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关于消毒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识(快看看日常消毒)

由于本轮新冠病毒变异株传播力强,部分场所出现环境标本阳性的情况,市民朋友们在坚持“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的基础上应重点加强各个接触环节的消毒,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对消毒剂较为敏感的人群以及食品安全卫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必看关于消毒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必看关于消毒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识(快看看日常消毒)

必看关于消毒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识

由于本轮新冠病毒变异株传播力强,部分场所出现环境标本阳性的情况,市民朋友们在坚持“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的基础上应重点加强各个接触环节的消毒,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对消毒剂较为敏感的人群以及食品安全卫生。

01 日常手消毒

日常生活中,市民随手接触较多的往往是门把手、手机、水龙头以及办公用品以及购物车购物袋等。当接触过这些公共物品后务必勤洗手,如有条件尽可能用流动的清水和皂液清洁。如没有流水洗手条件也可以用酒精(乙醇)/异丙醇类免水洗手液进行手部皮肤消毒。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皮肤表面不宜接触高浓度含氯消毒剂、高浓度过氧乙酸等刺激性较强的消毒剂,以免发生皮肤化学性灼伤。酒精(乙醇)/异丙醇类免水洗手液使用的频次不宜过高,这类免水洗手液会轻微溶解皮肤表面的油脂,如一天内使用3次以上建议随身带一些护手霜,消毒后涂抹护手霜可以更好地保护手部皮肤屏障的健康。

02 物品表面消毒

快递包裹的外包装如何消毒?快递包装可以用酒精类消毒剂表面擦拭后再打开,全程佩戴口罩,去除外包装后务必洗手。

非金属材料的物品如何消毒?公共场所接触频率较高的物品,如塑料、石英石、水泥地面、桌面等非金属材料的物品表面,通常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含氯消毒剂的常见品种有84消毒液、三氯异氰尿酸片、次氯酸钠、漂白粉类。这类消毒剂是浓缩型的,使用前务必按照说明加水稀释到规定的浓度。一般在普通物品表面消毒时使用500 ppm(mg/L)有效氯的浓度,在感染风险较高的地区使用1000 ppm(mg/L)有效氯的浓度。

铜、铝、铁、镀锌、不锈钢五金件等金属制品如何消毒?如果没有油漆层的保护,应尽量避免使用高浓度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剂。这类消毒剂对金属制品有一定轻微的腐蚀性,尤其是含氯消毒剂使用后不能完全挥发,存在盐酸盐残留的应力腐蚀问题。因此经上述消毒剂处理过的金属制品如有条件建议再用清水冲洗去除盐酸盐。对于金属物品的消毒建议用酒精(乙醇)/异丙醇类消毒剂、免水洗手液擦拭即可。

保洁人员如何配制消毒液?应先把水加入塑料桶中,然后将消毒片倒入塑料水桶中立刻加盖密封,待消毒片完全溶解后再打开盖子搅拌混匀。如果保洁员先加药片后放水,由于水龙头灌水时会产生气泡翻滚,消毒片崩解时释放的有效成分来不及被水吸收冲出塑料水桶,可能造成呼吸道刺激性,增加保洁员的职业暴露风险。配制含氯消毒液的塑料桶如果没有刻度,可以用秤进行标记,1kg水的体积就是1000ml,如果没有秤也可以用饮料瓶进行估测画刻度线。常见的饮料瓶每瓶550ml,灌水至肩部1/2处差不多就是500ml。

03 实用的物理消毒法

如果身边没有酒精和含氯消毒剂怎么办?如果居民家庭没有储备足够的消毒酒精、含氯消毒剂类物资,也可以用物理消毒法。部分研究表示新冠病毒在56℃30分钟即可失活,因此在家庭期间可以用传统的100℃水浴沸煮、蒸汽、电烤箱等加热方法进行家庭常用的衣物、日用品的消毒。

04 食品的消毒

囤积的蔬菜、水果等食物,如何消毒?上海市疫情管控期间居民们储备了不少的蔬菜、水果、肉、蛋类食品,家里的电冰箱往往塞得满满当当。专家提醒,冰箱里生、熟食品要分开放置,混合放置容易造成食品污染。在食品表面使用的消毒剂需要慎重。酒精类消毒剂可以用于食品表面擦拭,但切勿向冰箱冷藏室大量喷洒消毒酒精。酒精类消毒剂在密闭空间内会形成可燃性乙醇蒸汽,冰箱液胀式温控开关、冰箱灯开关动作时产生的电火花存在点燃有机蒸汽导致爆燃、爆炸的风险。

05 哮喘、呼吸道疾病、

过敏体质人群消毒事宜

警惕!消毒措施使用不当有危险!化学消毒剂往往具有一定刺激性,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剂、戊二醛等消毒剂的挥发性刺鼻气味可能诱发疾病加重。因此哮喘、呼吸道病人应尽量远离正在进行消毒作业,特别是正在进行空气消毒的场所。尽可能在消毒作业结束后通风半小时,无明显异味时再进入上述场所。并且建议哮喘、呼吸道疾病、过敏体质的人群常备相应的治疗药品,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对症处理。对上述消毒剂挥发性气味较敏感的保洁员,应加强消毒作业场所的通风,如有条件可佩戴具有R95颗粒物和酸性气体异味的防护功能的个人呼吸道防护用品。

作者:上海新华医院临床药学部-李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