐跃山,1958年之后。

关于齐岳山命名的考据还有一则逸事。2000年7月,原万县地区农业局副局长丁耀廷与易永成曾专程结伴到利川、奉节、石柱等地实地调研齐岳山的命名史,写下了《七曜山名地考》(打印资料)《巍峨长峻七曜山》等文章。考察完成后两位先生认为像齐岳山这样大的山脉,应规范命名为好,他们倾向于地名统一使用“七曜山”命名,理由有三条:一是七曜山,因七峰如七星高照而得名,符合山体实际,又有光明、美好、吉祥的意思;二是七曜山主要地段的利川、云阳、奉节、万州区的老百姓都习惯书写和称号“七曜山”;三是万州区自上世纪80年代地名普查就已经定于为“七曜山”,四川省上世纪80-90年代出版的地图都标为七曜山。由于湖北、重庆互不隶属,后来此事不了了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