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慢性病检查不出来怎么办(得了慢病怎么办)

慢病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卫生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慢病可以被管理吗?应该如何自我管理?在会上,多位专家对慢病的自我管理提出了建议。

三高人群”的营养调理

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每5例患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从2009年起,农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不合理的膳食和体力活动不足等原因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

中国人高血压患病率是25.2%,也就是说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患有高血压,主要的原因是目前中国的肥胖者过多,经济不断发展,国人的体重也在不断往上涨。在我国,30.1%的人超重,11.9%的人肥胖。肥胖超重本身就是一种疾病,跟“三高”也息息相关。

如果能把“三高”调理好,患病后并发症少出现一点,那就非常不错了。其实,只要坚持关注自己的饮食、运动、心态,绝对有这个可能。想要保持健康很简单,只要做到这三句话:吃动平衡要坚持,管好嘴来迈开腿,戒烟限酒好心态。但不能光知道而不去做,要做了才能得到一个好结果。

“十拳原则”平衡膳食

肠道健康跟神经精神疾病是息息相关的,因为我们的身体是一个超级生物体,所以人体的肠道很重要。人体内存在1~2公斤细菌,90%在肠道里。人体的细胞组成中,90%是细菌细胞。

中医里面有“粪毒入血,百病蜂起”的说法。只要把肠道调理好,很多问题都会一起解决。肠道健康,身体才能常常健康。这个观点被很多的医学专家和营养专家认可。所以,打造肠道健康,就是要管好嘴,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

根据“平衡膳食十个拳头原则”,如果按照这个原则去吃,每天吃的食物是自己的十个拳头大小就够了。

一个拳头大概是150克,每人每天吃的动物性食物就是150克,主食是两个拳头大小,剩下的就是蔬菜水果。这里所说的食物的量都是指重量,每天吃十个拳头大小,有时候要控制体重的话,可以用油的量少一点,但是蔬菜水果不要减。同时我们要注意一点,世界上没有一种食物能提供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食物常换,健康常在。

常食蔬菜水果能降低“三高”

我们倡导常吃一些杂粮杂豆,为什么呢?因为粗粮杂粮营养全,既保身体又省钱。用燕麦替代主食对调血脂有一定的好处,同时喝绿茶对控制血脂有好处。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建议大家最好一天能吃到500克蔬菜。其实一盘蔬菜一顿都吃得完,吃蔬菜水果能有效地降低“三高”的发生率。

中国营养协会推荐大家每天摄入的肉、禽、鱼、蛋要适量。很多人会问:如果是“三高”患者能不能吃鸡蛋?其实,小的鸡蛋每天吃一个,大一点的隔天吃一个都没有问题。然而一些动物内脏所含的饱和脂肪也很高,摄入后会增高人体的血脂,要尽量少吃。烟熏肉吃多了会增加胃癌和食管癌的发生率,吃一点没问题,但是吃多了肯定会对人体有害。

针对老年人的膳食。中国营养协会建议,少量多餐细软,预防营养缺乏,主动足量饮水,积极户外活动,延缓肌肉衰老,维持适宜体重,摄入充足食物,鼓励陪伴进餐。

有慢性病检查不出来怎么办(得了慢病怎么办)(1)

如何与糖尿病和谐共处

糖尿病都跟遗传有关

糖尿病种类非常多,但现在分为四大类型,而且所有的糖尿病都跟遗传有关。糖尿病是遗传跟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一个疾病,所以肯定跟遗传有关。比如在家族史里,不管是父亲一辈,还是母亲一辈中,如果有人患有糖尿病,那下一代就容易罹患。最要命的是兄弟姐妹之前患有糖尿病,那自己患病的几率就很高了。

大家要注意,糖尿病肯定是有遗传性的,尤其是2型糖尿病。凡是有遗传背景的糖尿病危险人群要注意,你患有糖尿病的几率很高,如果父母亲都是糖尿病患者,至少一半以上孩子到年龄段就会患糖尿病,所以与遗传很有关系。1型糖尿病的遗传状况比2型糖尿病少一点,但是也有遗传关系。

基因节约学是一个概念。所谓节约基因是在应对恶劣环境的时候储存的这类基因更发达一些。如果这样的基因占了优势,等哪一天环境好了,一天三顿都能吃了,这时候储存的基因就能在热量丰富的情况下导致肥胖,导致以储存为主,分解为辅的现状。

所以是指过去穷困的地区,一旦生活条件好了,这个地方的人有可能糖尿病爆发。发展中国家,或者贫穷落后的地区,一旦温饱解决,就算这些地区的人没有胖成发达国家的人那样,就算BMI(身体质量指数)2.5也会患上糖尿病。

