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玉都和国际玉城(镇平中华玉都玉源天下)

中华玉都和国际玉城(镇平中华玉都玉源天下)(1)

文/孟庆国 庞玉泉 图/镇平县玉管委

中华玉都和国际玉城(镇平中华玉都玉源天下)(2)

玉,撷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溶山川之血脉,汇人文之明智。古往今来,世人皆爱之,人人欲得之。但遍观全球,没有一个地方能如河南省的镇平县,玉雕业历史这么悠久,玉文化底蕴这么厚重,玉雕从业人员如此众多……

据官方统计,目前镇平全县玉雕产业从业人员30万人,玉雕专业市场 10个,精品门店、摊位3万多个,玉雕加工企业(户)1.5万个。正所谓“万户柴扉内,红砂琢玉玑”,“村村可闻雕琢声,户户可见玉生辉”。玉雕产业年产值 120 亿元,销售额 170 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 30%。镇平玉雕,融通天下,这里荟萃了天下八大系列 100 多种美玉,涵括十大专业市场 5000 多个品种,世界上100 多种玉料和任何题材的作品,在镇平玉雕市场上都可以买到。可谓玉料买天下,产品卖天下,玉人走天下,风格融天下。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玉石加工销售集散地、最大的玉料交易市场,最大的玉雕人才培育和输出基地,最大的玉文化研究传播基地。

镇平因玉而兴,因玉而名,先后被国家、省授予“中国玉雕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玉雕)”、“河南省玉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是名副其实的“中华玉都”。

镇平玉雕始于夏商,兴于汉唐,精于明清,盛于当代。1975 年在河南省第一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镇平安国城遗址"龙山文化"层出土的两枚独山玉所制的"圭形带穿玉铲",属于夏王朝的作品,造型逼真,做工考究,被称为"中华第一铲"。这一重大发现将镇平人制作和使用玉器的历史锁定在 4000 年以前,揭示了镇平玉雕业的源头和雏形。

春秋时期,卞和献"和氏璧"的故事就发生在镇平,至今镇平石佛寺有和营、卞庄两个自然村。东汉大科学家张衡在《南都赋》中真切地描绘了当时镇平玉雕的生产状况和工艺水平,盛赞“其宝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随珠夜光,珍羞琅珩,充溢四方,琢雕押措金银琳琅”。

明清时期,镇平玉雕工艺达到相当水平和规模。民国初,石佛寺镇贺营村民间艺人仵永甲,用内雕和透雕工艺制作的玉雕作品由南阳镇守使吴庆桐呈送袁世凯后,曾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蜚声中外。师德垂范下薪火相传,英才辈出,使镇平成为中外闻名的“大师摇篮”。目前全县有中国玉雕大师 24 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42 人,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308人,有数万名熟练雕刻的技工,玉雕加工人员 12 万人,占全国玉雕加工人数的 60%以上,形成了镇平玉雕史上灿若星河的蔚然大观,为全国玉雕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中国玉雕界有“十个玉器匠,九个镇平人”之说。2008 年,镇平玉雕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仵海洲被命名为镇平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他创作的“九龙转动花熏”、“百年梦”等作品,现存放于人民大会堂和国家美术馆,被称之为镇平玉雕文化的“人文杰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仵应文的水晶作品《大威德力士明王》被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白水晶《三教九流图》作为国礼赠送俄罗斯总统普京;魏玉忠的薄胎瓶素工艺天下一绝;石微雕大师郭文安能在不到 10cm2 的地方雕刻 500 个人物 260 余个文字,惊艳世界……每一位杰出大师的每一件作品,都彰显着镇平玉雕的艺术高度。

然而,镇平作为全国起步最早,规模最大,本地从业人员最多,发育最完善的玉雕产业集散地,镇平境内却不产玉石。数千年从小到大的集聚,从无到有的嬗变,演绎出一部历史悠久、大开大阖的玉界活剧,为世人呈现出一个神秘的“镇平现象”。

镇平不产玉,何以成玉都?

