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贵妃梨花颂上海大剧院(上海国际艺术节)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 道他君王情也痴,情也痴”…无论你是否京剧观众,这首委婉动人的京剧主题曲《梨花颂》应该都曾耳闻。18年前,以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两部名剧《太真外传》《贵妃醉酒》为基础改编创作的《大唐贵妃》,在上海大剧院首演,并为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揭幕,剧中这首主题曲可谓艳惊四座,在海内外传唱至今。

这部剧当时由梅葆玖、张学津二位老艺术家和于魁智、李胜素、史依弘、李军等名家组成三对主角杨贵妃和李隆基,融入了歌剧、舞蹈、交响乐等其他艺术形式,轰动一时。

大唐贵妃梨花颂上海大剧院(上海国际艺术节)(1)

发布会现场

时隔多年,该剧将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演剧(节)目,于11月6日至10日献演上海大剧院。这部诞生于上海并获得巨大成功的新编京剧,时隔多年后以耳目一新的舞台呈现,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版京剧《大唐贵妃》由原版“亲历者”史依弘、李军主演杨贵妃、唐明皇,以新时代的审美进行的重新演绎,以此打造上海文化新品牌。

大唐贵妃梨花颂上海大剧院(上海国际艺术节)(2)

主演史依弘

“梨花颂”成为京剧新经典,梅葆玖生前一直为重排奔走

早在2001年首演之际,《贵妃醉酒》就以一系列创新著称。在保留京剧梅派艺术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剧中融入了歌剧、舞蹈、交响乐等艺术形式,成为了一部震撼力的创新之作。

而《梨花颂》的广为传播则是这部剧创新成果的浓缩和代表。该剧编剧翁思再也是这首主题曲的作词,他在新版的发布会上谈到,《梨花颂》的音乐所采用的,正是京剧二黄出现之前,其前身的“四平调”弋阳腔。在此基础上,作曲配器杨乃林融入西洋音乐的元素,这才有了既符合京剧传统又有耳目一新广泛传唱的一曲“新经典”。18年间,《梨花颂》不仅在戏迷中传唱,更是走上春晚舞台,在海内外流传深远。

大唐贵妃梨花颂上海大剧院(上海国际艺术节)(3)

主演李军

一系列的影响力,也使得《大唐贵妃》成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办节至今20多年,唯一一部复排并两度参演的作品。

“每一部今天的经典,无一不是历史进程中的创新”,在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看来,这一次之所以“破例”重现18年前这部大制作,也是一次对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

据悉,重新打造此剧以便推广,一直是梅葆玖先生的心愿,甚至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都在为《大唐贵妃》积极奔走。

此次复排,多位原版主创都将再度集结,包括编剧翁思再、作曲配器杨乃林、唱腔设计金国贤、服装造型设计蓝玲、指挥王永吉等。而上海京剧院资深导演朱伟刚此次担任执行导演,获得国内外诸多奖项的滕俊杰受邀担任视频指导,黄豆豆担任舞蹈编导。

大唐贵妃梨花颂上海大剧院(上海国际艺术节)(4)

复排版本融入时代审美,重现梅兰芳当年“翠盘舞”

此次再度重排,舞蹈将是《大唐贵妃》一大亮点。梅兰芳《太真外传》中的“翠盘舞”将在重新设计后再现舞台。

在此前原版中,主演杨贵妃的史依弘曾有“霓裳羽衣舞”片段表演,而这一次,她将延续当年梅兰芳的表演方式,在一只翠盘上翩然起舞,舞蹈动作都是全新设计。

作为该剧的编舞,舞蹈家黄豆豆为全剧设计了多个舞段。除了杨贵妃的翠盘舞,群舞演员将以不同民族特色的舞蹈与杨玉环一起翩然起舞,凸显满台生辉的盛唐气象。

大唐贵妃梨花颂上海大剧院(上海国际艺术节)(5)

黄豆豆

在黄豆豆看来,参与这部京剧作品的创作,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一种对中国舞传统的回归:“中国舞的发展在历史上与戏曲相依相存,尤其是宋元以后,随着传统戏曲的发展兴盛,中国舞更融入其中与之同步发展。而八方来朝的盛唐时期,中国舞蹈也发展到了顶峰,融入大量外来舞蹈元素。”

除了舞蹈,新版《贵妃醉酒》也增强了武戏,在突出杨贵妃和唐明皇爱情主线的同时,加强了对“安史之乱”等历史背景的着墨。除了史依弘、李军两位主演,安平、奚中路、蓝天等上海京剧院众多名家也齐聚此剧。

相隔18年,这部剧在舞美上取消了原版舞台上的实体建筑,运用多媒体影像技术,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相融互补。在音乐方面引入昆腔,更好地诠释这出具有传奇剧色彩、兼容史诗剧气质的历史悲剧。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京剧《大唐贵妃》尝试了企业与院团“共同出资、共担风险”的全新合作模式,由上海京剧院演出,上海大剧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幻维数码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团点评等携手合作,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为媒体支持单位。其中,上海京剧院与美团点评·猫眼娱乐还将共同开展京剧观众分析研究,形成《中国京剧观众消费情况报告》,以互联网助力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