2型糖尿病需要个体化控糖

1型糖尿病患者,18岁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应尽量小于7.5,成人是小于7;当他们进入成人阶段,基本控制目标同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需要个体化吗?肯定需要个体化。老年患者跟非老年患者控糖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因为,2型糖尿病非老年患者,尽管血糖高,有并发症,但是这些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不严重,有过低血糖但不至于猝死,所以尽量第一步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达到7以后,如果降血糖过程中没有低血糖的情况出现,可以再尽量达到小于6.5,最好是到6。

但是老年患者的控糖标准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心血管疾病比较严重,这个时候再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就会造成心梗、猝死。老年患者里面有两个情况,有明确的冠心病且做过支架,还有明确患过中风的,这些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就要放松,放松到7.5左右。

有慢性病检查不出来怎么办(得了慢病怎么办)(2)

更年期跟糖尿病并没有关系

更年期与糖尿病真没什么关系,只不过在更年期这个年龄段,女性的卵巢功能低了,雌激素水平低了等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可能会造成情绪上的改变,可能会有一些血管舒张功能的改变,一阵阵出汗,但是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不会直接导致血糖的升高,所以跟血糖无关。

不过,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也就多了。很多人认为绝经期以后的女性容易患上糖尿病,其实原因不是绝经,而是年龄。

小动作大健康

首先,介绍如何锻炼眼睛。很多老人会发现,随着年纪的增长,眼睛会越来越小,如何不让眼睛变小?其实只需要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就是走路。在走路的时候,全身热了,脸也红了,出汗了,当你在运动两条腿的时候,会把更多的新鲜血液推到眼睛上,这个时候的眼睛就睁开了。每天把眼睛努力地睁大,走路的时候把血液推上来。

其次,介绍如何锻炼颈椎。每个人都有颈椎的问题吧?不信大家可以观察等车和坐车的人,都是低头看手机。我们的颈椎受到多大的伤害啊!那么,你的颈椎怎么锻炼?十分简单,就是在走路的时候,把两个手举起来,眼睛朝前上方看,这样可以防止颈椎变形。

第三,介绍腿、膝关节的锻炼方法。很多人的腿、膝关节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有人说上下楼的时候膝关节痛。什么样的运动让膝关节变坏呢?散步、骑车、跑步、爬山、爬楼,这些都要用到腿和膝关节,不可能不做这些,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在家里扎马步,但需因人而异。明显的变化,可以让我们身体优秀。总之,人没有吃不了的苦,凡是吃苦的人都是最幸福的人,锻炼的人是最优秀的人。

老年人的骨骼保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骨伤科 主任 葛凤麟

不科学的运动易致老人膝关节损伤

说到老年人的骨骼保健,先讲下膝关节。膝关节病在老年人当中是比较常见的,其实不光是老年人,年轻人膝关节病也非常多,很多体育运动,如打球、登山都会对膝关节有损伤。

老年患者就诊占40%~50%的左右,门诊量是非常多的。为什么老年患者这么多呢?年轻人一般都是属于运动损伤,比如平常使用跑步机健身、或者健身运动不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

而老年人的损伤,主要是因为本身运动量不是很大,在退休以后,经常做一些运动,如爬山等,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会造成膝关节的损伤。不只是爬山,包括爬楼梯的运动都会造成骨关节病。所以,老年人运动时一定要适量。

缺钙并不会引起膝关节病

很多人平时走路都不影响,而上下楼梯的时候略微有一点点痛,但是不能蹲厕所,一蹲时间长一点,站起来会非常费力,这就是常说的髌骨软化症,前面说的这些症状都比较早期的,严重的不是你蹲下起不来,是你想蹲都蹲不下去了。

大家可能觉得这跟缺钙有关系。其实人缺钙与不缺钙是跟年龄来比的,如果年龄小的时候,二三十岁是不可能缺钙的。但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钙质、关节的钙,钙量会越来越少。等到老的时候,例如七八十岁的时候,仍然觉得骨头状态还跟年轻人一样,那是不可能的,这是老化的表现,不代表是患病了。

比如,头发开始白了,这是病吗?这不是病。很多人认为,是不是因为缺钙就骨折了,其实,人年纪大了多少都会缺一点钙的,也许你年轻的时候运动比较多,所以身体会更好一点。

反之,年轻的时候可能因为运动不够,骨质疏松就来得更早一些。但不会一走路就会骨折了,没有那么夸张的。骨质疏松程度不一样是因为年轻的时候保健的程度不一样,所以造成的骨质疏松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