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赞美方法(赞美式恭维是一种至高交际智慧)

高明的赞美方法(赞美式恭维是一种至高交际智慧)(1)

文:向尚瞰 读史专栏作家

对恭维也来个一分为二,其实恭维也是一种至高的智慧。

恭维人的话着实厉害,厉害到哪怕最不喜欢恭维的人,最后还是给恭维得飘飘然而毫不觉察。

清代才子袁枚二十多岁外放去当县令,赴任之前,去向老师——乾隆朝的名臣尹文端辞行。尹问他,年纪轻轻做县令,有哪些准备?袁说,什么都不没有,就是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

尹最反对随便恭维人,就批评袁不该搞这一套。袁枚说朝庭上下人人都喜欢恭维,有几个像老师这样不喜欢人家恭维的。尹文端听了高兴地连连点头,觉得袁枚讲得很有道理。

当袁枚从老师家出来,朋友问他老师态度如何,袁枚说,高帽子巳经送出一顶。

看看,最不爱听恭维的尹文端,第一个就给袁枚恭维住了。谁说恭维不厉害!

高明的赞美方法(赞美式恭维是一种至高交际智慧)(2)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以做到在权势、金钱、美色面前,不为所动。而在善恭维者一片称颂赞美声中,却晕晕糊糊,忘乎所以,最终受人蒙蔽而不知被蒙蔽,就失去了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明,以致干出许多蠢事与错事来。

鲁迅先生曾把“捧”与“杀”连在一起,所谓的“捧”,即恭维也,它是能致人于死地的。

我们要反对庸俗的恭维,但对恭维也要作具体的分析,它可以是善意的称颂、赞美;也可以是心怀叵测的阿谀、谄媚。

应该说,善意的恭维,它是人际交往中一种廉价的润滑剂。或许正是因为它的廉价,生活中从来不用这种润滑剂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

人,总是喜欢别人称赞的。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上至伟大人物,下到平民百姓,概莫能外,不必责之大苛。

高明的赞美方法(赞美式恭维是一种至高交际智慧)(3)

说实话,当我冷眼看世界时,我对旁边有人猛灌好话,确实也是一脸的不屑。但是,当灌水运动突然转向我时,我会像尹文端一样感到很受用,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把溃疡夸成艳如桃李,把臃肿赞为秀比杨柳,叫我下不了台。

适当的恭维别人,也是一种绅士风度。比如,见到长者,说:“德高望重”“老当益壮”。见到年轻女子,说:“你长的真靓”,或夸她“秀外慧中”。如果是事业成功的中年俊秀,也会赞美他:“胸怀大志”“大有作为”等等。这样的恭维,一般来说都是善意的,不是来捧杀你的。即便有些溢美之辞也大多是好意,效果也通常是好的,不致把你搞得找不着北。

会赞美人还是一种交际智慧。一个吝啬赞美他人的人,永远无法达到理想的“天空”,为人处世也会屡屡失利。君不见:自大者觉得周围的人都比不上他,不屑赞美人;愤世者敌视他人和社会,不愿赞美人;自卑者妒嫉别人强过自己,不肯赞美人;幼稚者总是吃不透人情世故,不会赞美人……这样的人很难有什么作为,因为他们违背了人性,也就永远不会收获人情,广结人缘,左右逢源。

高明的赞美方法(赞美式恭维是一种至高交际智慧)(4)

只有出于不可告人目的的阿谀、谄媚,才是一种卑鄙可耻的行为。不但正人君子鄙弃它,就是一般人也对它心怀戒备,敬而远之。大凡向别人奉献阿谀、谄媚之词的人,总是抱着投机的心理,求取可耻的私利。

他们正之不足,邪而有余,无法通过名正言顺的方式去搏取别人的赏识,表现自己的能力,为达到自己的卑鄙目的,只好走一种不花力气却又有很大效益的捷径——靠阿谀、谄媚的手段,去取悦于人,把人捧得变了形,失了态,甚至把人捧杀。

这种恭维,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说它是“蜜汁裹着的砒霜,笑里藏刀的利刃”,并不过份。如果被恭维者缺乏自知之明,也确实要掉进“于事无补的虚幻和害人踏空的陷阱”,那也就危险得很。孔老夫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荀子曰:“谄媚者,吾贼也!”都是对这种不怀好意的恭维的斥责。

的确,恭维是需要真诚和善意的,发自内心适当的恭维常常被称为赞美、称赞、夸奖、表扬,而居心不良,过份的恭维则是对人的迎合、阿谀、拍马、谄媚。

恭维的不同表现形式,反映出做人境界的高低优劣。被恭维者,对不同的恭维是应清醒地加以分辨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