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

文学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1)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2)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3)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4)

作者简介

李雨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静海区作家协会理事,天津铁路夕阳文学社社长。从1984年开始,先后在国家及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共获国家级、省市级各类文学大赛奖项38项。著有长篇小说《初恋草原》、散文集《岁月难忘》《生命像一只五彩气球》《怀旧也是一种享受》《岁月留痕》。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5)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6)

文学天地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7)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8)

有一个记忆叫“百货大楼”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9)

李雨生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10)

如果问起80后、90后的天津人,天津最牛、最火的购物中心是哪个?他们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一连串的名字:大悦城、恒隆、天河城、海信等等。但是,要问起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天津市老居民,哪里是天津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他们则会异口同声地回答“百货大楼”。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11)

“百货大楼”,又俗称“百货公司”,始建于1926年,落成于1928年。在蜿蜒流淌的海河岸边,在天津当时最繁华的和平路上,一座巍巍的建筑物赫然挺立。利剑似的塔尖高耸入云;米黄色的楼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尤其是节日的夜晚,“百货大楼”整座楼体都被彩灯镶嵌,华灯璀璨,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分外妖娆。在80年代之前,“百货大楼”在天津市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第一高楼的位置都无人撼动,大有一种“君临天下”,“一览众山小”的气度。与之相比,她的姊妹“北京百货大楼”“南京百货大楼”“上海百货大楼”都相形见绌。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12)

天津“百货大楼”以她独特的购物环境和齐全的商品,一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顾客,假如,一个外地人来天津没去过百货大楼,就如同没到过天津。“百货大楼”不仅是全国各地的人们一直向往的地方,更是所有天津人的骄傲。作为天津市的地标性建筑,她的身姿还被印在书包上,旅行箱上,宣传画上,明信片上,可以大言不惭地说,“百货大楼”就是天津市的一张名片,而且是一张金色的、响亮的名片。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13)

那时,我的家就在“百货大楼”附近,步行只需要五分钟。可以说,我们一出生,第一眼看见的是妈妈的脸,第二眼看见的就是“百货大楼”的塔尖。我们这一代天津人,就是喝着海河水,看着“百货大楼”塔尖长大的。我们对“百货大楼”都有着一种独有的情感,因为她近,所以才感到亲切;因为她美,所以才感到依恋;因为她气派,所以才感到自豪。我和妻子每天上下班,都要到“百货大楼”下面坐24路汽车。下了班也要坐24路回来。为了抄近,我们都是从“百货大楼”的一楼穿越过去。多伦道的大门、和平路的大门是我们每天必须出入的地方。那时,上下班顺便逛一逛“百货大楼”,是我们最惬意、最平常的一件事。附近的人们,饭后茶余,有事没事都会到“百货大楼”转上一圈,就如同到邻居家串了个门儿,打了声招呼那么随便。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14)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堂妹从远处来,非要我带她去“百货大楼”看看。我远远指着“百货的楼”的塔尖说,那就是“百货大楼”。等走到“百货大楼”跟前,堂妹问我怎么看不见塔尖了?我揶揄她说:“因为你太矮,她太高了。”几十年后,当我的堂妹成为正师级的军官后,说起这件事,还不免被我们奚落一番。

我结婚后,一直没有小孩,我表姐说有一种药叫“定坤丹”,吃了管用。我们几乎跑遍了天津市的大小药房也没买到。一次下班,从“百货大楼”穿越,看见一楼的药品柜顺便问了一句,不曾想竟然有货。于是买了一盒,吃了半盒就怀孕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百货大楼”还是我们夫妻的“送子观音”。

天津“百货大楼”历史上先后遭受过几次劫难。1939年天津的大洪水,淹泡了大楼的一层和二层;1940年一场火灾将整座大楼烧成了钢筋水泥的铁架子;1976年唐山地震将大楼的塔尖移位。到了1994年,“百货大楼”重新进行修葺,拆除了过去的主塔尖,在大楼的四角修建了四座塔楼,气势比过去还要恢弘。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15)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百货大楼”逐渐在不断升起的高楼之间迷失了踪迹。“天津117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信达广场”“金皇大厦”“滨江万丽酒店”等等,哪一座都超过了200米的高度。“117大厦”甚至达到了596.5米。在“百货大楼”的附近,住宅楼,写字楼,购物中心,也都打压着“百货大楼”的气势,与它们相比,“百货大楼真成了“昨日黄花”。对如今的天津人来说,“百货大楼”,已经成了一个冰冷、陌生的字眼。有的人甚至说,除了在记忆中还有那么一点印象之外,剩下的皆是落后、过时、低档、不时髦、不高端代名词。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16)

其实我并不这么看。今日的崛起,绝不能替代和遮掩过去的辉煌。在我的心中“百货大楼”一直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比起 “百货大楼”,那些“爱琴海”“万达、”“水牛城”永远都缺少一种情感。现在,每次经过“百货大楼”附近时,我都要努力寻找着她的身影。看到了“百货大楼”就像是看到了温暖,看到了朋友,看到了童年,看到了我们曾经走过的路。这里面饱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那种情感就叫做“岁月”。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17)

(责任编辑 杨志强)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18)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19)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20)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21)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22)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23)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闫 红

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24)微信号:yanhong6033

小说投稿:3295584939@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25)qq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26).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27)qq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28).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29)qq名人离别散文随笔(美文选萃李雨生)(30).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