特殊的区位优势是镇平玉雕业发育成长的基础。镇平自古属南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南阳有豫山,山山出碧玉。”“碧玉”即独山玉,是玉石家族中的珍贵玉种。独山距镇平 30 公里,本地产琢玉的"珠砂",为镇平早期玉雕的起步提供了条件。镇平,“北耸群山之秀,南汇众泉之流,东峙遮峰,西连覆釜,潦河澄于左,涅水绕其右”。历史上,这一带的丝绸业、玉雕业就十分发达,是“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重要货源集散地。汉代,“丝绸之路”横贯镇平,并在曲屯、涅阳、柳泉铺设有三个驿站,从镇平沿“丝绸之路”,向西出西峡口过商洛越秦岭即达长安;向北过鲁阳关可抵达洛阳;向东通中原腹地可达汴梁;向南水路陆路畅通两湖、两广直出云贵川。故镇平号称北倚黄河,濯足江汉,路达秦晋吴越,是文化地域非常优越的地方。中原文化、陇西文化、秦晋文化、吴越文化、东夷文化在这里融合贯通,促进了镇平玉雕产业和玉文化的快速发展。

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玉石之路已经形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和田玉为代表的玉料就已经北往漠北,南往滇缅,西往巴基斯坦、乌兹别克,甚至还到过古埃及王国。“丝绸之路”就像一条绚丽而坚韧的纽带,沟通了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镇平的“马帮”和“驴帮”“三日去长安”,将玉器和丝绸运往长安,再由长安的商客转运入地中海各国和欧洲。马帮和驴帮从长安回镇平顺途带回陕西蓝田玉料,同时也从西域客商手中兑换回新疆的和田玉料。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珍奇玉石带着各自固有的文化属性和审美特质聚首镇平,碰撞、切磋、雕琢出脱胎换骨的艺术品,也融汇、交媾、嫁接出博大精深的玉文化,然后再从这里辋射至四面八方。

镇平是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渊源流长的玉文化传承是镇平玉雕成长发展的内在基因。玉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以玉为载体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结晶,博大精深的玉文化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汪洋大海,已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从孔子提出“玉十一德说”开始,经管仲、许慎等历代先贤们的提炼,玉德被做为玉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得以弘扬传承。琢玉先做人,做人立玉德,人养玉之身,玉养人之德。在数千年的玉雕岁月里,镇平人较早悟出了玉文化的真谛,并世代为其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玉文化是玉乡之魂,是镇平玉雕产业长盛不衰的源头活水。

改革开放以来,玉都人把玉雕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龙头重点培育,撑起了全县经济的半壁江山。人磨玉质,玉磨人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玉都人逐渐养成了四海为家的‘跑玉货’精神”,多元包容的开放精神,“无中生有’的创新精神”,“精雕细磨”的玉匠精神,诚信守信的儒商精神”。玉都人精于工,匠于心,诚于行,以诚取信,以心连心,诚信有道,厚德立天下!这些玉都人特有的精神品质,丰富和传承了玉文化的内涵,铸造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成就了中华玉都的煌煌业绩,构筑起中原玉文化产业的巍巍丰碑。

近年来,围绕玉雕产业,镇平国际玉城、玉雕大世界、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石佛寺玉雕湾等一批玉雕文化园区相继建成,为玉雕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玉都人将才智、技艺和品德,巧雕精琢成一件件美仑美奂的玉雕精品。自 1993年开始举办的中国镇平国际玉雕节,每年一届,己升格为省级节会,吸引了全球客商。如今,在全国乃至全球,凡有玉器市场的地方,都会看到玉都人熟悉的身影,听到玉都人酽酽的乡音。玉都人秉承着自信与荣耀,昂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辉煌,走向未来!

中华玉都和国际玉城(镇平中华玉都玉源天下)(3)

弘扬传统文化,讲好河南故事,助力中原出彩!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促进双方互动合作!日本《关西华文时报》2019年4月15日发表《行走河南》专栏文章,整版介绍镇平县作为“中华玉都”的厚重历史文化和玉雕产业蓬勃发展的辉煌成就。

中华玉都和国际玉城(镇平中华玉都玉源天下)(4)

▲镇平石佛寺国际玉城远景

中华玉都和国际玉城(镇平中华玉都玉源天下)(5)

▲玉都风光

中华玉都和国际玉城(镇平中华玉都玉源天下)(6)

▲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

中华玉都和国际玉城(镇平中华玉都玉源天下)(7)

▲镇平玉雕湾风光

中华玉都和国际玉城(镇平中华玉都玉源天下)(8)

中华玉都和国际玉城(镇平中华玉都玉源天下)(9)

中华玉都和国际玉城(镇平中华玉都玉源天下)(10)

中华玉都和国际玉城(镇平中华玉都玉源天下)(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