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字与分化字之间有什么联系(母亲如此伟大为何)

文字是承载文明重要的载体,在任何时候都处于一个不可或缺的地位。但一套完整的文字体系的形成,往往要花费极为漫长的一段时间。拿中文来举例,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字,最早的样子其实更为抽象。

因为文字最初是使用类比的形式创造而来的,在远古时期,人类光是生存下去就已经非常艰难,因此也就不会想要去思考与记录。但是随着我们社会的进步,以及语言系统的完善,我们渐渐地明白了文字的重要性。

母字与分化字之间有什么联系(母亲如此伟大为何)(1)

时间回到现在,追根溯源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字都是由一个个简化的符号演化而来,虽然这中间经历了千年之久,但是我们还是能够从这些简体字中,依稀看到曾经文字的样貌。就比如代表自然的“日”与“月”它们与自己最初的形态差别并不大。

母字与分化字之间有什么联系(母亲如此伟大为何)(2)

况且汉字有一个不同于当今世界中任何一个国家文字的特点,那便是它们之中有些是单纯由笔画构成的独体字,有些是由两个不同文字组合而成的合体字,就好像我们今天要讲的“母”与“毒”。

它们一个是独体字,一个是合体字,但令人不解的是,一般提到“母”就会联想到“母亲”“母爱”等词,那么究竟是为什么母爱如此伟大,“毒”这个字中的下半部分却有一个“母”字呢?

母字与分化字之间有什么联系(母亲如此伟大为何)(3)

文字的演变与发展

结绳计数是文字最初的形态,而后随着我们的先祖活动内容愈加广泛,简单的绳结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因此他们开始尝试使用一些符号。虽然现如今感觉有些抽象化,但在当时来讲是最为直观的表达方式了。

我国的考古学家曾经在距今4500年历史的遗迹中,发现很多器物上都带有大量的刻符,毫无疑问这是能使历史界震动的一件大事。毕竟它们的存在是要比之前发现的甲骨文还要早将近1000年左右。

由此可见,我们古老的华夏文明,竟然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尽管只是一些简单的符号,但是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讲,刻符的出现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改变。

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结构愈发的趋于复杂多样化,简单的符号只能满足基本的需求,不能满足更高级别的交流。于是更复杂的甲骨文便由此诞生。

母字与分化字之间有什么联系(母亲如此伟大为何)(4)

随着一代代综合实力的进步,我们的汉字也由繁入简,最终演变成如今的模样。只可惜由于距今时间过于久远,我们挖掘出的甲骨片数有十五万多片,收录的文字近四千字,可我们只能解出其中一半的内容。

文字的结构与规律

文字的创造最初只是从它所代表的意象中描绘其本质,比如日、月。它们看似简单,但却有着深刻的记忆点,让人过目不忘。可有一些字则有所不同。

母字与分化字之间有什么联系(母亲如此伟大为何)(5)

它们使用一些合理的规则彼此相互组合,最后变成一个全新的字体。因此广泛被认可的“六书说”成为了字体与字体之间组合的重要依据。据《说文解字》中记载,共有六种造字之法,分别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在这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便是这三类。象形指的便是最直白的那种,根据形状样貌来进行区分。形声则是通过字体的偏旁部首来推测读音。而会意则是字体与字体组成与原有字相近意译的全新文字。

就好比三个“木”的组合,便是代表拥有高密度树木的“森”。再比如“歪”是由非常直观的“不”与“正”组成。这个规律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会意字,但在它们其中也有一些特别的存在。

“母”与“毒”

“母”一字算是最早被辨认出来的两千多个甲骨文字体之一,作为象形字它格外的直观,在甲骨文中的“母”字,表现为一个跪坐在地的女子,整个字体最明显的位置,便是那代表哺育新生命女性特征。

时间来到现在,“母”字也随着代代的演变,将这一女性明显的特征慢慢地弱化。

母字与分化字之间有什么联系(母亲如此伟大为何)(6)

但是它真实的意义依旧与甲骨文上所代表的形象紧密相连。拜这层关系所赐,所有与“母”字相关所延伸出来的词,都显得格外美好。

而反观“毒”字,很明显,他是一个会意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它最初的意译很简单,与神农尝百草的典故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指的是一丛丛害人的草。拜这层关系所赐,由“毒”相关引申出的词,都或多或少带有贬低的含义。

毫不客气地说,它们两者的含义处于两个极端,所以我们难以想象为何“母”会作为“毒”的一部分而存在。但换个角度思考,我们就会发现,也许这是我们所关注的角度过于狭窄。

母字与分化字之间有什么联系(母亲如此伟大为何)(7)

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对比两个简体字的不同,要去思考它们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各自的字体有过怎样的变化。毕竟由于现代汉字的精简化,让很多字体与它们曾经的样貌有了天差地别。

这时,我们就要介绍一个全新的字体“毋”,这个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音同“无”且它本身的的意义也与“无”相关,指的是“不要、禁止”。因此从它延伸出来的词汇也大多与其本身的意义相关,都代表一种否定。

那如果这时我们将“毒”下方的“母”想象成“毋”那么一切就都会显得分外的和谐,“毒”也正式变成一个合格的会意字。但究竟是为何“母”与“毋”会出现混用的情况呢,那是因为最初,这两个字就是同源而生。

母字与分化字之间有什么联系(母亲如此伟大为何)(8)

不管是甲骨文,还是金文,早期这两款字就连书写都极为相似。直到小篆体的出现,才将字体中的两点,换成了一处竖撇,它们才正式地区分开来。于是“毒”下方的“母”字也有了合理的解释。

在由字体由繁体往简体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笔画的简洁、文字结构的稳定以及书写的方便性。 就会出现类似于 “毒”这类字的巧合:虽然是很明显的会意字,但组成它的字体与它的意义毫无关联。所以遇到这类情况,我们也不可以严格地用会意字的标准来衡量它们。

我们的汉字经历了千年的演化,对于我们来讲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它既是文化传承的见证者,也是动荡历史中的幸存者。

作为现如今世界上唯一一个仅剩的古文明字体,它所承载的意义绝非仅有记录那么简单。汉字的学问博大精深,其本身也值得我们将其视为瑰宝代代守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